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铜川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铜川市乙脑发病特征及人群抗体水平,为有效防控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铜川市乙脑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在铜川市宜君县随机抽取健康人群采集静脉血检测乙脑中和抗体.结果 铜川市1960-2012年共报告乙脑病例649例,死亡59例,年均发病率为2.07/10万,死亡率为0.19/10万,病死率为9.09%.发病呈明显的季节特点,近年来职业分布上以农民、民工为多,15岁以上人群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3.10%,年龄别发病率以60岁以上人群高;共采集健康人群血样216对,乙脑流行季节前,健康人群中和抗体阳性率24.07%,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1∶3.04;流行季节后,健康人群乙脑中和抗体阳性率为26.39%,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1∶3.29,流行季节前后中和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乙脑疫苗接种是铜川市预防乙脑有效的途径,铜川市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主要受疫苗接种影响.在做好适龄儿童免疫接种的同时,对成人也应开展乙脑疫苗强化免疫,建立整个人群的免疫屏障.
-
宜宾市2004~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宜宾市2004~2010年乙型脑炎流行情况及其变动趋势,为科学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宜宾市2004~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宜宾市7年间共报告流行性乙型脑炎357例,死亡10例,年均发病率为1.037/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29/10万.全市10个区县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在7~9月,年龄集中于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结论 7年间宜宾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以散发为主,发病呈下降趋势,应加强儿童入学入托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构筑有效免疫屏障.
-
连云港市2007~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连云港市2007~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情况,为防治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乙脑监测信患报告管理系统报告数据进行乙脑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连云港市2007~2009年乙脑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27/10万、0.19/10万、0.22/10万,报告病例主要集中灌云县、东海县;报告病例均≤10岁,均居住在农村.[结论] 连云港市2007~2009年乙脑报告发病率较高,需强化防蚊、灭蚊措施以及做好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
宝鸡市1952~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
[目的]分析宝鸡市1952~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进行乙脑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宝鸡市1952~1976年乙脑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976年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年龄向大年龄组转移显著,从1995~1997年<15岁儿童乙脑发病占全部病例的66.8%下降至2005~2008年的23%,高发地区为养猪业发达的平原县,男多于女,以农民、散居儿童为主. [结论]实施计划免疫并按月接种后,预防乙脑下一步重点应该为15岁以上人群,必要时开展成人乙脑疫苗接种工作.加强人间和病媒生物监测,加大开展健康教育,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生活方式,卫生习惯,降低暴露危险.
-
通江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对策探讨
[目的]了解通江县1991~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探讨其预防控制(防控)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乙脑疫情资料.[结果]通江县1991~2006年乙脑年均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3.76/10万、0.12/10万、3.11%,各年度均呈散发状态,后8年平均发病率(4.76/10万)明显高于前8年(2.71/10万).从乙脑发病趋势看,在16年中共出现3次流行波峰,以2001年波峰高,1991~2001年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2001年以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02~2004年呈明显下降趋势,2005年开始呈上升趋势.从乙脑流行特征看,铁佛、麻石、至诚、洪口、瓦室、广纳、沙溪片区为历年的高发地区,8月份为发病高峰(占64.59%),发病年龄以2~7岁居多(占72.49%),职业以散居儿童居多(占52.87%).[结论]应当进一步加强乙脑防控工作,重点采取以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大力实施乙脑疫苗预防接种、积极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以及加强疫情监测和乙脑患者救治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
信阳市2004~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及防治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信阳市2004~2005年乙脑监测情况和防治现状,为预防和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所有乙脑疫情网络直报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脑血清中IgM抗体.[结果] 2004年和2005 年我市乙脑年发病率分别为0.99/10万、1.59/10万.疫情呈散在分布且相对集中的特点. 7~8月份为其流行高峰,分别占全年发病数的85.9%和98.4%.发病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男女比例分别为1.23∶1和1.78∶1.无免疫史者分别占80%、74.68%.2005年实验室检测乙脑IgM抗体阳性率为38.81%(26/67),实验室诊断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20.8%.[结论]提高乙脑监测及实验室血清学诊断水平,提高乙脑疫苗有效接种率,清除蚊虫孳生地,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做好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乙脑的发生和流行、
-
2005-2017年甘肃省陇南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陇南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2005-2017年甘肃省陇南市乙脑资料进行分析,描述病例在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特征.结果 2005-2017年陇南市共报告乙脑病例374例,死亡29例,病死率为7.8%,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1/10万(0.08~3.8/10万);病例集中在7-9月(95%),8月为发病高峰;病例集中在农村,农村病例占91% (339/374),报告病例数前五位的地区为武都区(103例)、礼县(72例)、西和县(67例)、文县(48例)和成县(28例),共占比65% (243/374);病例年龄中位数为21岁(1月龄~83岁),2005-2008年165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12岁(3月龄~79岁),2009-2017年209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30岁(1月龄~83岁),分布位置不同(Z=5.2,P<0.001);实施乙脑疫苗免疫接种前后14岁以下儿童病例构成比分别为59%和26%(x2=17,P<0.001);病例中男性占50% (188/374),45~ 59岁年龄组女性发病率1.67/10万,男性年平均发病率0.77/10万(x2=9.36,P<0.001);2009-2017年农民构成比为59%,高于2005-2008年的31%(x2=11,P<0.001);三带喙库蚊在猪圈中的密度高,在农户也有三带喙库蚊活动,城市居民区未监测到三带喙库蚊.结论 2008年将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之后,疫苗对儿童乙脑的发病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高发人群呈现向高年龄组推移的现象.2017年乙脑报告病例数明显升高,病例以高年龄组为主,病死率高,建议开展进一步调查以明确高发原因,重点关注成人和农村地区乙脑防控工作.
-
基于ARIMA模型的贵州省2017年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预测
目的 探讨ARIMA模型用于预测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的可行性,并利用模型预测贵州省2017年乙脑发病趋势.方法 采用SPSS20.0对贵州省2007-2016年乙脑报告病例数进行分析并构建ARIMA模型,使用筛选的优模型预测贵州省2017年乙脑发病.结果 ARIMA(0,0,1)(1,1,0)12模型为优模型,模型BIC=6.769,稳定的R2=0.496;除常数项外,该模型各参数均有统计学意义,残差序列为白噪声序列.用该模型拟合贵州省2008-2016年乙脑月发病数,拟合数与报告数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贵州省2017年乙脑预测病例数为41例,高峰仍在7、8月.结论 ARIMA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贵州省乙脑的发病趋势,可用于短期预测;与2016年相比,预测2017年乙脑发病相对平稳.
-
1963-2017年许昌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1963-2017年许昌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动态变化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索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963-2017年许昌市累计报告乙脑11 624例,死亡1 40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85/10万,死亡率为0.71/10万;乙脑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9.39%;有明显的季节性,7~9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的94.90%.结论 近年来,许昌市乙脑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乙脑在自然界的循环依然广泛存在,仍应加强以预防接种为主,防蚊、灭蚊、宿主管理和健康教育为辅的综合防控措施.
-
2011-2015年贵州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11-201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乙脑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贵州省2011-2015年乙脑发病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贵州省2011-2015年乙脑年平均报告发病率0.3355/10万,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病例高度散发,覆盖范围逐年缩小,相对集中在贵州省的西部和西南部地区;乙脑发病季节性明显,8月达到高峰;仍以小年龄儿童发病为主,15岁以下儿童占90%以上,但8月龄~5岁组病例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15岁组病例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58.12%)和学生(34.19%)为主;乙脑病例中有免疫史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结论 贵州省2011-2015年乙脑防控效果明显;乙脑病例分布具有一定区域性,发病年龄以小年龄儿童为主,但出现年龄后移趋势.应进一步采取以接种乙脑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结合各地监测情况,针对高发地区和重点人群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
-
贵州省乙脑和气象因素的滞后关系
目的 促进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在乙脑和气象因素关系探讨中的应用,并为气象因素在乙脑预警模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探索2004-2010年期间贵州省11个区县,乙脑和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 随着周总降雨量的增加,其有效滞后范围从第6~7周,逐渐扩大到第2~7周,其相对危险度的峰值出现在第2周或第7周.随着周平均低温度的升高,其有效滞后范围从第6周,逐渐扩大到第2~3周和第5~7周,其相对危险度的峰值出现在第2周或第6周.当周总降雨量取值为其50%和75%百分数时,其相对危险度峰值分别是1.10 (95% CI:1.05~1.15)和1.22 (95% CI:1.09~ 1.35).当周平均低温度取值为其50%和75%百分数时,其相对危险度峰值分别是2.39 (95% CI:1.21 ~ 4.69)和7.99 (95% CI:2.17~29.47).结论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精确详细地描述了气象因素在乙脑传播过程中的滞后特点.
-
2009-2015年广东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省乙脑的流行情况及临床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传染病报告系统及乙脑专病报告系统数据,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分析广东省乙脑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结果 2009-2015年全省共报告乙脑病例369例,年均发病率为0.049 2/10万,死亡15例,病死率4.07%.6月为发病季节高峰,7月后病例明显减少.病例呈散发状态,河源、茂名和肇庆发病率较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病率较低.男女发病比为1.88∶1,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病例以小年龄组人群多见,15岁以下占总发病数的92.14%.病例以免疫史不详和无免疫史为主,有接种史的病例占8.13%.结论 广东省乙脑发病呈下降趋势,近年来维持在较低水平.乙脑病例的分布呈现季节性、地域性和人群差异的特点.建议继续做好适龄儿童免疫接种,同时做好宣传教育、防蚊灭蚊等防控措施.
-
泗阳县1954年以来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泗阳县1954年以来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乙脑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进一步完善防制策略,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54年以来泗阳县乙脑疫情资料.结果 泗阳县自1954年以来乙脑流行分为五个时期:1954-1962年、1963-1977年、1978-1985年、1986-1996年和1997-2012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9.73/10万、23.26/10万、11.68/10万、3.60/10万、0.56/10万,呈下降趋势.乙脑发病呈明显季节性,病例均发生在7月中下旬和8月份.发病年龄主要是10岁以下的儿童,占总发病数的78.57%.结论 泗阳县乙脑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近十年维持在低发病率水平,但需要特别重视流动人口及经济文化落后乡镇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强这些儿童的免疫接种、防蚊灭蚊和健康教育的综合性防制措施落实,有效预防和控制乙脑的发生和传播.
-
1986-2012年泰安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泰安市1986-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泰安市1986-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数据采用Excel2003和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6-2012年泰安市共报告852例乙脑病例,死亡52例,年平均发病率和年平均死亡率分别为0.54/10万、0.03/10万;各县市区均有发病,呈高度散发状态;7-9月为发病高峰;20岁以上成人占发病总数的56.10%,2004年以后高发年龄有明显后移趋势,不同免疫策略时期,乙脑发病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29,P<0.01);职业以农民或城乡打工人群及学生为主,占总报告病例的66.78%.结论 泰安市乙脑发病呈持续下降趋势,近年来维持在较低水平,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年龄分布有逐渐向成年人偏移的趋势.建议在做好适龄儿童免疫接种的同时,开展成年人乙脑监测,探讨研究成人乙脑发病危险因素,为制定成人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
浙江省台州市2005-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浙江省台州市2005-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乙脑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和分析2005-2012年台州市乙脑疫情监测资料.结果 台州市2005-2012年共报告乙脑120例,死亡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26/10万,病死率为2.50%,其中2007年发病率高为0.49/10万,2011年发病率低为0.119/10万;椒江区高(0.57/10万),黄岩区低(0.08/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7月,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90%;病例中<15岁的儿童占86.67%,其中小的为5月龄.结论 台州市乙脑疫情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加强乙脑病例监测和媒介蚊虫监测,落实适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加强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是降低乙脑发病的关键.
-
山东省1986~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山东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1986~2010年山东省乙脑报告病例进行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病人早期血清和/或脑脊液乙脑IgM抗体.结果 1986~2010年山东省共报告乙脑病例12 983例,年均发病率为0.61/10万;95.12%的病例集中在7~9月份,8月为发病高峰;59.05%的病例分布于菏泽、临沂、潍坊、济宁4市;15岁以下病例居多,占总病例数的72.53%(9 411例),但≥15岁病例所占比例呈逐渐增加趋势;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48.79%)、学生(22.67%)、农民(20.26%)为主;共检测1 807例病人血清和/或脑脊液,乙脑IgM抗体阳性1 173例,阳性率为64.91%.结论 山东省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近年来呈低水平流行,但威胁依然存在,仍需加强防控措施;乙脑发病年龄明显后移,应结合各地区成人发病情况制定乙脑防控策略.
-
泸州市1993~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状况及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状况及防治效果,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泸州市1993~2010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年共报告乙脑1 563例,死亡5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病死率分别为:1.85/10万、3.58%,各年度均为散发.2000年以前,年报告发病率呈波动上升,2000年以后,发病率从4.08/10万(2000年)波动下降至0.32/10万(2008年);病死率从7.94% (1998年)下降为0(2008~2010年).从流行特征看:7~9月高发(占92.39%),8月为高峰;10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占93.09%);古蔺、叙永、江阳区为历年高发地区(占68.20%),年平均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县区.2007~2010年个案资料显示,有免疫史者重型和极重型发生率较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要低.结论 近10年泸州市乙脑防控成效显著.在流行季节前开展适龄儿童乙脑疫苗接种为有效防控措施,贫困县和边远农村仍为重点防控地区.
-
广元市2007~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广元市2007~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进行血清学检测,核实诊断,为乙脑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血清和/脑脊液标本进行乙脑*IgM抗体检测.[结果] 2007~2009年共检测乙脑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62例,乙脑IgM阳性43例,阳性率69.35%.送检病例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各区县均有发病,大多分布于农村或城乡结合部,均为散发,发病高峰在8月份.[结论]乙脑是引起广元市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疾病,应加强监测,做好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儿童乙脑疫苗接种工作,加强环境治理,在夏、秋季节加强灭蚊、防蚊措施,科学防控乙脑.
-
合肥市2008~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疑似病例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合肥市2008~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预防控制乙脑等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合肥市2008~2009年的乙型脑炎疑似病例526例,用ELISA法检测乙型脑炎特异性IgM抗体.[结果]共检出乙型脑炎IgM抗体阳性病例132例,年龄以1~12岁儿童居多,占总数的87.88%,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发病时间全部集中在7~9月份.[结论]除强化主动监测,加强小年龄组儿童的预防接种外,必须重视实验室监测,增强检测能力,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贵州省1952~2007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贵州省1952年以来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情动态变化及近年流行特征,为制定下一步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贵州省1952年以来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资料.[结果]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省乙脑疫情形势严峻.2004~2007年乙脑疫苗强化免疫县强化当年发病率印大幅度下降,2007年全省乙脑发病率降至20世纪70年代以来低水平.发病有明显季节性,高峰在7、8月.病例高度分散,高发地区各年有所不同,高发县散在于各地区.病例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6岁以下儿童发病专率高,地区间、不同县之间高发年龄段不尽相同,2005年以来发病有逐渐大龄化趋势.病例中农村籍较多.[结论]我省乙脑疫情控制效果明显.鉴于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病情况不同,除继续加强乙脑疫苗常规免疫外,综合财力、疫苗供应量等因素,我省乙脑疫苗强化免疫可考虑针对性地分类在不同地区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