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影成像扫描图像质量的对比观察

    作者:韦玲群;韦学;韦翠光

    目的 探讨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CTA)的佳的扫描参数和技术要点,提高图像质量.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50例临床疑似颈动脉或椎动脉患者均采用智能追踪触发扫描和延时扫描(18~25 s)两期颈部CTA检查,并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运用两期不同扫描参数的颈部CTA均能不同程度地显示颈动脉和椎动脉异常血管的类型、位置、大小,但智能追踪触发扫描阳性率比较高,图像质量优于延时扫描.结论 正确掌握好颈部CTA的技术操作及多种重建方法的综合运用,可提高颈部CTA的图像质量及对颈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 两期不同肺动脉CT血管造影术扫描的影像质量对比研究

    作者:黄迪开;谭莉平;陆建常;罗城

    目的 对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时应用智能追踪触发扫描和延时扫描所得的影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CTPA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技术要点.方法 对34例PE患者均采用肺部平扫后,再行智能追踪触发扫描和延时扫描两期肺部CTPA增强扫描,所有的影像资料包括CT征象、图像质量、各级肺动脉的显示率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并做好记录,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者在PE直接征象中显示的病灶数方面与图像质量优、良这两个等级的总数方面,智能追踪触发扫描均优于延时扫描(16~21 s).两种扫描方式对于PE的间接征象和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叶及段肺动脉显示率相同,无明显差别.结论 智能追踪触发扫描可以精确控制延迟扫描时间,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延时扫描.

  • 两期不同主动脉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显示价值的对比研究

    作者:黄迪开;谭莉平;陆建常;李晨晖

    目的 对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主动脉夹层(AD)时应用智能追踪触发CTA扫描和延时扫描两期不同扫描方式所得的影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主动脉CTA对诊断AD的临床价值和几个技术要点.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5月对28例疑似AD患者均采用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到耻骨联合上缘水平CT平扫后,再行扫描范围相同的智能追踪触发CTA扫描和延时扫描两期不同的扫描,对两期不同扫描方式所得的影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智能追踪触发CTA扫描进行后处理所得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延时扫描,两期不同扫描对于内膜瓣、破口位置及真腔的显示差别不明显,延时扫描对某些慢性AD患者的假腔及血栓的显示能力优于智能追踪触发扫描,所以延时扫描对假腔的显示是对智能追踪触发扫描的重要补充.结论 智能追踪触发扫描和延时扫描可以取长补短,两者结合可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