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影响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及防范
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的影响:手术室护士每日接触多的就是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因此感染一些血液性传染疾病的概率极高.手术室护士被意外刺伤、刀割伤、污血溅落皮肤黏膜几率较大,因而极易导致意外感染致病.
-
"双向"回血法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血液透析是一项特殊的治疗技术,加强血液透析治疗质量的规范化管理、不断和完善规范操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以往透析结束回血时对右侧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多采取"单向"回血法(详见方法部分),对患者易造成穿刺点出血,对工作人员易造成意外刺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尝试采取新的"双向"回血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浅谈采血室护士职业危害的防护
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采血室护士每天采集血标本大约300人次,随着HIV的蔓延和HCV、HBV高发感染,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每天都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性感染危险,对采血室护士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构成极大地危害.因此,采血室护士必须增强防护意识,对各种危害有足够认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本院自成立采血室以来,注重对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护知识的培训,加强督导,未发生一例感染.1 职业感染1.1 自我防护意识差和防护措施欠缺 医护人员未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制度和暴露后防护措施,穿刺采血操作中及发生可能感染的事件后未能执行标准严格的防护措施,对经血传染性疾病认识不足.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CV、HBV和HIV等经血性疾病感染的主要原因,带有HIV阳性血液的针头意外刺伤后,HIV感染的几率为0.2% ~0.4%,而在针刺伤时只需0.005 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r[1].
-
艾滋病感染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途径及防护措施
目前,艾滋病的流行形势日益严峻,由于手术室工作性质和环境的特殊性,医护工作者感染艾滋病的机会也随之增多,手术配合中常使用锐利器械,如刀、针、剪等,传递时意外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皮肤及眼睛,都有可能发生HIV感染.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措施,防止手术室护理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HIV.
-
锐器伤对手术室护士的危害及防护
锐器伤是导致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疾病危险的传播途径之一,且在临床工作中往往难以避免,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所以器械护士是医院中锐器伤发生率高的职业群体.术中意外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在可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常见的也是可怕的乙肝,丙肝和艾滋病.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高,一次即可感染.已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另一个危害是对受害者心理的影响,当护士受到锐器伤害后,担心感染上某种传染性疾病,这种影响可能严重而持久.
-
手术室锐器伤登记表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和艾滋病(HIV)等传染病感染人群不断增加.手术室医护人员日常医疗操作中常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且易被锐器意外刺伤.因此感染HBV、HCV和HIV等的几率相当高.我院手术室于2003年5月参考协和医院的锐器伤登记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设计了手术室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并应用于临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采血人员意外刺伤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采血人员发生意外刺伤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以提高采血安全性.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93名采血人员在工作期间(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意外刺伤的情况、相关知识的掌握及防范意外刺伤的措施.结果被调查者所在的血站均有安全防范程序,22名(24%)采血人员发生意外刺伤,共35次,其中采血针刺伤居首位(26次);参加全国采供血机构人员岗位培训的采血人员意外刺伤发生率明显少于没有参加者;工作年限越长,发生意外刺伤的频率越低;被调查者发生意外刺伤后的防范措施有待改进.结论防护对策包括:(1)提高采血人员防护意识,严格落实各种规章制度;(2)加强意外刺伤防护的培训及各级管理;(3)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4)合理收集用后的采血针;(5)加强意外刺伤后的护理.
-
护士意外刺伤的原因与预防对策
意外伤是护士工作中的一种职业危害,是易发感染的高危群体[1].为了解护士操作过程中意外刺伤的发生情况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护对策,减少和避免意外刺伤的发生.笔者对本院临床护士意外刺伤进行回顾调查,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