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K基因在异基因骨髓移植后GVHD防治中的应用

    作者:袁国林;邹典定;赵冬赤

    将TK基因导入T淋巴细胞从而将更昔洛韦(GCV)在T淋巴细胞内代谢为毒性产物进而杀伤T淋巴细胞的疗法,在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中开辟了新的途径.细胞的自杀机制是该疗法的基础,可用于GVHD效应细胞分析及确定输注供体T淋巴细胞的安全阈量,此法在GVHD防治中有良好的研究前景及临床应用价值.

  • 更昔洛韦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免疫调节与泪膜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宏艳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免疫调节与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本院诊治的76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阿昔洛韦组)和观察组(更昔洛韦组)各3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免疫调节与泪膜稳定性指标.结果 治疗后1周及2周,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免疫调节指标与泪膜稳定性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更昔洛韦在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更好,且对免疫调节与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更为积极,因此在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 更昔洛韦治疗眼部带状疱疹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沈杰;江文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治疗眼部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眼部带状疱疹患者52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用更昔洛韦针剂0.25 g/d,静脉滴注,对照组24例用阿昔洛韦0.5 g/d,静脉滴注,均连续使用10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主要观察项目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58.3%),带状疱疹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及结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任何眼部后遗症,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眼部带状疱疹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症状改善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更昔洛韦治疗老年性三叉神经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作者:程石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老年性三又神经带状疤疹的疗效.方法 老年性三又神经带状疱疹患者97例,治疗组50例用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47例用阿昔洛韦治疗.结果 治疗组水疱吸收结痂、止痛、眩晕缓解及伴发病毒性结膜炎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无后遣神经痛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老年性三又神经带状疱疹较阿昔洛韦有效,且不良反应小.

  • 更昔洛韦凝胶在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徐丽华

    目的 观察分析更昔洛韦凝胶在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视力、角膜以及虹膜.两组患者均口服消炎痛25mmg,2次/d,无环鸟苷0.2g,3次/d,静脉滴注200g/L甘露醇500ml,有虹膜睫状体炎者加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剂散瞳.上述基础上观察组采用0.15%的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湖北科益药业股份公司生产)局部滴患眼,每天4次.对照组采用0.1%更昔洛韦滴眼液(武汉天天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局部滴患眼,每天6次.疗程14d,随防12个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眼部刺激症状、球结膜睫状充血程度、角膜改善情况.结果 56例经药物治疗14d后,观察组治愈18例,占64.29%,总有效率96.4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畏光流泪眼睛疼痛、眼睛干涩不适、虹膜睫状体炎消失时间和角膜损伤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能明显缩短病程,且使用方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抗巨细胞病毒药物-更昔洛韦

    作者:傅绍军;朱利民;洪枫

    第二代抗巨细胞病毒药物更昔洛韦(GCV)比阿昔洛韦(ACV)具有更强更广谱的抗病毒作用,是高效、低毒、选择性强的病毒抑制剂,对人体6种疱疹病毒感染均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已作为抗艾滋病并发致盲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一线药物;本文综述了抗巨细胞病毒药物更昔洛韦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文献合成方法以及市场应用前景.

  • 更昔洛韦用于婴幼儿手足口病治疗分析

    作者:乔芳琳;田会东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用于婴幼儿手足口病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2012年间于我院治疗手足口病的婴幼儿患者14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的患者81例,为观察组,剩余68例患者使用利巴韦林治疗,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以及并发症情况,评价更昔洛韦用于婴幼儿手足口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发生并发症状情况少,以上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昔洛韦用于婴幼儿的手足口病抗病毒治疗,疗效显著,副作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 更昔洛韦联合自体血清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应用

    作者:胡志佳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联合自体血清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36例,均为单眼发病,男20例,女16例,左22眼,右14眼,年龄20~60岁.上皮型6例,浅基质型22例,深基质型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眼应用更昔洛韦联合隔日自体血清球结膜下注射0.5mL治疗.对照组18眼应用普通药物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视力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达94%.结论 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更昔洛韦联合自体血清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有显著疗效.

  • 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作者:赵曦;张丹;仇丽颖

    目的建立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中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确定了有关物质检查的佳条件.用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10 μm),甲醇-O.02mol·L-1 KH2PO3(6:94)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在252 nm处,采用杂质峰面积对照法对鸟嘌呤进行检查,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对其他有关物质进行检查.结果鸟嘌呤及其他有关物质的低检测限均为0.4 ng(S/N=3),方法重复性的RSD分别为1.30%和1.38%(n=6).结论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可用于质量控制.

  • 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27例

    作者:杨俊;成善青;谭玉洁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52例CMV肝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一般保肝退黄治疗,治疗组加用更昔洛韦和丙种球蛋白.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月后,治疗组的胆红素、转氨酶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3月与1月比较,胆红素、转氨酶又有明显降低(P<0.01);定期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儿CMV肝炎的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抗病毒药物缬更昔洛韦的合成研究

    作者:李艳萍;李卓荣;山广志

    目的探索更简便的合成缬更昔洛韦的工艺路线,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基础.方法以更昔洛韦为原料,经过酯化、还原两步反应得到目标物缬更昔洛韦.结果实验路线简便,总收率达到20%.结论本文探索了简便的缬更昔洛韦合成工艺,确立了比较合理的酯化条件,改进了氢化脱保护基条件,为将该工艺用于中试放大提供了依据.

  • HPLC法同时快速测定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和更昔洛韦含量

    作者:孔爱英;纪宏;韩杰;朱文凤

    目的 建立同时快速测定伐昔洛韦、泛昔洛书和更昔洛韦3种化合物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03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0.1)(V∶V=35∶65);流速: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 更昔洛韦、伐昔洛韦和泛昔洛韦浓度分别在9.88~59.28、9.48~56.88和20.08~120.48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A=6.71×104C+7.91×104(R2=0.9997),A=4.89×104C+6.94×104(R2=0.9997)和A=1.06×104C+3.82×104(R2=0.9995);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7%(RSD为1.0%)、100.4%(RSD为1.2%)和9.3%(RSD为1.1%)(n=9);样品溶液在6h内稳定.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同时测定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含量.

  • 更昔洛韦脂性烷氧烷基衍生物的合成与抗病毒活性研究

    作者:蔡步林;李玉环;郭会芳;李艳萍;李卓荣

    目的 合成更昔洛韦的嘌呤碱基部分引入脂性烷氧烷基长链的衍生物,并探讨引入脂性烷氧烷基长链后对抗病毒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更昔洛韦为起始原料合成得到目标化合物,并通过细胞培养法对其抗HSV-1、HSV-2活性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化合物在允许细胞毒性浓度下的抗HSV-1、HSV-2活性明显低于更昔洛韦.结论 在更昔洛韦的嘌呤碱基部分引入脂性烷氧烷基长链后抗病毒活性降低.

  • 更昔洛韦治疗儿童疱疹性口腔炎28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丽华;米方林;许玉霞;方平

    目的 了解静脉注射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儿科2006年4月-2007年4月诊断为疱疹性口腔炎56的例患儿随机分为更昔洛韦组和利巴韦林组各28例.更昔洛韦组给予更昔洛韦注射液静滴,利巴韦林组给予利巴韦林静滴,对其临床疗效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更昔洛韦组总有效率为92.8%,而利巴韦林组为67.9%,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更昔洛韦组在发热、疱疹、溃疡消失时间方面与利巴韦林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 静脉注射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有较好的疗效.

  • 更昔洛韦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病毒性视神经炎

    作者:李迎春;樊映川;胡建斌;陈豫川;刘娅莉;李宇

    目的 比较更昔洛韦联合甲泼尼龙综合疗法和甲泼尼龙综合疗法治疗病毒性视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将2008年10月-2010年3月入院41例(60只眼)病毒抗体检测阳性的病毒性视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30只眼)和对照组(20例30只眼).于治疗前和治疗第3、7、14、30、90、180天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视野.结果 两组患者的视力、平均视野缺损治疗组采用更昔洛韦联合甲泼尼龙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甲泼尼龙综合疗法.均随时间得到改善(P<0.001).两组患者视力在治疗的第3天开始恢复,30d治疗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80 d时两组视力改善无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在第7天和第14天平均视野缺损开始恢复(P<0.001).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甲泼尼龙综合疗法较单纯甲泼尼龙综合疗法治疗病毒性视神经炎能更快提高患者视力、恢复视野、改善患者视觉质量.

  • 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儿童咽结膜热的临床观察

    作者:江德琴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咽结膜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5例咽结膜热患儿随机分为更昔洛韦组、干扰索组和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组,分别将3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进行X2检验,比较3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 3组患者的显效率分别为53.6%、52.0%和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组的显效率均高于更昔洛韦组和干扰素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5%、76.0%和96.9%,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更昔洛韦组和干扰素组.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咽结膜热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用更昔洛韦或干扰素.

  • 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70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文武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科夏秋季节的常见病、多发病,2001年5~10月,我院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更昔洛韦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60例临床观察

    作者:赵军育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春季我院儿科治疗96例流行性感冒患儿,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36例用双黄连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2.22%,两组相比,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流行性感冒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 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研究

    作者:任彩霞

    目的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疗效研究.方法 两组患儿均用青霉素、维生素C等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用更昔洛韦(GCV,湖北科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为丽科伟)治疗,剂量10mg/k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点滴;对照组用病毒唑10 mg/kg·d,疗程均为7~10d.结果 治疗组热程、咽峡炎改善,淋巴结开始缩小,肝脾明显缩小,异型淋巴细胞恢复至<10%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时间缩短5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GCV治疗IM安全、有效,有良好的耐药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疗效分析

    作者:张娟

    目的探讨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MV-DNA确诊48例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并选用更昔洛韦治疗.结果有效44例(91.7%),进步4例(8.3%),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91.7%.结论更昔洛韦是治疗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首选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507 条记录 65/76 页 « 12...62636465666768...757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