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急性肠套叠280例分析

    作者:柴惠芳

    目的 探讨小儿肠套叠非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通过小儿肠套叠超声下水压灌肠复位方法 进行总结.结果 157例超声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7例经过2次灌肠失败.结论 超声下水压灌肠复位术适用于小儿肠套叠的非手术治疗.

  • 高频超声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研究

    作者:谢纯平;曹诗林;黄茂伦;聂娅;李良波;冯立文;林育成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诊治资料,总结可能引起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相关致病因素,鉴别特发性肠套叠与继发性肠套叠,分析高频超声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复发性肠套叠的优缺点。结果43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共复发96次,全部病例均在高频超声介导下经空气加压灌肠整复成功,整复成功后复查时发现4例存在病理诱发点,诊断为继发性肠套叠。43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中,25例可探及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结论高频彩超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既能发现一些引起复发性肠套叠的病理诱发点等重要相关致病因素,又能使婴幼儿避免在传统的X线电视监视下短时间内多次遭受大剂量X线照射所造成的辐射伤害。

  • 成人自缓解性肠套叠的CT的诊断

    作者:任保瑞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显示技术在成人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成人肠套叠的多排螺旋CT表现,主要重建方法为多平面重建法(MPR).结果 成年人肠套叠的CT表现为靶型肿块,8字形肿块,肾形肿块或彗星征.结论 成人肠套叠以肠道肿瘤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多层螺旋CT对该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成人 肠套叠 CT诊断
  • 成年人肠套叠的螺旋 CT 诊断价值

    作者:李雪玲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临床特点及螺旋CT在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2012年诊断成年人肠套叠病例15例.结果 经过临床手术证实及跟踪随访,因为脑梗塞病人长期卧床,胃肠功能紊乱,继发肠套叠5例,因肠道占位性病变继发肠套叠7例(1例淋巴瘤、2例平滑肌瘤,1例结肠癌、1例脂肪瘤,因呕吐,腹泻致肠套叠2例,因慢性阑尾炎致肠套叠1例)其临床特点都表现为急性梗阻或慢性梗阻症状,螺旋CT影像特点都比较典型,有同心圆征4例,有靶征6例,有明显套鞘征10例,且同一个病人有3个典型征象同时存在.结论 肠套叠在螺旋CT影像特点非常典型,诊断肠套叠的准确率很高,因螺旋CT扫描层薄,连续性强,腹部肠管结构显示清晰,对肠套叠的检出率非常高,手术证实诊断价值很高,可靠程度达93%.早诊断肠套叠的是钡剂灌肠,而螺旋CT问世以后,完全可以代替老式钡灌肠检查手段,螺旋CT诊断肠套叠,优势很明显,无创伤,诊断准确率高,为临床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 小儿肠套叠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乔海燕;汪玲珑;庄颖彬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彩色多普勒影像学特点及辅助临床选择复位方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小儿肠套叠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超声图像特征并经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复位等证实.结果:其中X线空气灌肠复位68例,经手术确诊9例,误诊1例.结论: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诊断较有特征性,应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并且对临床选择肠套叠复位方式有一定的价值.

  • 动态超声检查在婴幼儿肠套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维华;金学蔚;林剑娥;郝磊

    目的 探讨动态超声检查在婴幼儿肠套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医生诊治疾病提供参考,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128例确诊肠套叠住院患儿的诊断方法 、 依从性及医疗费用.结果 ⑴128例患儿中单次超声诊断15例;两次以上超声诊断82例.超声结合CT诊断28例.剖腹探查诊断3例.⑵97例患儿的超声诊断费用平均为147.62元,28例CT诊断费用平均为280元(P<0.01).结论 动态超声检查可以提高婴幼儿肠套叠诊断的准确率,增加患儿依从性,降低医疗费用.

  • X线在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高荣

    目的 探讨小儿肪套叠的X线以及表现.方法 对我院100例肠套叠患儿进行气灌肠前、后摄腹部立位片.结果 X线特征表现大小不等的阶梯状气液平面,肠管扩张积气,经空气灌腑X片提示肠套叠部位大部分在横结肠,肠套叠类型回一结型为主.结论 临床可疑为肠套叠者宜行X线检查,空气灌肠X线检查整复效果显著.

  • 阑尾炎术后继发回肠套叠并穿孔1 例

    作者:许岩;张长丹;张宇烽

    肠套叠好发于婴幼儿,多为原发性,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成人,临床少见,病因复杂,误诊率高,文献报告在50%左右[1],急性阑尾炎术后继发肠套叠更为少见,常需与许多内外科疾病相鉴别,难以早期诊断与治疗.本文对所遇急性阑尾炎术后继发回肠套叠并穿孔1例分析如下,就其误诊原因和误诊预防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 阑尾炎 肠套叠 诊断
  • 小儿肠套叠X线透视下气钡复位的临床影像价值分析

    作者:严天军;刘惠;田志强;徐朝宁

    目的 评价及分析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的临床效果及影像表现.方法 对19例小儿肠套叠采用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该方法的影像表现现及诊断治疗价值.结果 无黏液血便、白细胞数<10×109/L、体温低于38℃者8例,复位成功;有黏液血便、白细胞数低于10×109/L、体温<38℃者5例复位成功;4例有黏液血便、白细胞数高于10×109/L,但体温<38℃者复位成功;2例有黏液血便、白细胞数>10×109/L、体温>38℃,发病时间较长者复位失败.结论 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术是诊断和治疗低位肠套叠的较好方法,可建议进一步推广.

  • 空气灌肠诊治小儿肠套叠128例临床体会

    作者:殷文良;李书;何良斌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总结空气灌肠诊治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体会,提高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治愈率.方法:对128例肠套叠使用日本岛津80kW数字胃肠机及国产JS-818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先低压(6-7kPa)灌肠确诊肠套叠存在,复位压力控制在8-14kPa,依整复进程逐渐增压,每次增压为1kPa,其高压力≤14kPa.整复成功5-10min后行腹部立位透视,排除肠穿孔等并发症.结果:本组128例成功复位122例,成功率为95.31%,失败6例.未发生肠穿孔等并发症.本组病例复位成功与病程时间密切相关,整复成功率随病程时间的延长而递减,而套叠的深度不是整复失败的主要因素.结论: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整复成功率高,可重复操作性强,是目前小儿肠套叠常用和首选的诊治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恰当的灌肠整复方法和控制整复压力,在电视透视监视进行整复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系统化护理在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蒋丽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在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彩超引导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的肠套叠患儿48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两组均接受彩超引导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服务.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C反应蛋白(CRP)高于对照组,大便白细胞多于对照组,发热、腹泻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24h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灌肠复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能改善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治疗情况,降低并发症和复发率,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 整体护理在小儿肠套叠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蒋丽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小儿肠套叠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围术期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整体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护理后的总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护理后的躯体活动、精力、睡眠、疼痛、社会生活及情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护理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整体护理对肠套叠患儿进行护理,可加强围术期管理,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患儿预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86例诊治体会

    作者:李季波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肠套叠采用空气灌肠复位的疗效,减轻开腹手术的损伤.方法:对86例小儿肠套叠患者行空气灌肠诊断与整复.结果:空气灌肠整复成功80例,整复成功率为93.0%,其中空气压力为12.0~16.0 kPa的维持者成功率为100%.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高压空气灌肠套叠复位疗效较好,同时并发症少.

  • B超诊断小儿肠套叠及其监视下行水压灌肠治疗的应用效果

    作者:邓懋恩;杨银广;陈丽珍;黄祯;郭天畅;朱晓锋;叶文卫

    目的:探究B超诊断小儿肠套叠并在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肠套叠患儿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经B超诊断为肠套叠,然后观察组应用B超监视下行水压灌肠治疗,而对照组应用X线监视下进行空气灌肠治疗,记录B超检查小儿肠套叠的有效性,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成功率。结果本组90例B超诊断为肠套叠的患儿,确诊率为100%。观察组复位成功率为93.33%,对照组复位成功率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肠套叠的患儿来说,应用B超进行诊断确诊率高,且无辐射,并在B超引导下进行水压灌注整复,成功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肠套叠 B超 水压灌肠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叶小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08例疑似小儿肠套叠患儿进行检查,诊断肠套叠后,选择性行肠套叠充气造影及整复,进行确诊和治疗.结果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肠套叠105例,行肠套叠充气造影及整复治疗后成功复位104例,1例复位失败后行手术治疗,1例误诊,2例漏诊.结论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准确率高,临床价值大.

  • 多层螺旋CT对回盲部急腹症病变的诊断意义

    作者:赵明一;陈涛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deCT,MSCT)对回盲部急腹症病变的诊断价值,以期指导该类疾病的快速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7例疑似回盲部急腹症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SCT检查.以手术证实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MSCT诊断回盲部急腹症病变的价值;同时分析不同回盲部急腹症CT表现.结果 本组97例疑似回盲部急腹症病变患者中有85例确诊,12例排除,其中阑尾炎52例,肠套叠20例,憩室炎13例.MSCT诊断阑尾炎、肠套叠、憩室炎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符合率分别为88.46%、66.67%、95.83%、40.00%和86.21%,85.00%、66.67%、94.44%、40.00%和82.61%,92.31%、100.00%、100.00%、75.00%和93.75%.MSCT与手术诊断总符合率为86.60%.阑尾炎主要CT表现为阑尾外径显著增粗,周围炎性改变并可见渗液,周围脂肪层内可见片絮状或条纹状密度等高影,边界模糊不清;阑尾穿孔者可见穿孔被网膜包被形成包块样结构,中心形成低密度、壁较厚且不均匀.肠套叠CT下可见肿瘤样改变,且与炎症同时出现,套叠肠管于CT扫描垂直时包块影表现为圆形或环形,包块内可见层状结构;套叠肠管于CT扫描不垂直时表现为明显“双肠管征”和“彗星尾征”.憩室炎CT表现为憩室周围炎症浸润,可见渗出影和脂肪层增厚;严重时可见憩室出血、穿孔,并合并有局部脓肿.结论 MSCT技术对阑尾炎、憩室炎、肠套叠等回盲部急腹症病变的检出率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性高,能清晰显示病灶及周围脏器和组织受累情况,可作为回盲部急腹症病变首选的检查手段在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 小儿肠套叠的空气灌肠整复治疗

    作者:秦晓斌;徐汉芬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整复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18例小儿肠套叠整复治疗成功率进行分析,并对其与病程、套叠部位及全身症状出现与否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18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89.0%(194/218).其中病程≤24 h、25~48 h、49~72 h的整复成功率分别为95.1%(135/142)、86.3%(44/51)、60.0%(15/25),三者之间差异有显著件:套叠部位在脾曲以上及脾曲以下者分别为94.8%(184/194)、41.7%(10/24),两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而无全身症状,有单个全身症状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全身症状者分别为97.6%(80/82)、90.6%(87/96)、67.5%(27/40).三者之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程短,套叠部位在脾曲以上,且无全身症状的肠套叠患儿更易整复.

    关键词: 灌肠 整复 肠套叠
  • 儿童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失败原因及解决方法的探讨

    作者:王天辉;李照东;王文强

    目的 分析儿童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失败原因,探讨空气灌肠整复失败情况下的解决办法.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26例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整复效果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整复失败)28例和对照组(整复成功)198例,分析两组患儿的空气灌肠表现,探究儿童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失败原因.结果 整复器及有关连接管道漏气、灌肠使用压力不足、复杂型套叠、合并有其他胃肠道疾病、套叠头位置是导致儿童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失败的主要因素.结论 针对儿童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失败原因,需要在治疗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办法,提高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而二次灌肠整复是空气灌肠整复失败情况下的有效解决办法.

  • 儿童及少年期肠套叠临床分析

    作者:陈方焘;陈方基

    1990年以来,我院共收治肠套叠患儿156例,其中4~14岁患儿41例(26.3%).术前明确诊断者仅6例,误诊率达85.4%(35/41),现分析报告如下.

  • 儿肠套叠102例的保守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肠套叠的保守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2例小儿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空气灌肠保守治疗,分析治疗效果以及影响因素。结果102例小儿肠套叠患者空气灌肠治疗成功率为85.3%(87/102),保守治疗成功率不受患儿性别、年龄的影响(P >0.05),而受到患儿发病时间、套叠部位、套叠类型、全身状况的显著影响(P <0.05)。结论小儿肠套叠的保守治疗效果满意,其受到发病时间、套叠部位、套叠类型、全身状况的影响,临床上应针对以上因素采取措施,提高患儿治愈率。

1770 条记录 13/89 页 « 12...10111213141516...88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