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抗痨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50例疗效观察

    作者:赵顺现;冯宗欣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抗痨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观察白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3天有效率为64%,7天有效率为32%,无效率为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观察组3天有效率为4%,7天有效率为64%,无效率为3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8%,治疗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01).结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能迅速提高由抗痨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缩短抗痨药物停用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 生血合剂联合骨髓腔输血给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

    作者:刘陕西;刘义国;王朋辉;祁茂飞;罗萌

    目的:研究生血合剂联合骨髓腔输血给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至2015年,陕西医大血液病研究院对收住的5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脾肾两虚证)患者应用生血合剂200 ml,口服,2/d;司坦唑醇2 mg,3/d;吗替麦考酚酯成人1.0g,2/d;骨髓腔输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10000 U、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450μg、重组人白介素-11 4.5 mg、地塞米松注射液20 mg,骨髓腔注射,1周1次,共4次.治疗1月,观察血象和骨髓.出院后巩固治疗3-6个月,观察疗效,随访1年以上.结果:治疗1个月,基本治愈40例(75.47%)、缓解8例(15.09%);Hb、WBC及Plt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显著好转(P<0.01),有效率90.57%(48例);骨髓增生活跃者46例(86.79%),与治疗前9例(16.98%)相比,有好转(P<0.05);治疗3-6个月,基本治愈40例(75.47%),缓解8例(15.09%),明显进步3例(5.66%)、无效2例(3.77%),基本治愈率和缓解率90.57%(48/53例),明显进步率5.66%,总有效率96.23(51/53例),治疗后检查无明显毒副作用.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生血合剂联合骨髓腔输血给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CAG/HAG预激方案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翟丽佳;闵凤玲;周玮;高小惠;张丽娜

    目的:观察CAG(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HAG(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激方案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4年5月期间年龄>60岁的AML患者21例,13例采用CAG方案治疗,8例采用HAG方案治疗,同时给予成分输血等支持治疗,缓解后序贯给予DA、MA等方案交替维持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随访结果。结果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4例,部分缓解(PR)2例,无效(NR)5例,总有效率76.19%,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感染。随访至2014年8月,死亡19例(90.48%),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结论 CAG/HAG预激方案治疗老年AML有效率高,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rhG-GSF联合抗菌药物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郑洁;杨素;石杨茹;潘益琳;潘疆疆;林晓骥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联合抗菌药物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为进行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期间住院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联合组联合rhG-GSF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 联合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中性粒细胞高于治疗前(P<0.05),PCT、CRP、IL-6低于治疗前(P<0.05),且以上指标水平联合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G-GSF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有助于快速改善炎症反应,缩短症状改善时间.

  •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胃癌化疗患者化疗期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周丽华;崔东海;李晓明;黄天臣;李丹;胡建民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胃癌化疗患者化疗期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胃癌化疗患者化疗期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诊断为胃癌行化疗治疗的20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在白细胞计数(WBC)<4×109/L时开始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化疗结束后24 h时开始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观察患者化疗期感染发生情况,化疗期WBC低值、粒细胞低值、WBC低于正常值维持天数,化疗前后(2个化疗周期结束)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结果 对照组化疗期发生感染者25例,感染率为25.00%,观察组化疗期发生感染者12例,感染率为12.00%,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期WBC低值、粒细胞低值分别为(3.48±0.64)×109/L、(2.69±0.60)×109/L,高于对照组(3.15±0.72)×109/L、(1.95±0.56)×109/L,WBC低于正常值维持天数为(3.12±1.08)d,短于对照组(3.69±1.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前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后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胃癌化疗患者在化疗后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能降低化疗期感染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化疗后早期预防用药较WBC下降后再用药更为适宜.

  •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老年结肠癌化疗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杨;王志刚;王帅;冯安华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老年结肠癌化疗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结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化疗结束后24h开始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 4x109/L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观察两种处理方式对两组患者化疗期间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以及两组患者化疗前后CD3、CD4+、CD8+、CD;/CD;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在化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为12.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前炎症细胞因子IL-6、IL-8和IL-10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的炎症细胞因子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前免疫相关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免疫相关细胞CD3+、CD4+、CD;/CD8+和NK细胞高于对照组,CD8+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老年结肠癌化疗患者化疗后早期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可减少炎性细胞因子,降低感染风险,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致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曹畅;王卓;张文静

    1病例报告患者男,59岁.因多发性骨髓瘤进行化疗.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66/min,血压120/80 mmHg,神志清晰,慢性病容,贫血貌.第1次化疗采用环磷酰胺+依托铂苷方案,化疗结束后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注射液500 μg皮下注射预防性升白治疗,过程顺利.第2次化疗改用“CEDP”(环磷酰胺+依托铂苷+地塞米松+顺铂)方案,累计用药量环磷酰胺1.8mg、依托铂苷525 mg、顺铂100 mg.化疗后,给予rhG-CSF注射液500μg皮下注射预防性升白治疗.

  • 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的优势

    作者:陈焕新

    目的 总结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治疗后感染发热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4.92±1.3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11±3.7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感染发热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中,参芪扶正注射液与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联合方案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中性粒细胞早期恢复,降低骨髓抑制所致感染发热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PEG-rhG-CSF与rhG-CSF预防肿瘤化疗相关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黄丽;刘珂;罗圣平;谭秋红

    目的:系统分析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预防肿瘤化疗相关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旨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各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7年12月21日),收集比较PEG-rhG-CSF与rhG-CSF预防F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RCT文献10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 PEG-rhG-CSF组与rhG-CSF组,化疗第1周期FN发生率OR = 0.58,95%CI[0.34,1.00];总FN发生率OR = 0.76,95%CI[0.52, 1.11];Ⅳ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第1周期OR = 0.93,95%CI[0.62,1.39],第2周期OR = 0.77,95%CI[0.50,1.20],第3周期OR = 0.65, 95%CI[0.23,1.78],第4周期OR = 0.79,95%CI[0.51,1.22];Ⅳ度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第1周期MD = – 0.01, 95%CI[– 0.28,0.26],第2周期MD = – 0.14,95%CI[– 0.54,0.26],第3周期MD = – 0.21,95%CI[– 0.99,0.57],第4周期MD = – 0.22, 95%CI[– 0.61,0.17];骨痛发生率OR = 0.81,95%CI[0.60,1.09];两组间各项结局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肿瘤化疗患者每周期使用1次PEG-rhG-CSF与连续使用rhG-CSF预防用药相比,FN发生率、Ⅳ度粒细胞发生率及持续时间、骨痛发生率均相当.

  •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测活方法中几种常见显色方法的对比分析

    作者:史新昌;刘兰;秦玺;王莹;饶春明

    目的 分析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中,以NFS-60细胞为测活基础的几种常见显色/裂解/检测方法,所得检测结果是否一致.方法 应用NFS-60细胞/MTT染色法、NFS-60细胞/MTS染色法、NFS-60细胞/CCK-8染色法、NFS-60细胞/化学发光法等检测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生物学活性,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了NFS-60细胞/MTT法双波长(570 nm检测,630 nm参比)、单波长(570 nm检测和630 nm检测)结果.分析比较了NFS-60细胞/MTS动态检测法、NFS-60细胞/CCK-8动态法检测结果.结果 各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别不显著(P>0.05);NFS-60/MTT法双波长、单波长检测结果差别不显著(P>0.05).NFS-60细胞/MTS动态检测法、NFS-60细胞/CCK-8动态法与NFS-60细胞/MTT染色法检测结果间差别不显著(P>0.05).结论 以NFS-60细胞为测活基础的几种常见的显色/裂解/检测方法,所得检测结果一致,为各实验室(应用不同显色/裂解/检测方法)给出的数据是否可以综合利用提供依据,为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的扩充提供支持,也为其他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的扩充提供借鉴.

  •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致晕厥一例

    作者:李惠云;张文静;贾荣娟

    患者男,56岁,肝癌放射介入术后。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5.9℃,脉搏67次/min,血压115/70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右肋下约5 cm,肝区叩痛(+)。入院查心电图正常,血常规:WBC 3.1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469,RBC 4.26×109/L,血红蛋白132 g/L, PLT 93×109/L。于2013年8月10日9:00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100μg 入液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治疗粒细胞减少。9∶35患者感发热、乏力,无头痛、恶心等不适,患者未在意;9:40患者出现口渴,起身欲喝水时突然出现晕厥,家属即将其平卧并呼叫医生。此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药结束并更换其他药物。当时患者意识不清、面色灰白,头部出冷汗,测体温正常,血压104/62 mmHg,脉搏57次/min;症状持续时间约1 min后,患者面色逐渐恢复,意识转清,发热、乏力感消失。患者述昨日应用上述药物,在用药结束时曾出现发热、乏力、头晕不适,但程度较轻,更换药物后上述症状即消失,未在意。

  • 当归补血汤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防治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效果观察

    作者:张宇峰;付培亭;刘秀宝;马利燕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防治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方法将6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当归补血汤及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对比2组骨髓抑制情况和化疗后感染情况。结果2组患者化疗前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化疗第7、14、21天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化疗前后白细胞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化疗后白细胞、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Ⅲ~Ⅳ度抑制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在整个治疗周期中,治疗组感染发生率为3.3%(1/30)低于对照组的26.7%(8/30)(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联合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可防治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rhG-CSF、蒙脱石散、蜂蜜混合用于化疗病人口腔溃疡的疗效研究

    作者:王晓萍;郑肖芬;张爱芬;张新友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蒙脱石散、蜂蜜混合糊状物对化疗病人口腔溃疡的作用.[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4月对化疗后合并口腔溃疡的病人90例次分为3组:用rhG-CSF、蒙脱石散、蜂蜜混合糊状物涂抹溃疡治疗为A组,单用rhG-CSF涂抹溃疡治疗为B组,单用蒙脱石散涂抹溃疡治疗为C组,观察3组病人口腔溃疡愈合情况.[结果]愈合时间:A组为4.333 d±1.806 d,B组为7.566 d±2.387 d,C组为7.966 d±2.008 d,A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B、C组(P均<0.01).6 d愈合率:A组为90.00%,B组为26.67%,C组为30.00%,A组明显高于B组、C组(P均<0.01).[结论]rhG-CSF、蒙脱石散、蜂蜜混合糊状物对化疗病人口腔溃疡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rhG-CSF或蒙脱石散,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黏膜炎的护理观察

    作者:韦姗姗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用于化疗后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化疗后出现黏膜炎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漱口,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1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93%;实验组患者口腔黏膜好转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症状缓解平均需要3.15±0.6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21±1.32d,治愈时间,实验组约7.28±1.43d,对照组约13.89±2.31d.结论:对化疗后口腔黏膜炎患者的局部治疗,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可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 PEG-rhG-CSF对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临床治疗观察

    作者:穆娟;赵明峰;李玉明;耿莉;邓琦;李青

    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血液病,目前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仍以干细胞移植及多疗程的化疗为主.治疗过程常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其中感染和出血为此类患者常见的死因.成人中性粒细胞<0.5×109/L,称重度粒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具有极高的感染风险.有报道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肿瘤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效果理想,但是尚无报道PEG-rhG-CSF用于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治疗后粒细胞恢复情况.

  • 三阶段无痛注射法在乳腺癌患者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练亚琴;王莉莉;王玉娇

    目的 探讨三阶段无痛注射法在乳腺癌患者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0例需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0例)和实验组(250例).对照组按照皮下注射的一般流程方法进行操作,实验组将皮下注射分三阶段:进针时、注射时、拔针操作时均实施无痛注射法,观察比较患者在三阶段和整个注射过程的疼痛反应程度,患者对整个注射过程的满意度以及操作用时.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进针时、注射时、拔针时和整个注射时疼痛程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注射过程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操作用时上两组用时相当,并未因三阶段无痛注射操作繁琐而引起耗时.结论乳腺癌患者注射重组人细胞刺激因子时采用三阶段无痛注射法,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注射时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晚期肺癌化疗后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利红;汪海岩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在防治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本院肺癌患者进行病例选择,采集其中的68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按照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分为5个等级,用重组rhG-CSF进行治疗,比较前后WBC的变化情况,观察其效果,并隔日查血常规1次,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rhG-CSF可有效的防治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反应,使WBC的数目明显升高.并且其有效率高,不良作用少.结论 rhG-CSF对于病人化疗后WBC减少症的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有利于化疗周期的继续进行,可作为肺癌治疗中的辅助药物.

  •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对肿瘤患者化疗后升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效果的比较

    作者:陈玉林;杨长福;韦华军;程丽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对肿瘤患者化疗后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肿瘤患者化疗后使用rhG-CSF、rh-GM-CSF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治疗的情况。结果:43例患者经rhG-CSF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有效率为90.7%,rhGM-CSF治疗43例患者白细胞升高有效率为74.4%,两组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另外,rhG-CSF治疗后出现腹痛、腹泻、皮疹、肌肉骨骼疼痛、低血压、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rhGM-CSF治疗组。结论:肿瘤患者化疗后rhG-CSF升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化疗血像低1例的护理

    作者:黄大平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里亚金)用于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减轻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缩短粒细胞缺乏症的时间,加速粒细胞数的恢复.现将我科1例右肺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血象低采用里亚金治疗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平均修饰度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作者:李永红;史新昌;李响;韩春梅;饶春明

    目的 建立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平均修饰度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ion,HPLC-ELSD)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Jupiter 5u C4 300A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含0.1%三氟乙酸(TFA)的水溶液为A流动相,含0.1% TFA的乙腈为B流动相,流速1 mL/min,在35℃柱温条件下经分段线性洗脱的方式分离样品,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90℃,载气流速2.0 L/min,用外标法和双对数校正曲线定量溶液中的游离PEG含量.采用蛋白酶K消化去除PEG-rhG-CSF的蛋白部分后,经相同方法测定溶液中的总PEG含量,并计算结合PEG的含量和PEG的平均修饰度.对方法的专属性、线性、精密性、准确性进行验证,并确定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结果 本实验建立的HPLC-ELSD法可将PEG与PEG-rhG-CSF及其他辅料成分有效分离;PEG在50 ~ 400 μg/mL范围内,上样量对数值与相应峰面积对数值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拟合回归方程为:Y=1.969X+0.652,r2=0.999;精密性试验RSD为1.9%;LOD和LOQ分别为66和109 μg/mL;PEG的平均回收率为98.1%.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精密度及准确性,可用于测定PEG-rhG-CSF的平均修饰度.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