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溶栓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

    作者:杨端云

    目的:观察溶栓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尿激酶实施溶栓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中施予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在临床中值得应用于推广。

  •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梗22例分析

    作者:于丽

    瑞替普酶(派通欣)是组织型纤溶粤原激活剂的变异体,属第3代溶栓性药物,血浆半衰期较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明显延长,可以方便地间隔30min 2次静脉注射给药.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瑞替普酶(r-PA)用于AMI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 急性肺栓塞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心电图的改变分析

    作者:廖兰;寇彦祺

    目的 :分析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心电图的改变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9月期间接诊的21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右心负荷过重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心电图情况改善情况良好,心率、呼吸指标都有所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以病程时间作为划分,病程14d以内患者溶栓疗效高于病程14-30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效果明确,利于减慢心率、减少室性早搏,改善右心负荷过重表现,疗程14d以上患者可适当放宽溶栓时间窗.

  • 瑞替普酶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 效果和安全性对比观察

    作者:曹雪微

    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采用瑞替普酶、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6月到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AMI患者,根据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参照组(n=43)采用尿激酶治疗,干预组(n=43)采用瑞替普酶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冠脉再通率、胸痛缓解率以及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用于AMI患者中能快速发挥出溶栓效果,有利于提高冠脉再通率与生存率,安全高效,值得采纳.

  •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作者:赵桂清

    目的:探讨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从适应证、时间、药物分类、并发症、临床评价、辅助治疗、局限性、PCI治疗等多个方面出发,探讨溶栓应用的可行性.结果与结论:溶栓治疗在不具备PCI治疗的基层医院仍然是治疗的基础和常用的再灌注治疗手段.

  • 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 及其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葛宝铎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价在溶栓时间窗内甲亢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阿替普酶注射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甲亢,筛选出并发甲亢患者41例(甲亢组)和非甲亢患者160例(非甲亢组),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 、 脑梗死面积和颅内出血情况.结果:首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甲亢组患者高于非甲亢组(P<0.05);2组患者7dNHISS评分和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同梗死面积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占51.2%,非甲亢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占27.5%;甲亢组患者无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非甲亢组(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可获益,不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急诊护理

    作者:王慧

    目的 研究说明整体护理的实用性,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情况.方法 选取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分析的对象,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方式为一般的护理,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是急诊整体护理方式,记录并发症的情况及溶栓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中有3/34(8.8%)例出现并发症.34例患者的溶栓情况为34/34(100.0%)例,全部成功;参照组的患者中有10/34(29.4%)例出现并发症,34例患者的溶栓情况为27/34(79.4%)例成功,未成功有7例.其中两个小组之间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通过记录参照组与实验组的各项数据,观察分析实验组的护理方式优于参照组,采用整体的护理方式,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减少,有助于患者溶栓成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效果

    作者:张波;张冬梅;唐倩;阚红佩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实际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所在医院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溶栓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组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低血压、出血、凝血障碍等合并症发生率(4.7%)显著低于对照组(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良好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急性期患者不良合并症,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付静思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行妇科肿瘤手术治疗且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其占比情况,并总结临床护理体会.结果 63例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主要有静脉血管内膜损伤(34.92%),血流异常/血液成分改变(22.22%),术后卧床/下肢活动少(15.87%),腹压增加(12.70%),恶性肿瘤释放凝血活酶样物质(7.94%),术前禁食(3.17%),手术时间过长(3.17%);与其他原因的构成比比较,静脉血管内膜损伤占比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复杂,应注意及早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

  • 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护理中的效果

    作者:杨菊芬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地将所有患者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均采用溶栓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0%(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0%(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溶栓治疗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的护理体会

    作者:温培琼;蔡蔚萍;林月云;王梅治;周锦缎;陈燕春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瑞替普酶静脉溶栓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56例进行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56例中50例溶栓成功,再通率89.2%,5例出现牙龈出血,治疗后好转.结论:基层医院采取瑞替普酶溶栓,采取合理护理措施,加强监护,进行健康宣教,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大面积脑梗死超早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厉强

    目的:分析及探索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超早期溶栓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为该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诊的患大面积脑梗死的7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35例患者,给予超早期溶栓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超早期溶栓疗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进一步推广.

  • 重组链激酶在早期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王锦华;张震

    目的:分析重组链激酶在早期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83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尼莫地平片以及经静脉输注丹参注射液等常规处理,研究组给予常规处理+重组链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血浆比黏度、血小板粘附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浆比黏度值、血小板粘附率及血小板大聚集率值依次为(1.81±0.13)、(50±4)%,(55±4)%,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依次为95.2%,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链激酶用于临床早期脑梗塞的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可进一步提高早期脑梗塞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不同时间的面积估测对溶栓效果早期评价的影响

    作者:张孝忠;彭整军;肖莎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前、后采用心电图计分法估测的不同时间的梗死面积,以寻找早期精确评价溶栓治疗效果的时间段.方法:共入选92例AMI病人,分为前壁(54例)和下壁(38例)组,根据是否再通将前壁和下壁组再分为再通和未通亚组.采用Clemmensen法估测溶栓前、后的梗死面积,并与SelvesterQRS评分法估测的终梗死面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MI再通亚组溶栓后3h及以后的面积与终梗死面积较溶栓前明显缩小(P<0.05),并与终梗死面积相关显著(P<0.01).再通时间为2.2±0.5h(前壁)和2.1±0.4h(下壁).结论:静脉溶栓后3h用心电图计分法估测的梗死面积可做为早期精确评价溶栓疗效的定量指标.

  •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再通率及有创与无创再通指标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孝忠;彭整军;高光华;肖莎

    目的:评价静脉溶栓与冠脉溶栓的疗效及静脉溶栓无创再通指标的精确性.方法:将入选的15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男120例,女34例)分为静脉溶栓组和冠脉溶栓组,静脉溶栓组经静脉注入尿激酶(150-200)×101U,冠脉溶栓组冠脉内注入尿激酶(20-90)×104U.冠脉再通静脉溶栓组采用有创与无创指标分别判定,冠脉溶栓组采用有创指标判定.结果:静脉溶栓组无创指标判定73例再通,再通率64%,有创冠脉造影判定68例再通,再通率60%,二者临床符合率84%:冠脉溶栓组有创冠脉造影判定30例再通,再通率75%.结论:溶栓治疗疗效可靠,无创指标判定静脉溶栓再通较为精确.

  •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张丽

    目的:对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对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25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8例患者血管再通,观察组37例.对照组心力衰竭7例,心律失常15例,休克5例;观察组心力衰竭2例,心律失常7例,休克2例,两组血管再通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和减轻患者痛苦.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原因分析及溶栓治疗

    作者:周美香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引发原因和溶栓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22例,分为动静脉内瘘堵塞组和动静脉内瘘未堵塞组,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溶栓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性别、透析频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多囊肾等各类原发病、冠心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体重、头静脉直径、桡静脉直径、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血清蛋白、糖尿病、低血压、频繁穿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再通时间(34.3±9.8)min,56例患者成功再通,成功率94.92%.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与年龄、体重、头静脉直径、桡静脉直径、低血压等因素有重要关联,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能显著提升内瘘再通率.

  • 大剂量尿激酶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用分析

    作者:李品军

    目的:研究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组间疗效差异显著(P<0.05),患者接受治疗之前,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的1d、3d、5d和出院时,观察组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大剂量尿激酶溶裣治疗方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广泛应用.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临床观察70例

    作者:苏小柳;符晶莹

    目的:观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方法:收治AMI患者70例,给予其溶栓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PAL、t-PA指标值与呼吸、心率值均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管再通率也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针对临床AMI患者情况,给予其溶栓治疗与动态病情观察,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率、呼吸等情况.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64例的护理体会

    作者:樊冬梅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进行溶栓治疗,于溶栓前后进行护理,观察冠脉再通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冠脉再通增多,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前后进行有效的护理正确配合是十分重要的,可促进冠脉再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371 条记录 3/169 页 « 12345678...16816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