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缬更昔洛韦血药浓度及其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徐红蓉;李雪宁;陈伟力;余琛;刘罡一

    目的 研究缬更昔洛韦片剂(抗病毒药)在健康人体内的原药缬更昔洛韦及其活性代谢产物更昔洛韦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 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单次口服缬更昔洛韦片900 mg,用LC-MS/MS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血浆中缬更昔洛韦及其活性代谢产物更昔洛韦的浓度,研究缬更昔洛韦与更昔洛韦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缬更昔洛韦:AUC0-t为(606.83±245.53)μg·h·L-1;AUC0-∞为(616.52±247.89)μg·h·L-1;Cmax为(423.56±178.20)μg·L-1;tmax为(1.15±0.41)h;t1/2为(0.82±0.25)h;MRT0-t为(1.58±0.37)h;MRT0-∞为(1.66±0.38)h;Ka为(2.57±2.53)h-1;Ke为(0.91±0.24)h-1;V/F为(1963.85±920.05)L;CL/F为(1688.77±636.77)L·h-1.更昔洛韦:AUC0-t为:(24.99±7.78)mg·h·L-1,AUC0-∞为(26.37±7.80)mg·h·L-1;Cmax为(7.11±1.96)mg·L-1;tmax为(1.76±0.59)h;t1/2为(3.49±0.96)h;MRT0-t为(4.04±0.80)h;MRT0-∞为(4.81±0.84)h;Ka为(1.13±1.20)h-1;Ke为(0.21±0.07)h-1;V/F为(178.55±44.82)L;CL/F为(37.33±11.92)L·h-1.结论 本文建立的测定方法,简单、快速、无干扰,适合人体内血药浓度监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 缬更昔洛韦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王昱;黄晓军;许兰平;刘代红;陈育红;韩伟;王婧;刘开彦

    目的 分析缬更昔洛韦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患者巨细胞病毒(CMV)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7年l至7月行HSCT的19例移植后CMV血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移植后应用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定期进行病毒DNA监测,CMV-DNA阳性,定量>6.0×102拷贝/ml的患者应用缬更昔洛韦900 mg 2次/d诱导治疗14 d,然后900 mg 1次/d维持治疗14 d.结果 HSCT后发生CMV血症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第40(20-83)天,诊断时CMV-DNA中位数3.346×103(9×102~4.2×103)拷贝/ml.缬更昔洛韦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14 d转阴率84.2%.治疗前后CMV-DNA每日降低中位数0.084(0.045-0.25)10g 10拷贝·ml-1·d-1.常见不良反应为贫血、血小板下降和白细胞减少,且多为轻度;随访6个月无1例发展至CMV病.结论 缬更昔洛韦用于治疗HSCT后患者CMV血症安全有效.

  •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观察

    作者:叶颖子;叶丽静;董妞妞;曹云;徐锦;俞蕙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GCV)和(或)缬更昔洛韦(VGCV)治疗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儿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3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确诊为先天性CMV感染的患儿,随访至2017年12月31日.从病史资料中提取患儿的一般资料,抗CMV治疗的药物和疗程,新生儿期及1、3和6月龄的肝脾触诊检查结果、胆红素和肝功能检查指标、CMV抗体和DNA检测结果、颅脑MRI、眼底检查结果和听力检测结果,治疗期间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抗病毒治疗与否以及疗程长短分组,比较各组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反应.结果 28例先天性CMV感染患儿进入本文分析,其中早产儿11例,男17例;无症状/轻度症状9例,未予抗病毒治疗;中重度症状19例,GCV和(或)VGCV治疗≤6周组11例,治疗6个月组8例.①6月龄时,除1例胆汁酸轻度升高外27例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症状和体征、胆红素、肝功能和血常规均恢复正常.②无症状/轻度症状组1例在6月龄时出现左侧听力中度损失.治疗≤6周组中,2例CMV相关眼底病变于1月龄时消失;颅脑MRI异常信号和听力损失者各5例,6月龄时分别有3例和2例无改善.治疗6个月组中,4例先天性CMV感染相关视网膜病变在随访中均消失;3例头颅MRI异常信号者和7例有听力损失者,6月龄时分别有2例和1例无改善.③治疗≤6周组和治疗6个月组在6月龄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GCV和VGCV应用相关的粒细胞减少和肝功能异常.结论 抗病毒治疗能改善感音神经性耳聋和脉络膜视网膜炎,GCV和(或)VGCV≤6周与6个月的治疗效果相近;建议对无临床症状先天性CMV感染患儿行眼底检查、脑干诱发电位和头颅MRI检查.

  • 口服抗病毒新药--缬更昔洛韦

    作者:安富荣;曹惠明

    缬更昔洛韦(valganciclovir)是抗病毒药更昔洛韦的前体药物,用于治疗AIDS病人发生的巨细胞病毒(CMV)视网膜炎.缬更昔洛韦口服后迅速吸收,并水解为更昔洛韦,其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较高(60%).试验表明,口服缬更昔洛韦(900 mg)与静脉注射更昔洛韦(5 mg*kg-1),bid,3 wk后改为qd,治疗160例AIDS病人发生的CMV视网膜炎有相同疗效,且耐受性相似.缬更昔洛韦维持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胃肠道反应(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头痛和失眠等.

  • 盐酸缬更昔洛韦的合成

    作者:赵士魁;马康;郭庆明;王振中;萧伟

    更昔洛韦经三苯甲基保护氨基和一个羟基制得N,O-二(三苯甲基)更昔洛韦,与N-苄氧羰基-L-缬氨酸缩合后经三氟乙酸脱三苯甲基,盐酸酸化后经催化氢化脱苄氧羰基,在水和异丙醇中结晶得到盐酸缬更昔洛韦,总收率34%.

  • 缬更昔洛韦预防肾移植患者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体会

    作者:季曙明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和CMV病是肾移植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和致死的重要病因.肾移植近期因CMV感染导致的死亡率占2%.

  • 缬更昔洛韦预防肺移植术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13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磊;胡为才;张文平;张全;李基伟;朱晓明;张宁;陈晓;务森;魏立

    目的 探讨缬更昔洛韦预防肺移植术后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肺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血清学HCMV抗体IgG、IgM检测、HCMV-DNA检测及供体血清学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HCMV感染危险分层.结果 13例均为HCMV感染中危患者;肺移植术后给予缬更昔洛韦900 mg/d,口服,共3个月,定期检测HCMV抗体IgG、IgM及HCMV-DNA;1例术后死亡,1例失访,11例随访3~20个月,患者血清学HCMV抗体IgM及HCMV-DNA均为阴性,均未发生HCMV感染,未发生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减低等情况.结论 口服缬更昔洛韦3个月预防肺移植术后HCMV感染安全、有效.

  • 延长预防性使用万赛维的时间可更加有效地控制移植患者的巨细胞病毒感染

    作者:

    2009年2月13日,罗氏公司于瑞士巴塞尔公布万赛维(口服缬更昔洛韦)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该项研究评价了延长万赛维预防性治疗时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延长万赛维的治疗时间可减少肾移植受者移植后1年内巨细胞病毒病(CMV病)的发生.

  • 口服缬更昔洛韦治疗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与静脉注射更昔洛韦相似

    作者: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器官移植后的常见并发症,除了CMV感染所致的严重CMV肺炎及CMV肝炎等以外,无症状和有轻度症状的CMV病毒血症所导致的间接不良影响也需要重视,如CMV感染会增加细菌、真菌等其它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由于CMV对移植物的损伤和对移植受者免疫调节的干扰,导致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心血管并发症和动脉硬化症是导致移植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CMV感染也可以增加它们的发病几率[1].

  •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防治策略——ATS巨细胞病毒肺炎的诊治指南解读

    作者:巨春蓉;韦兵;练巧燕;陈奥;徐鑫;黄丹霞;陈荣昌

    巨细胞病毒(CMV)肺炎是实体器官移植(SOT)受体常见的感染性并发症之一,其中肺移植受体术后CMV肺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SOT受体.CMV肺炎一旦发生,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针对CMV的预防性用药可以显著降低感染发生率及其相关病死率.本文根据2013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国际指南对CMV肺炎的高危因素、诊断标准及防治策略进行解读并综述.

  • 抗巨细胞病毒药物-更昔洛韦

    作者:傅绍军;朱利民;洪枫

    第二代抗巨细胞病毒药物更昔洛韦(GCV)比阿昔洛韦(ACV)具有更强更广谱的抗病毒作用,是高效、低毒、选择性强的病毒抑制剂,对人体6种疱疹病毒感染均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已作为抗艾滋病并发致盲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一线药物;本文综述了抗巨细胞病毒药物更昔洛韦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文献合成方法以及市场应用前景.

  • 抗病毒药物缬更昔洛韦的合成研究

    作者:李艳萍;李卓荣;山广志

    目的探索更简便的合成缬更昔洛韦的工艺路线,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基础.方法以更昔洛韦为原料,经过酯化、还原两步反应得到目标物缬更昔洛韦.结果实验路线简便,总收率达到20%.结论本文探索了简便的缬更昔洛韦合成工艺,确立了比较合理的酯化条件,改进了氢化脱保护基条件,为将该工艺用于中试放大提供了依据.

  • 2种抗病毒药物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作者:费琳;胡征;吴丹丹;刘进

    目的 评价2种抗病毒药物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肺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未使用抗病毒药物或预先应用喷昔洛韦(penciclovir,Pcv)或缬更昔洛韦(valganciclovir,VGC)的肾移植受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上述药物对肾移植术后CMV肺炎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共82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本项研究.术后6个月内,VGC组、PCV组和空白对照组(Sham组)患者CMV肺炎发病率分别为27.5%,18.9%和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VGC组和PCV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个月后,VGC组、PCV组和Sham组患者CMV肺炎发病率分别为6例(20.6%),5例(13.5%)和3例(18.7%),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治疗6个月后,VGC组、PCV组和Sham组患者重症CMV肺炎发病率分别为13.8%,0和12.5%,其中PCV组重症CMV肺炎发病率较其他2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PCV可以预防肾移植术后CMV肺炎的发生.与VGC相比,PCV对术后早期重症CMV肺炎的预防效果可能更为显著.

  • 缬更昔洛韦预防肺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附11例临床观察

    作者:徐磊;胡为才;张文平;张全;李基伟;朱晓明;张宁;陈晓;务森;魏立

    目的 探讨缬更昔洛韦是否能够有效预防肺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1例肺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双肺移植1例,单肺移植10例.根据术前CMV血清学IgG、IgM检测、HCMV-DNA检测及供体肺血清学检测患者分为高危、中危及低危患者,本中心患者均为CMV感染中危者,术后3个月内口服缬更昔洛韦900 mg/d,其余药物常规服用.常规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感染指标、肺功能及胸部CT.结果 共纳入11例手术,男性9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3.5±13.1)岁;其中原发病为COPD呼吸衰竭1例,矽肺6例,弥漫性肺大疱1例,肺间质纤维化3例.术后2例随访丢失, 9例定期监测CMV抗体、白细胞及血小板等指标,随访至今未发现CMV感染迹象.结论 肺移植术后口服缬更昔洛韦3个月能够有效预防CMV感染,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

  • 缬更昔洛韦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三例

    作者:高峰;冯术青;朱梦波;崔晓聪;杜小梅;李晓宇

    目的 探讨缬更昔洛韦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例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及分析.结果 3例亲缘间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CMV感染[由于本身疾病原因不能耐受更昔洛韦(DHPC)及磷甲酸钠治疗失败]的患者经缬更昔洛韦口服治疗后CMV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无治疗相关毒副作用发生,其对外周血三系影响较小且轻,患者可以耐受.结论 缬更昔洛韦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CMV感染治疗中安全、有效,可作为替代DHPC的优先治疗药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