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某院新生儿科抗菌药物的药事干预
目的:某院药剂科通过对该院新生儿科抗菌药物地使用进行药事干预,促进新生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采集干预前和干预后某院新生儿科出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了解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和干预后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是96.9%、76.4%,干预前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是93.6%、56.8%,干预前后新生儿溶血症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是100%、52.1%。结论通过药剂科对该院新生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的药事干预,新生儿科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抗菌药物地使用趋向合理,这种干预方法能很好地引导临床合理用药。
-
抗菌药物使用率后面的不合理现象
目的:抗菌药物治理不仅追求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数据符合标准,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更要合理,找出符合标准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后面隐藏的不合理应用种类。方法设计表格统计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再整理出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住院患者医嘱点评中不合理抗菌药物医嘱进行分析。结果某院虽然抗菌药物使用率逐渐符合规定(≤60%)[1],但仍然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结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需要临床和药师注意规范,降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
-
ICU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多药耐药菌产生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重症医学科(ICU)患者院内感染细菌的分布、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多药耐药菌(MRDO)产生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多药耐药菌株的产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164例入住IC U并发院内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多药耐药菌感染组和非多药耐药菌感染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多药耐药菌产生的关系.结果 研究期间入住IC U住院患者共1878例,发生院内感染164例,感染率8.73%;感染菌株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占71.23%、血液占6.98%、化脓或者坏死组织占6.98%、尿液占1.55%;感染菌株分布前五位的是:鲍曼不动杆菌占30.17%、肺炎克雷伯菌占17.36%、铜绿假单胞菌占14.05%、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1.16%、大肠埃希菌占8.68%;多药耐药菌感染组和非多药耐药菌感染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多药耐药菌感染率呈正相关(y=0.3511x+11.745 r=0.6248).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多药耐药菌产生的重要因素,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
加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通过加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评价管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11月30日医院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前后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经济学效益、患者的病死率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加强管理后总抗菌药物中位使用率分别为42.76%、43.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率由4.27%降至2.53%(P<0.05);加强管理前后中位平均住院日、人均抗菌药物使用日未见明显增加;中位人均抗菌药物费用较前有下降趋势,分别为1663.46元、1704.12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强管理后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费用及药品费用比例较前下降(P<0.05);加强管理后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死率较前有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显著降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病死率,但平均用药时间及平均住院日无明显变化.
-
2011-2013年北京市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进展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2011-2013年北京市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分析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上取得的进展和成果.方法:收集同期每月份北京市52家三级医院数据,包括抗菌药物使用量、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比例、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等,对各月情况进行纵向比较.结果:两年来北京市抗菌药物使用量未见明显增长,其中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用药金额比例大为2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61.39%降到43.78%,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降至9%左右,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74.57%下降到33.73%,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在术前0.5~2h内给药的百分率由50.98%提升到93.61%,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4h的比例从33.37%提升到55.97%,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70.37降到33.08.结论:北京市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取得明显的成果,抗菌药物的使用在逐渐合理化.
-
绩效考核对北京市属医院药事管理改进的成效分析
目的:分析2015-2017年北京市医院管理局药事绩效模式在促进市属医院药事管理目标改进方面的成效.方法:对市属22家医院绩效考核中每百床临床药师数、处方合格率、合理用药动态监测、抗菌药物使用率4项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药事管理角度分析与评价相应成效.结果:22家市属医院临床药师数逐年增加,由2015年110人增长至2017年206人;每百床临床药师数由2015年0.80名增长至2017年1.00名;合理用药动态监测考核满分医院数增加,由2016年9家增长至2017年15家;抗菌药物使用水平总体保持稳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继续下降,由2015年39.35%降至2017年37.11%;处方合格率连续提高,由2015年95.42%提升至2017年96.82%.结论:市属医院集团化管理模式下,以绩效管理为抓手对提高医院药事管理水平,促进合理用药有明显成效.
-
我院非手术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预防过度使用.方法 随机抽取非手术科室200份归档病历,对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本院非手术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2.5%.结论 本院非手术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不符合《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的规定,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和培训,增强本院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
-
普外科Ⅰ类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不同监测方法下普外科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比较某院2010年7月-2010年9月(实施目标性监测前,对照组)及2011 7月~2011年9月(实施目标性监测后,监测组)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切口感染率、平均住院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情况.结果 对照组感染率0.78%,平均住院日7.77 d,抗菌药物使用率65.7%,不合理使用率86.7%,监测组感染率0.53%,平均住院日7.61 d,抗菌药物使用率29.5%,不舍理使用率13.5%.结论 实施目标性监测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不合理用药使用率,而且使用抗菌药物预防I类切口手术感染与不用抗菌药物的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某医院2014~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某医院2014~2015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并计算该医院2014~2015年的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比例、各类别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构成比、DDDs排前十位抗菌药物明细、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和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样本送检率等指标,通过制作图表比较两年间各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该医院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比例保持在17%左右,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配伍的复方制剂的用药金额构成比高(约占35%),各类别抗菌药物DDDs前3位的依次为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单品种用药频度前3位的依次为左氧氟沙星片、阿莫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片.与2014年相比,门、急诊和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下降了0.23% 、-14.77%和3.2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了4.15 DDDs/(100人·d),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下降了9.21%,总体、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样本送检率分别提升了21.57%、19.42%和31.63%.结论 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逐步趋于合理,但部分指标尚未达到国家要求,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宣教.
-
抗菌药物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合理使用对策方法
目的:主要帮助临床、主治医师能够了解抗菌素,通过监测分析抗菌素处理情况。
-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期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2014年第1季度~第4季度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情况,并进行合理性分析,为提高抗菌药物管理水平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第1季度~第4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用药频度(DDDS)及抗菌药物使用率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期间,我院通过不断加大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重视抗菌药物合理运用、加强医院行政干预等方案,使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由48.88 DDD下降至41.61 DDD;全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结论2014年我院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在抗菌药物各项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果,因此医院应继续重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同时加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力度及加强医院行政干预力度,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
二级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为管理抗菌药物使用体统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2012年出院病历11573份.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6.3%,抗菌药应用细菌培养率为78.1%,单一用药占72.4%,预防性用药使用率占24.0%7,经验用药占21.9%,不合理用药主要集中在起点过高、选药不合理、用药过于集中、没有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等.结论 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加强监管力度,是保证抗菌药物能够合理使用的关键.
-
我院2013年上半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分析
随着我院科学技术力量的进步与发展,抗生素的种类与数量与日俱增,随着长期大量的使用抗生素,使病原菌对抗生素产生耐用性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自2008年起,在医院领导的大力倡导及相关科室的积极支持下,药剂科一直在做控制使用抗生素的相关工作。目前,主管部门已经制定出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这将更有效的遏制抗生素滥用的现象,国家卫生部已组织医学专家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同时还建立了评估医院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以及推进抗菌药物合理用药调查和病原菌耐药监测工作。
-
我院2013年第一季度门诊儿科(新生儿科)抗生素使用点评
目的 通过分析我院近期处方情况,进一步完善处方点评工作,针对我院门诊儿科及新生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超出本院(暂行)规定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超标的原因,促进规范合理用药与处方.方法 对2013年1月-3月我院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1月-3月门诊处方合计28620张,使用抗菌素处方数3505张,其中儿科(新生儿科)使用抗菌素处方数为1158张,门诊各科室使用抗菌素的处方数比例为:12%,儿科(新生儿科)所占抗菌素处方数为33%.这些抗菌素处方中大部分为注射剂,占92%,少数为口服制剂,占7.66%,只4例为外用制剂莫匹罗星,占0.34%.处方中非限制使用级抗生素占72%,限制使用级抗生素占28%,按照规定我院门诊各科医师未使用特殊级抗生素.(强烈要求必需使用的,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经上级医师签名后方才执行).结论 我院门诊处方基本合理,也存在不足,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有点高,需近一步寻找原因,加强管理,经常性的检查,通报,有利于提高处方的合格率.
-
两种指标计算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的适用性比较
目的:根据门诊患者人次数和处方数计算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差异,以确定一个适用性更高的计算方法.方法:分别使用患者人次数和处方数计算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4年—2017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日、周、月、季度和年的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差别.结果:使用处方数计算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值偏高,以月、季度、年为时间段计算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时,两种方法计算所得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日、周为时间段计算时,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统计月、季度和年度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时,使用人次数和处方数计算均可;统计日、周短期的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时,建议使用人次数计算,减少偏差.
-
我院妇产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妇产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和分析用药的合理性,并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1~6月妇产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药物的种类等作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1~6月妇产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88.85%,使用强度为97.11DDDs。结论:预防用药、选用药物及联合用药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
宁波市某医院2012-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 通过对宁波市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有针对性地分析,为指导合理、安全、有效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2012-2015年三年间医院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病例543份,其中开具抗菌药物病例299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不合理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联合用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达56.3%,其中不合理使用率28.1%,联合使用率41.8%,不良反应发生率12.0%.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医院应加强临床科室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医务人员应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行为,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
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切口感染率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切口感染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7 020例清洁手术进行回顾性调查,按月份分别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和切口感染率.以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切口感染率互为自变量与因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散点图评价.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切口感染率对数转换前Pearso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113,P=0.60 >0.05.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切口感染率对数转换后Pearson 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 =0.069,P=0.75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对数转换与否,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切口感染率均无相关性.从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切口感染率散点图也可以看出,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切口感染率无相关性.结论 降低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并不导致切口感染率上升.
-
某院2015~2016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指标分析
目的 探讨我院2015~2016年抗菌药物使用变化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我院院、科两级2015~2016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2015年相比,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了8.1DDDs,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下降了3.28%、0.89%和2.02%.除了个别科室,大多数科室2016年与2015年对比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且大多数科室的这四个指标控制在医院规定的范围内.结论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较合理,达到了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的指标要求,继续加强及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促使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长效化、专业化管理机制逐步建立.
-
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我院抗菌药物管理成效分析
目的 进一步巩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成效,提高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7月(干预前)、2014年8月~2015年8月(干预后)的抗菌药物应用数据进行汇总对比分析.结果 临床药师干预前后,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由30%降至19.2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由65%降至59.17%;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样本送检率由50%上升至70%;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62.5%降至4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63.38DDDs/(100人· 天)降至43.75DDDs/(100人·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我院实施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工作的成效显著,但仍有持续改进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