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128层CT与超声在评价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致左心功能改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128层CT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左室局部心肌的收缩功能和整体心功能指标相应数据相关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将104例心肌桥患者,按检查方法分为CT组和超声组,测量评估指标分别为:左心室收缩末期大内径、舒张末期大内径和短轴收缩率(FS),腱索水平室间隔(IVS)收缩末期厚度、舒张末期厚度、收缩率、运动度,腱索水平左室后壁(LVPW)收缩末期厚度、舒张末期厚度、收缩率和运动度,左心室收缩末期(ESV)、舒张末期容积(EDV)和射血分数(EF).将CT和超声各相关数进行两样本的t检验及相关性比较分析.结果:CT和超声的左心室功能各指标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均大于0.7.结论:128层CT与心脏超声在评价心肌桥患者腱索水平左心室肌段的收缩功能、EDV、ESV和EF等指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将CT作为客观评价该类患者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在CT组和超声组腱索水平IVS运动度、LVPW收缩末期厚度和EF各自的相关性显著高于其他指标.
-
不同方法评价壁冠状动脉-心肌桥狭窄程度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目测、直径测量和实际测量面积三种方法在评价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优劣性。方法:收集心肌桥患者60例(65处),采用目测、直径测量和实测面积三种方法对狭窄程度的判断,记录评价不一致的心肌桥数量,进行一致性分析;同时以直径测量和实测面积分别计算狭窄前正常面积和狭窄处面积、狭窄程度。结果:目测、直径测量和实际测量面积三种方法在评价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方法互相比较具有尚好的一致性,实测面积和直径测量在评价壁冠状动脉狭窄前正常面积和狭窄处面积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而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目测、直径测量和实际测量面积三种方法在评价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方面各有特点,可在临床工作中灵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