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体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涛君(综述);陆学东(审校)

    关于抗体多样性的遗传起因,科学家曾经提出了2种解释理论:一是生殖系理论,认为所有抗体都由专一基因负责,该理论的问题在于,面对如此众多的抗体,生物体内的基因数目无法满足需求;二是体细胞突变理论,认为抗体基因可以发生突变和重组,该理论能够解释较少的基因即可产生大量微小差异的抗体。目前这2个理论都缺乏相关的实验支持。
      日本学者利根川进利用限制酶酶切和重组DNA 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们首先纯化抗体的mRNA ,然后将其与DNA 杂交,并计算产生抗体的基因数目,结果表明基因数目远远少于抗体数目,因此,否定了生殖系理论[1]。1976年,利根川进将胚胎细胞(不产生抗体)和骨髓瘤细胞(产生抗体)中抗体轻链基因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发现在胚胎期不同抗体基因的距离较远,而在骨髓瘤细胞中这些基因距离靠近,这个设计精密且令人信服的实验说明生殖细胞在发育成B 淋巴细胞的过程中,抗体基因出现了重分布现象[2]。他们在此基础上对抗体基因的重分布现象及机制进行了全面研究。在随后5年中用一系列证据确定了体细胞突变理论的正确性[3-5],即抗体多样性是由于B淋巴细胞中抗体基因片段的染色体重组和突变所造成[6]。1987年,利根川进由于“抗体多样性产生遗传机制的发现”而独享了该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