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56层MDCT低剂量对比剂在颈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绍刚;陆健;张涛;张学琴;姜吉锋;丁丁

    目的:探讨256层MDCT低对比剂量扫描在颈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BMI<23kg/㎡的成年颈动脉血管受检者随机分为3组,使用对比剂(碘佛醇320mgI/ml)不同剂量:A组为70ml(35例)、B组为60m l(46例)、C组为40m l(39例);流速为4.5m l/s,随后注入40m l的生理盐水,利用对比剂智能追踪技术,阈值为150H U,图像在E B W工作站中进行后处理,分别测量3组图像中颈总动脉分叉、颈内动脉起始部和大脑中动脉M1段的CT值,并且观察有无锁骨下静脉残留的对比剂造成伪影.结果:3组病例中所有颈动脉对比剂浓度均在250HU以上,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均满足诊断要求;3组病例中锁骨下静脉对比剂残留的干扰方面有差异,C组(40m1)病例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B两组.结论:256层颈部血管C T A在降低对比剂剂量条件下均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在头颈动脉闭塞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旗;吴芳;段祥攻;杨晓旭;武晔;宋海庆;焦力群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MRI(high-resolution MRI,HR-MRI)在头颈部动脉闭塞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性头颈动脉闭塞患者25例,采用32通道头颈联合专用线圈行头颈一体化HR-MRI成像,分析闭塞血管节段局部管壁特征和闭塞中远段腔内血栓信号特征.由2名神经内科医师结合纳入患者的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对闭塞病因进行评价并作为参考标准,比较常规管腔成像技术与常规管腔成像联合HR-MRI在病因分类中的准确率.结果 (1)25例急性头颈动脉闭塞患者均完成HR-MRI检查,共诊断闭塞血管31段,其中常规管腔成像诊断了21段,常规管腔成像+HR-MRI诊断了30段;动脉硬化性闭塞24段(19例),动脉夹层性闭塞4段(4例),动脉炎性闭塞3段(2例).(2)动脉硬化性闭塞患者中,闭塞节段近端管壁均可见偏心性增厚;动脉夹层性闭塞均见典型的双腔征或新月形高信号壁内血肿;血管炎性闭塞血管节段中可见长节段环形增厚及强化.(3)常规管腔成像技术与常规管腔成像联合HR-MRI对病因分类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7.7%(21/31)和 96.8%(3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相较于常规管腔成像技术,头颈联合HR-MRI可显示闭塞起始段动脉管壁特征,对判读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和动脉炎性病变等病因具有一定优势.

  • 高分辨力MR血管壁成像技术在头颈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段祥攻;武晔;吴芳;杨晓旭;宋海庆;杨旗;郭秀海;杜祥颖

    目的 探讨高分辨力MRI(HRMRI)在头颈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5年2月—2017年6月于宣武医院就诊的头颈动脉夹层病人30例,采用32通道头颈联合专用线圈行头颈一体化HRMRI成像.由2名神经内科医生根据纳入病人的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常规影像检查对夹层做出诊断并作为参考标准.由2名放射科医生对CTA和HRMRI影像进行双盲分析,评价内容包括内膜片、壁内血肿及双腔征等.计算CTA和HRMRI在血管节段水平诊断夹层的准确性.结果 ①2名神经内科医生在30例病人中共诊断41个血管节段存在夹层,其中累及颈内动脉18个节段、椎动脉18个节段、基底动脉5个节段.②CTA正确诊断21个血管节段存在夹层(21/41,敏感度51.2%),其中6个血管节段见双腔征.③HRMRI正确诊断39个血管节段存在夹层(39/41,敏感度95.1%),其中36个血管节段见壁内血肿,30个血管节段见双腔征.结论 头颈联合HRMRI可全景显示夹层动脉管壁特征,可作为动脉夹层诊断和随访的一线检查技术.

  • 双源CT颈动脉成像扫描参数的优化研究

    作者:顾海峰;陈鹏;张龙江;李林;周长圣;郑玲

    目的:常规双源CT颈动脉成像时锁骨下静脉内残留的造影剂伪影常会对颈动脉的显示造成干扰,不利于病变的显示和诊断.文中探讨常规双源CT颈动脉成像时锁骨下静脉内残留的造影剂对影像的干扰并对常规扫描参数进行优化,找出佳解决方法. 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成像组52例用常规成像方法:65ml对比剂、流速4.0ml/s、足向头方向扫描.头向足扫描组48例保持其他参数不变,仅把扫描方向改为由头向足方向.根据原始轴位图像、大强度投影(MIP)、减影图像及VR重建影像评价2组病例锁骨下静脉是否有残留造影剂干扰及相同层面颈动脉的显示情况. 结果:头向足扫描组病例颈动脉均能清晰显示,常规成像组中尤其是锁骨下静脉层面显示欠佳.显示程度评分2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双源CT颈动脉成像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头向足的扫描方式能消除锁骨下静脉内残留的造影剂对影像的干扰,并能提高诊断的精确度.

  • 双能量减影自动去骨技术在双源CT颈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唐姗姗;陈燕萍;刘红艳;徐嬿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减影中自动去骨技术在颈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临床拟诊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双源CT颈部血管成像,分析双能量减影自动去骨技术对颈动脉病变的显示,并评价图像质量.结果 65例中3例血管正常变异,33例未见明显病变,血管主干及其分支显示清楚.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其中4例支架植入术后.双能量CTA对颈根段、颅外段及颅底段血管的满意显示率分别为67.2%、96.2%及66.2%;3个部位血管原始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颈根段和颅底段血管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1).结论 双源CT双能量减影成像是一种快速、简便、无创性检查方法,其整体去骨效果较好,血管显示效果好者是颈动脉颅外段(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外段).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