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华蟾素片、爱必妥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的疗效
[目的]探讨华蟾素片、爱必妥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存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3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TP(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华蟾素片、爱必妥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相关情况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9.46%(22/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12/36)(P<0.05),而两组疾病控制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介素-6(IL-6)、IL-10、CA125、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活质量改善率为48.65%(18/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0%(9/36)(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贫血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蟾素片、爱必妥注射液联合TP化疗能有效提高中晚期NSCLC患者近期疗效,增强其免疫功能,显著改善其存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关键词: 华蟾蜍毒素/投药和剂量 片剂 抗体 单克隆/投药和剂量 注射剂 药物疗法 联合 癌 非小细胞肺/药物疗法 生活质量 -
小剂量美罗华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以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剂量美罗华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疗效以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住院43例难治性ITP患者,静脉注射美罗华100 mg,每周1次,共4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及T、B淋巴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1个月后,患者完全反应(CR)12例,有效(R)22例,总有效率79.07% (34/43),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74.42%(32/43).患者治疗后,PLT显著升高,CD4+、CD4+/CD8+均显著上升,CD8+、CD19+/CD20+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美罗华治疗难治性ITP有效,能显著增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关键词: 抗体 单克隆/投药和剂量 抗原 CD20 血小板减少/药物疗法/免疫学 -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研究现状
与冷冻及激光光凝治疗比较,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可减少对视网膜解剖结构的破坏,促使周边视网膜继续血管化,降低视网膜脱离、视野缺损及高度近视的发生.在ROP1区病变及屈光间质混浊等激光光凝难以施行的患眼中有其独特优势.选择合理的药物和剂量,掌握佳治疗时间,注意避免局部并发症及全身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对进一步提高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ROP的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治疗 抗体 单克隆/药物作用 单克隆/投药和剂量 综述 -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的研究
目的 观察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TNF-α MCAb)对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的治疗作用.方法 合成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R16多肽片段,联合免疫佐剂诱导EAU动物模型.按照注射次数不同将大鼠分为2组.分别于IRBP R16免疫后的第6天和第4、6、8天自大鼠尾静脉注入TNF-α MCAb,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其眼部临床表现,同时设未治疗组大鼠作为对照.于IRBP R16免疫后第13天测量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并于第14天处死大鼠,取眼球行组织病理检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注射后14 d时大鼠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以及房水中IFN-γ水平.测量引流淋巴结细胞的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生反应.结果 TNF-α MCAb治疗组大鼠的眼部炎症较未治疗组明显减轻,病理分级下降;房水和血清中IFN-γ水平降低,血清中IL-4增高;DTH反应下降;引流淋巴结细胞对IRBP R16多肽刺激的增生反应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次注射相比,3次注射的治疗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 TNF-α MCAb能够有效减轻EAU大鼠眼部的炎症反应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改变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多次应用作用更显著.
-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evacizumab兔眼玻璃体腔重复注射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 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兔眼玻璃体腔重复注射的眼内安全性.方法 14只青紫兰兔分为3组,其中12只兔的右眼设为实验组,左眼设为实验对照组,2只兔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右眼予以25 mg/ml的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实验组根据不同注射剂量分为2.5、5.0 mg 2个剂量组,左眼分别注射等剂量0.9%生理盐水作为实验对照.玻璃体腔共注射3次,每次间隔2周.每次注射前、注射后2 d,第3次注射后1、4周采用裂隙灯显微镜、+90 D前置镜、B型超声、超生生物显微镜(UBM)、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进行临床指标观察,视网膜电图(ERG)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进行视网膜功能检测.第3次注射完毕后1、4周分别摘取眼球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凋亡细胞检测.结果 所有实验眼和实验对照眼均未见明显炎症反应,各组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玻璃体无混浊、出血.B型超声、UBM和OCT检查均未见明显改变.注射前后不同剂量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眼压、前房闪辉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实验组与注射前、实验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大反应ERG a、b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前后,F-VEP N1波潜伏期和P1波振幅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不同剂量实验组第3次注射后1周玻璃体腔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注射后第4周未见炎症细胞;实验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注射前后视网膜组织形态未见明显改变.5.0 mg实验组第3次注射后1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炎症细胞,个别视细胞细胞核呈空泡样改变,其余未见明显异常.凋亡细胞计数显示,第3次注射后1周,5.0mg实验组与2.5、5.0mg实验对照组(Z=0.227)和正常对照组(Z=1.341)组间凋亡细胞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次注射后4周,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826,P>0.05).结论 5.0 mg bevacizumab在兔眼玻璃体腔多次注射视网膜有一定轻微毒性反应.
-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抑制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抑制激光诱导的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效果及特点.方法 12只雄性棕色挪威(BN)大鼠平均分为bevacizumab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每一只大鼠随机选取1只眼为实验眼,采用半导体激光围绕其视盘激光光凝8点后,bevacizumab组和对照组玻璃体腔立即分别给予2.00 μl bevacizumab和乳酸林格注射液.激光光凝后7、14、21 d两组行荧光素跟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动态观察CNV的形态及渗漏情况.激光光凝后21 d摘除实验眼作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比较两组CNV的高度,同时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NV斑块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激光光凝后7 d,ICGA检查结果显示,bevacizumab组和对照组均有CNV生成.FFA检查结果显示,bevacizumab组的渗漏强度始终比对照组弱,但bevacizumab组渗漏强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bevacizumab组CNV平均厚度比对照组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bevacizumab组VEGF表达阴性.结论 激光光凝后立即玻璃体腔注射2.00 μl bevacizumab可以降低CNV厚度并抑制其渗漏,但不能阻止CNV的生成,抑制CNV渗漏的效果不能长时间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