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产毒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

    作者:陈清;俞守义;申洪;王雅贤;吴敏

    目的深入分析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的致病机制.方法建立ETEC感染豚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术,观察豚鼠肠组织的病理形态并测定细胞内游离Ca2+、细胞质pH、细胞膜电位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豚鼠对人源ETEC菌株敏感,ETEC可导致豚鼠小肠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未发现细菌入侵小肠上皮细胞,但电镜下可见小肠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线粒体增生;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在回肠组织中分布弥漫;LT和ST均可使豚鼠小肠离体上皮细胞内游离Ca2+、细胞浆pH和细胞跨膜电位上凋,使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结论ETEC可导致豚鼠小肠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等炎症反应;LT和ST的作用也不限于上皮细胞,对肌细胞也有影响;对肠毒素作用的分析提示,LT与ST的作用部位与机制可能相似,ETEC腹泻与细胞主动排水过程有关.

  • 效应分子在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细胞线粒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作者:杨健;丁刚强;黄爱龙

    目的:探讨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效应分子在Hela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用EPEC效应分子删除株、质粒互补株或染色质互补株感染Hela细胞,用线粒体膜电位(MMP)检测试剂盒(JC-1)染色细胞线粒体,通过多功能酶标仪检测MMP,蛋白印迹法检测效应分子的转位,免疫荧光法检测效应分子的定位,以此判断效应分子在EPEC致MMP下降中的作用.结果:与野生型组相比较,△map,△espF,△eae,△tir感染组单删除株降低细胞MMP功能显著减弱(P<0.05),但△espZ感染组删除株的功能却增强(P<0.05).与△map,△espF感染组单删除株相比较,△map espF感染组双删除株功能进一步减弱(P<0.05).△map,△espF,△eae感染组删除株的功能可被质粒表达相应蛋白所互补,EspFL16E定位于细胞质,也能互补△espF的功能.△tir不能被质粒表达转位受体(Tir)互补,可以被染色质表达野生型Tir或突变TirY474S互补,但不能被突变TirS434A互补.结论:除Map,EspF外,Espz,外膜蛋白intimin和其受体Tit也是参与细胞MMP下降的重要效应分子,TirS434在Tir引起MMP下降中起重要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