首页 > 文献资料
-
“阳杀阴藏”新解
“阳杀阴藏”出自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1],其文载:“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由于这段文字精简,文意颇丰,历来诸家对此的理解众说纷纭,然而其注解多是将“阳杀阴藏”放置在“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中去理解.笔者在跟随严石林教授学习中,发现严师从另一个角度对“阳杀阴藏”有独到的见解,现介绍如下.1 “阳杀阴藏”释义
-
升降学说在治疗胃病中的运用举隅
升降学说阐述了人体阴阳气机既互根互用又对立制约的消长转化平衡过程.升降运动的枢纽在中焦脾胃,一旦脾胃气机升降运动失常,则百病由生,因而李东垣治脾胃病即以升降立法,着重升举脾胃阳气.依据升降学说理论遣药组方治疗胃病,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兹举隅如下.
-
升降学说在治疗胃病中的运用举隅
升降学说阐述了人体阴阳气机既互根互用又对立制约的消长转化平衡过程.升降运动的枢纽在中焦脾胃,一旦脾胃气机升降运动失常,则百病由生,因而李东垣治脾胃病即以升降立法,着重升举脾胃阳气.依据升降学说理论遣药组方治疗胃病,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兹举隅如下.
-
张仲景酸甘化阴辛甘化阳治则研究进展
张仲景的酸甘化阴辛甘化阳的配伍协同作用指的在临床上的应用过程中,通过药物性味的阴阳配伍、相生相制、互根互用,调节机体阴阳失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对药物的认识也只是和觅食活动联系在一起的[1].因为这种活动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以及冒险性,所以才会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说法[2].单纯并且原始的"滋味说"不可以解释每种药物的复杂及多样的作用,而后被改为"五味说".<黄帝内经>中的五味学说也继承了这一思想,并且按照五行论中所提到的思想方法, 把五味放在各种事物及其属性间的联系中予以考察,对五味与机体整体平衡的关系进行探索和解释,并且将此作为医疗实践的指导,在当时这种认识可以说得上是一种进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