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部污染切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和致病菌分布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樊跃平;任建安;吴秀文;顾国胜;王革非;赵坤;赵允召;黎介寿

    目的 探讨腹部污染切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致病菌分布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住院并拟行确定性手术的760例消化道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手术部位感染的确诊依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院内感染监测系统的标准.采用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法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手术部位感染将患者分为手术部位感染组和非手术部位感染组,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入口学信息、消化道瘘信息、住院时间、手术部位感染相关信息等.计量资料以M(Qn)表示,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191例患者纳入研究,51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总发生率为26.70%(51/191).其中浅表切口型手术部位感染36例,深层组织切口型手术部位感染8例,器官和(或)腔隙型手术部位感染7例.手术部位感染时间多为术后1周.手术部位感染组患者中,5例患者细菌培养阴性,46例患者细菌培养阳性,共分离出菌株71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2株、肠球菌14株、肺炎克雷伯菌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变形杆菌7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柠檬酸细菌2株、D群链球菌2株、摩根菌1株、肠杆菌1株、产气单胞菌1株.22株大肠埃希菌中,72.7%(16/22)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β-内酰胺酶阳性,其中7株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非手术部位感染组患者中位总住院时间和中位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3.0 d(26.0d,46.0 d)和16.5 d(13.0 d,21.0 d),明显短于手术部位感染组的37.0 d(31.0 d,64.0 d)和23.0 d(17.0 d,32.0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582.00,1 757.00,P<0.05).结论 胃肠消化道瘘作为一种污染的腹部切口,行确定性手术治疗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且部分致病菌为耐药菌株.临床试验注册 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为ChiCTR-EOC-14005670.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