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峡库区重庆段2014-2016年汉坦病毒鼠类宿主监测分析

    作者:彭靖尧;黄为;凌华;毛德强;夏宇;蔡同建

    目的 通过对三峡库区重庆段2014-2016年汉坦病毒鼠类宿主的监测分析,分析鼠种构成及带毒特征,为三峡库区重庆段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在三峡库区重庆段设置4个监测点,每年捕获鼠类宿主动物,分类后取其肺组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行汉坦病毒检测分型及带毒率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在各监测点总共捕鼠8种637只,其中黄胸鼠280只,占总捕获数43.96%,平均鼠密度为3.94%;鼠肺汉坦病毒检出阳性35份,均为汉城型病毒,带毒率为5.49%;室内(4.59%)和户外鼠密度(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2,P<0.05);主城区鼠密度(0.88%)与区县鼠密度(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72.88,P<0.05).结论 三峡库区重庆段多种鼠类携带汉城型病毒,优势鼠种为黄胸鼠,主城区以外的各区县更应加强鼠患的防治.

  • 济宁市健康人群肠道病毒动态变化与手足口病发病研究

    作者:颜丙新;马利君;刘伟;孙喜红;段延华;焦伯延;姜文国

    目的 了解健康人群肠道病毒动态变化及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型别,探讨健康人群肠道病毒在手足口病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于手足口病流行前期(3-4月)、流行高峰期(6-7月)、流行后期(10-11月)采集健康人群及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3次共采集健康人群粪便标本1235份,肠道病毒通用引物阳性177份,阳性率为14.33%,检出COAX16型肠道病毒1株,非EV71非CoxA16其它型肠道病毒176株;手足口病病原学以EV71和CoxA16型为主,非EV71非CoxA16其他肠道病毒仅占26.98%.不同时期、不同年龄组带毒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组健康人群肠道病毒阳性率高,而发病率低,呈相反趋势;1~组发病率高,从1~组呈相同趋势.健康人群肠道病毒阳性率与发病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健康人群以携带非EV71非CoxA16肠道病毒为主,健康人群肠道病毒带毒在手足口病传播意义不大.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在鼠体内携带情况的调查

    作者:王庆奎;葛恒明;胡建利;鲍昌俊;焦永军;单云峰;崔岚;胡书铭;陆大江

    目的 调查了解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为该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鼠笼法在发病区野外及居民区内捕鼠计算鼠密度;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鼠体内SFTSV核酸.结果 野鼠密度较高(20.42%),家鼠密度相对较低(6.45%).黑线姬鼠总带毒率9.52%,其心、肝、脾、肺、肾、脑6种脏器均带毒,尤以肝脏高,心、脾、肺、肾次之,脑带毒率低;家鼠总带毒率12.00%,只有脑、心、肺3种脏器带毒,其中以脑的带毒率高.结论 初步认为鼠类是SFTSV的宿主动物之一,但其在该病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

  • 唐山市2005~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绍文;项东;高庆华;张志坤;何金奎

    了解唐山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唐山市2005~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如下.

  • 无锡市肾综合征出血热鼠间带毒情况调查

    作者:沈元;马玉林;陈继平

    [目的]了解无锡市鼠密度、鼠种构成、鼠带毒情况以及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情况,为制定有效综合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各区均设监测点,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捕获鼠计数并分类,采集鼠肺样本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原.[结果]2005~2007年平均鼠密度为0.82%,褐家鼠为优势种群.共剖取鼠肺150份,阳性1份,带毒率为0.67%.[结论]无锡市肾综合征出血热鼠间带毒率很低,在本地流行趋势呈较弱水平,暴发流行的可能性不大.

  • 托幼机构健康儿童肠道病毒携带状况及成因分析

    作者:移钱华;张翔;汤奋扬;罗锋;戴文军;查杰;李娜

    目的 分析托幼机构健康儿童肠道病毒的携带状况及成因分析,为手足口病等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4月和12月对泰州市海陵区6所托幼机构的539名健康幼儿进行了调查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肠道病毒阳性标本检出率20.8%,等级高的托幼机构肠道病毒带毒率明显低于等级低的托幼机构,儿童卫生习惯及正确洗手与肠道病毒带毒率呈明显相关.结论 健康儿童肠道病毒带毒率存在一定比例,切断传播途径是防控手足口病等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关键措施.

  • 沈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及疫情分析

    作者:王萍;苏孟;李淑清;王志学

    目的:了解我市1996~200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主要传染源种类及鼠密度、带毒率变动与发病的关系,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监测和血清学检测,分析我市人间、鼠间疫情、主要传染源的分布特征及防制效果.结果:1958年发生HFRS以来,截止2001年累计发病6539例,死亡272例.97年进入以混合型为特点的流行周期,出现明显的春季小高峰和秋季大高峰,HFRS发病由农村向城市扩展,城市发病构成相对增加,疫源地扩大,健康人群平均隐性感染率为1.63%.平均鼠密度为7.61%,平均鼠带毒率为4.84%.野外以黑线姬鼠,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结论:沈阳市是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流行季节前应在高发地区开展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同时落实以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降低发病率.

  • 沈阳市于洪区2004~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

    作者:李承天;王黎阳;金丽

    目的:了解沈阳市于洪区2004~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特点.鼠带毒率与发病的关系,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监测和血清学检测相结合,分析我区人间鼠疫情.结果:2004~2007年累计发病246例,死亡1例.以家鼠型为主,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以流动人员居多,发病以冬春季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

  • 宁夏泾源县鼠种构成、密度、带毒率调查

    作者:

    目的 分析宁夏泾源县鼠种构成、密度、带毒率,为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该县所辖的7个乡(镇)中随机抽取3个乡镇作为一级抽样单位,每个乡镇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作为二级抽样单位,共抽得12个行政村;在所抽得行政村的居民区及野外进行鼠种构成、密度、带毒率调查.结果 鼠种构成中,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55.6%;野外以灰仓鼠为优势鼠种,占53.7%.居民区鼠密度1.60%,野外1.63%,总鼠密度1.62%.不同生境鼠密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9月鼠密度0.80%,10月鼠密度1.89%;不同月份鼠密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59份鼠肺、血标本肾综合征出血热抗原、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虽然宁夏泾源县鼠密度很低、带毒未检出,但应继续加强鼠间疫情监测,防止疫情反弹.

  • 安徽省2005~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作者:王俊;顾黎莉;张永根;李青;刘红

    目的 探讨安徽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为更好地防制HF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 ~ 2010年安徽省HFRS疫情资料和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血清学方法对疑似HFRS病例、监测点健康人群及宿主动物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2005~2010年安徽省累计报告HFRS病例902例,死亡24例,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0.2459/10万和0.0065/10万.每年10月至翌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淮北平原和江淮丘陵地区为高发区,占全省发病总数的的84.04%,以农民为主,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60岁年龄段.小家鼠和黑线姬鼠分别为居民区和野外的优势鼠种.送检的疑似HFRS患者血清阳性率31.42%,监测点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6.75%.结论 安徽省广泛存在以黑线姬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姬鼠型疫源地,也存在着以小家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疫源地,近年来安徽省HFRS发病基本上处于一种平稳下降的趋势,但淮北地区鼠密度偏高,皖南山区鼠带毒率较高,江淮丘陵地区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也处在较高水平.

  • 内蒙古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2008-2009年鼠间监测分析

    作者:卢爱桃;白晓萌;宋壮志;韩松;霍丽霞;刘宝龙

    目的 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进行鼠间流行性出血热的调查.方法 本调查在疫区监测点采用鼠密度调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EHF抗原和酶联免疫法检测鼠血EHF总抗体的方法进行.结果 该疫区鼠类平均密度为9.88%,其中黑线姬鼠(31.65%)为野外优势鼠种,居民区以褐家鼠(46.01%)占主要优势:鼠肺标本的带毒率为3.30%,鼠血总抗体的阳性率为0.73%;病毒抗原阳性数多的鼠种为大仓鼠、黑线仓鼠、黑线姬鼠.结论 该疫区是混合型疫区,且鼠间普遍存在汉坦病毒自然感染.居民区有大量野鼠存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加大疫情监测和防控力度,以监测数据为依据,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防制措施.

  • 高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下的健康儿童肠道病毒变化研究

    作者:汪洋杰;张玉敏;樊忠亮;李粉霞;郭月霞;白景月;靳世枭

    我市市区计划免疫接种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并且从1982年起再无脊髓灰质炎发生.因此于1997年对市三区的0~4岁健康儿童进行了肠道病毒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带毒率为9.38%,在阳性标本中脊髓灰质炎病毒占20%,均为疫苗株,显示出疫苗株取代野毒株,其它肠道病毒占80%,以CoxSackie的B3、B5型为流行优势株.提示由于引起类脊灰麻痹病毒的广泛检出,在今后的消灭脊灰工作中,需要密切注意其在流行病学上的作用.

52 条记录 3/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