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薛小萍;郭晓莉;王丽萍

    目的 探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0年6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66例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Child Pugh评分、肝脏纤维化指标、病毒学应答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ALT、AST、ALB、TBIL、HA、PC、LN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观察组早期应答、完全应答及持续应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能明显促进丙肝肝硬化代偿患者的抗纤维化能力,同时使患者肝功能逐渐恢复.

  •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代偿期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

    作者:徐江海;张国柄;翁俊华

    目前为止,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仍是治疗丙型肝炎的唯一方案,由于应用干扰素(IFN)治疗进展性肝硬化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1],长期以来肝硬化一直是干扰素应用的禁区.

  • 94例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

    作者:杨晓冬;杨红洁;高斯媛

    目的:研究处于代偿期及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诊治的94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21例处于失代偿期,73例处于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运用600~800 mg/d利巴韦林联合135 ug/周派罗欣皮下注射进行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600~1000 mg/d利巴韦林联合135~180 ug/周派罗欣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逐渐调整剂量。分别在治疗12、2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CV RNA等指标,并观察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该文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的21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及73例处于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经过12周的治疗后 TBIL、AST、ALT和HCV RNA水平未见明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24周的治疗后,TBIL、AST、ALT和HCV RNA水平有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实施小剂量利巴韦林联合派罗欣个体化治疗方法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改善肝脏功能,进而缓解肝脏纤维化程度。

  • 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脾亢进消除后的抗病毒治疗

    作者:禹蔚琴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脾亢进消除后的抗病毒治疗.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42例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脾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脾栓塞手术或者脾切除手术,在脾功能亢进改善时间3月后,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90μg或135μg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并口服利巴韦林联合,观察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相关指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接受用药后,早期的应答率为54.76%.在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的血液ALT复常率为85.71%,治疗的终点应答率为83.33%,患者的持续治疗应答率为61.90%,要明显高于早期应答率(P<0.05).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结论 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口服利巴韦林,是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症消除后的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手段,值得考虑应用.

  • 葛根芩连汤对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亮;薛俊;吴燕敏;王文远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对丙型肝炎(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CRP)、瘦素(LEP)、脂联素(ADP)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丙肝肝硬化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葛根芩连汤治疗.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1、IL-6、CRP、LEP、ADP水平和IR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IL-6、CRP、LEP、ADP水平和IR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芩连汤可以改善丙肝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

  • 丙肝肝硬化临床诊断中肝病自身抗体联合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意义探析

    作者:黄晓阳;姚美珍;林伟评

    目的:探究丙肝肝硬化临床诊断中肝病自身抗体联合免疫球蛋白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住院患者1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肝硬化患者有106例,对其均给予肝病自身抗体联合免疫球蛋白检测,探究其诊断价值.结果:肝病自身抗体与免疫球蛋白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4%、96.7%、92.4%,均明显高于肝病自身抗体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球蛋白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P<0.05).结论: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肝病自身抗体与免疫球蛋白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显著,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较高,值得推荐采纳.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并发症消除后患者临床观察

    作者:何妍梅;侯波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在并发症消除后,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巴中市中心医院感染病分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2周进行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HCVⅠ型48周,HCVⅡ型24周).比较患者脾切除术前、术后12周、治疗后第24周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及Child-Pugh评分情况;比较HCV Ⅰ型和HCVⅡ型患者的病毒学、生化学应答情况,以及随访24周时的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在脾切除术后12周显著高于术前,但在治疗后第24周出现显著下降;ALT和Child-Pugh评分在脾切除术后12周和治疗后第24周逐渐下降;白蛋白在脾切除术后12周和治疗后第24周逐渐上升.HCVⅡ型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早期生化学应答率、疗程结束时ALT复常率、疗程结束时HCV-RNA转阴率及ALT持续复常率显著高于HCVⅠ型患者,ALT复常平均天数显著低于HCV Ⅰ型患者(P<0.05).结论 失代偿期HCV肝硬化患者在并发症消除后,采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生化学和病毒学应答较好,同时,HCVⅡ型的应答率优于HCV Ⅰ型,可延缓进展成为肝功能衰竭和肝癌.

  • 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骥越;张良;邓宝成;朱宁川

    目的 观察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TUDCA组)36例和对照组(UDCA组)36例,治疗组给予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 250 mg、水飞蓟宾葡甲胺100 mg 3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UDCA)250 mg、飞蓟宾葡甲胺100 mg 3次/d口服.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后,TUDCA组血清TBIL、AST、ALP和GGT有明显改善(P <0.05);UDCA组治疗结束时,血清TBIL、ALP和GGT水平有明显改善(P<0.05).不考虑肝功能Child-Pugh分级,TUDCA组同UDCA组比较,肝功能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Child-Pugh A级患者TUDCA组AST改善优于UDC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hild-PughC级患者中,无论TUDCA组还是UDCA组,治疗后肝功能均无明显改善(P>o.05).结论 TUDCA可以有效降低丙肝肝硬化患者TBIL、AST、ALP和GGT水平,在Child-PughA级患者中,TUDCA改善肝脏生化学指标的效果可能优于UDCA.

  •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剑;叶小丹;来小区;柳侠平

    目的:研讨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8例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本组课题的实验对象,经随机抽签模式将其分组,对照组(n=29)单纯予干扰素治疗,观察组(n=29)同时配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比两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ALT复常率以及不同治疗阶段的肝功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82.8%,ALT复常率为86.2%,对比对照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51.7%与ALT复常率为55.2%,均提升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在各项肝功能指标(ALT、AST等)值的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各项肝功能指标(ALT、AST等)值上对比对照组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干扰素与利巴韦林共同治疗,可明显提高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值得推荐.

  • 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的疗效观察

    作者:易爱芬

    丙型肝炎肝硬化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进行性慢性疾病,肝硬化程度会随病程的发展而不断地持续性加重,肝功能出现反复异常.该病在临床上表现不典型,尤其早期表现较不明显,常被忽略,造成很多初诊患者已经发展到肝硬化失代偿期,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1].

  • 丙型肝炎肝硬化脾脏切除或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抗病毒疗效分析

    作者:胡金星;孙长宇;武淑环;李志勤;闫婧雅;李华;顾心雨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脾脏切除术后或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47例丙型肝炎肝硬化行脾切除或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患者,观察血常规、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HCV-RNA载量变化情况,了解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效及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7例丙肝肝硬化患者中,HCV 1b基因型40例(85%),HCV 2a基因型7例(15%);手术前肝脏硬度测量值(LSM)(19.85±0.997)Kpa;相比于手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WBC)(t=-4.863, P<0.01)、血小板计数(PLT)(t=-5.912, P<0.01)、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t=-2.331, P<0.01)均显著上升;标准疗程抗病毒治疗后,47例患者中1例(2%)因精神异常、1例(2%)因肝性脑病等严重不良反应未能完成抗病毒治疗,45例完成抗病毒治疗中,26.7%(12例)获得了快速病毒学应答,57.8%(26例)获得了早期病毒学应答,80%(36例)获得了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62.2%(28例)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HCV 2a基因型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42.9%)、持续病毒学应答(100%)显著高于HCV 1b基因型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23.7%)、持续病毒学应答(55.3%),P<0.05。结论脾脏切除或部分脾动脉栓塞可有效改善脾功能亢进,术后抗病毒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

  • 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肝肝硬化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作者:龙云铸;谭英征;李丹;赵斌;傅金球;周青;傅京力;赵韵华

    目的:探究雷迪帕韦(Ledipasvir)-索非布韦(So-fosbuvir)治疗丙肝肝硬化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株洲市中心医院自购药物治疗的80例株洲市丙型肝硬化患者, HCV-RNA水平≥80 IU/mL,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属于A级,将患者分为肝硬化代偿期组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给与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定量分析患者血清中HCV-RNA水平,检测患者病毒学应答情况。分析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接受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后肝硬化代偿期组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有效率均为100%,其中肝硬化代偿期组 HCV-RNA 转阴率(71.05%)高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组(66.67%),代偿期组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EVR、ETVR和SVR均发生改变,比例均高于85%,治疗后两组PC III和H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分别为4.76%和7.89%,包括2例疲乏,1例头痛,1例恶心和1例腹泻。结论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肝肝硬化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 Hp感染对丙肝肝硬化外周血Foxp3、RORγt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光伟;桂松林;骈林萍;冀爱英

    目的 观察Hp对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Foxp3、RORγt基因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Hp感染对丙肝肝硬化患者Treg细胞调控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丙肝肝硬化合并Hp感染患者42例为观察组,未合并Hp感染患者30例为对照组,RT-PCR法测定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观察组FoxP3、RORγt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L-10、IL-6、IL-17、TGF-β1、IFN-γ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IL-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Foxp3基因的表达与IL-10、TGF-β水平呈正相关,与IL-2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Hp可能通过诱导Treg细胞的高表达,促进IL-10、TGF-β1、IL-6、IL-17的高表达,抑制IL-2、IFN-γ表达,造成体内Treg/Th17、Th1/Th2平衡紊乱,促进丙肝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炎症及纤维化进程.

  • 临床药师对1例丙肝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药学监护

    作者:徐丽婷;杜慧;孙爱军;张汝学;贾正平

    目的:为临床药师参与丙肝肝硬化脾切除术后出现腹腔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描述临床药师对1例实行脾切除术丙肝肝硬化患者,术后出现胃漏导致腹腔感染的药物治疗实施药学监护的全过程.临床药师参与该患者救治,对该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先后选择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革兰阴性菌;据药敏试验,选择万古霉素抗肠球菌;头孢他啶联合米诺环素抗多药耐药的嗜麦芽寡食单胞菌.药师结合患者肝功能变化和病情,先后选择了3种保肝药,即还原型谷胱甘肽、异甘草酸镁、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解毒、抗氧化,异甘草酸镁抗炎、降酶,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降胆红素.结果:临床医师采纳,治疗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对于丙肝肝硬化脾切除术后出现腹腔感染的患者,临床药师要重点关注抗感染药物、保肝药物以及治疗原发病药物的合理使用,以便达到治疗目的,同时尽量减轻患者的肝脏负担.

  • 小剂量干扰素治疗HCV-RNA阳性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周华

    目的 探究分析小剂量干扰素治疗HCV-RNA阳性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接受治疗的例76例HCV-RNA阳性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等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8例患者进行常规的保肝治疗,观察组38例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干扰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68%,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干扰素治疗HCV-RNA阳性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分析

    作者:赵琴;刘兰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载量的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与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正常对照、51例HCV RNA<105拷贝/ml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26例HCV RNA>105拷贝/ml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及31例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PLT及MPV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与正常人相比丙肝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血小板计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酒精性肝硬化相比HCV RNA>105拷贝/ml丙肝肝硬化血小板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CV RNA载量的丙肝肝硬化血小板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人相比酒精性肝硬化、HCV RNA>105拷贝/ml丙肝肝硬化血小板平均体积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酒精性肝硬化相比HCV RNA>105拷贝/ml丙肝肝硬化血小板平均体积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CV RNA载量的丙肝肝硬化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高载量的HCV RNA对血小板参数的下降有一定的影响.

  • 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肝肝硬化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作者:孙雷

    目的 探讨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肝肝硬化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针对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0例丙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分为肝硬化代偿期组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雷迪帕韦-索非布韦进行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的各项指标,并对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调查记录.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3、6个月的HCV-RNA转阴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代偿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对比肝硬化失代偿期组14.29%有明显的降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丙型肝硬化患者采用雷迪帕韦-索非布韦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症消除后的抗病毒治疗

    作者:王金博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症消除后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给予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1年。并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半年内对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对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采取脾切除术或者脾栓塞治疗,能缓解其脾亢进功能,再采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其持续治疗应答率为66.7%。结论对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在并发症消除后,实施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能有效延缓患者丙肝肝硬化的进展,且耐受性较强,具有显著疗效。

  • 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姜妍宇

    目的:研究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0例;参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实验组采用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后血清中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的含量对比,两组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检验后,t值为11.8298,p值为0.0000,Ⅲ型前胶原的含量检验后,t值为12.5158,p值为0.0000,比参照组治疗方法更具有优势(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低于参照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雷迪帕韦-索非布韦可有效治疗丙肝肝硬化的症状,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