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汪逢春辨治胃病验案举要
中医胃病多指中脘部出现的病症,包括现代医学的各型胃炎、胃溃疡、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部分胆囊炎、胰腺炎、心脏病等引起的胃脘部症状,如疼痛、呃逆、呕吐、反酸、嘈杂等.
-
京城名医孔嗣伯妙用苏合香丸
苏合香丸是中医治疗闭证的著名温通开窍方剂,早见于《外台秘要》卷十三引《广济方》,原名吃力伽丸,至宋代《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始改称苏合香丸,延用至今[1-2].近代多用苏合香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有较好疗效.中国近代"四大名医"孔伯华生前喜用此药,不限用于胸痹,常配合治疗内外妇儿多种杂证,每获良效,今人多不解其意.京城名医孔嗣伯系孔伯华先生之子,1933年5月出生于北京,1948年随父学医,临诊左右,并先后师从于萧龙友、杜文甫、汪逢春、陈慎吾等诸名家,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学验俱丰,在治疗多种内科杂症方面疗效确切.
-
民国《北京医药月刊》学术特色探究
民国《北京医药月刊》作为阐发中医学理论的代表性期刊,创刊于1939年,共发行10期,由汪逢春担任社长,宗旨为发扬国医国药.本文在研究其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栏目设置,发掘其学术特色:专业与通俗相结合、关注时疫防治、谋求中医发展、注重古籍整理、传播医界新闻、重视中医教育、期刊设计精美等.该期刊对于了解近代中医药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
50年来医学期刊施今墨学术思想相关文献初析
施今墨(1881-1969,名毓黔,字奖生;是自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享誉北京的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同时也是中医理论家、革新家与教育家;与孔伯华、肖龙友、汪逢春并称北京四大名医.建国以后,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中医医院顾问、中西医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解放后施今墨老先生不顾年事已高,坚持临床工作,并积极办学,亲身从事教学工作,推动中医教育,促进中医发展
-
浅析汪逢春治疗湿温病特色
汪逢春先生,名朝甲,字凤椿,堂号伯庐,江苏苏州人.生于1884年,卒于1949年,享年66岁.幼年受业于吴中(今苏州)名医艾步蟾先生门下,尽得其传,造诣之深,为同门之冠.自幼天资过人,力学不倦,举凡上自<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下及诸家皆能通晓其意.民国以后,悬壶京都40余年,应诊时患者盈门,疗效口碑载道,名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名.其施济之广,声誉之隆,实当年所仅见也,故与施今墨、孔令华、萧龙华齐名,被誉为民国时期"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
北京四大名医与中西医结合
肖龙友(1870~1960)、施今墨(1881~1969)、汪逢春(1882~1948)及孔伯华(1884~1955)是民国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享誉全国的四位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因四位先生均悬壶于北京,而并称北京四大名医.几位中医前辈从事中医临床期间,既经历了国民党政府下令取缔中医的艰难岁月,也经历了新中国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崭新时代.四位中医前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推动中医教育,促进中医发展;在中医与西医的关系方面,四位老先生均具有十分开明的态度和宽阔的胸怀,主张中西医团结合作,促进中西医学结合,共同为人民健康服务.这里,我们就四大名医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与实践,作简要的介绍.
-
汪逢春治疗慢性病用药规律初探
汪逢春先生(公元1882~1948年),名朝甲,号凤椿,堂号泊庐,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是著名的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先生一生忙于诊务,无暇著述,仅有其弟子辑录的<泊庐医案>(1941年,谢子衡等学员手辑,华北国医学院铅印本)流传于世,而此书现也仅存于其个别门人手中.2002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汪逢春>,书中除记载了一些医案外,还收录了部分汪逢春先生治疗疾病的<丸散膏方底簿>,这是在资料匮乏的情况下研究汪逢春学术思想的理想的一手文献.
-
金世元谈北京中药炮制特色
北京的中药炮制历史上有其独特的技术和特有的炮制方法.其中药的炮制分为两个体系:一个是北派,饮片加工采用北方加工炮制方法,大部分药店加工中药饮片属于这派.另一个是南派,以鹤年堂为代表,采取南方的炮制方法,技术精湛,饮片精致美观质量好,北京的四大名医汪逢春等指名让患者到鹤年堂调配汤药,京城素有"成药同仁堂,饮片鹤年堂"的赞誉.
-
汪逢春生平考
汪逢春生于1884年,卒于1949年,江苏省吴县(今苏州市)人,民国时期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氏幼习儒学,后从吴中名医艾步蟾学医.1908年,汪氏入京,进入政府法部,任审判厅检察官兼医官,并随商部主事力钧学医.1910年,汪氏辞去法部职务,在京悬壶.据已查资料,1935-1942年间,汪氏先后11次受聘为北京(北平)市中医考试、考询委员.1938年,汪氏担任国医职业分会会长,并于1939年创办《北京医药月刊》.1939年9月,汪氏筹备创设“国医讲习会”,后更名为“医学讲习会”,于1939年10月正式成立.1941年,汪氏被聘为北京(北平)中药讲习所所长,聘请名医任教,培养药学后备人才.汪氏治学力主求实,常与中西同道讨论,悉心培养后学.
-
天津"坐堂医"史话
天津解放后,中医界的主体是从北京传来的.在北京,自民初以来有四大名医,他们是肖龙友、孔伯华、施今墨和汪逢春.孔、施二人解放前在北京均各建过一个国医学院,培养了很多中医人才.在天津,施今墨的传人多,如杜松坡,古今人、顾小痴、何世英、哈荔田、杨浩观.孔伯华的传人在天津的有王季儒和李振华.汪逢春的传人李少川.天津解放时的中医有陆观虎、董晓初等.
-
从《白事会》说到北京四大名医
传统相声《白事会》这个节目说到过老北京的几位医师。他们是萧方骏、孔伯华、汪逢春、施今墨。
-
老北京四大名医那些年的故事
民国时期,萧龙友、孔伯华、施今墨、汪逢春,仁心医术闻名遐迩,誉为北京四大名医,本文介绍四大国医其生平学识及医术传承,借以明师道,传心法,以砥砺后学.20世纪30年代,北京城曾有四大名医闻名全国,妇孺皆知,声名显赫.他们就是萧龙友、孔伯华、施今墨、汪逢春.一提起这四大名医,即便对于现在的中医界,也是影响深远.
-
姬乾园论治冠心病经验
姬乾园生前是山西省名老中医,曾师承北京名医汪逢春、施今墨等,擅长治疗冠心病.
-
汪逢春治关格医案二则赏析
关格是以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多以小便不通为关,呕吐不止为格,该证多由其他疾病发展而成,以浊邪壅滞三焦、气化功能不得升降为主要病理改变.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先生治疗杂病注重调畅气机,认为气机升降有序是人体气血调畅、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擅于使用多种理气药物如厚朴、苦杏仁、积壳、白蒺藜、荷叶、旋覆花、沉香、批把叶、煨葛根、升麻等,其治疗关格亦以调畅气机为重点,治法严谨,组方灵活.
-
汪逢春痄腮验案举隅
汪逢春(1884~1949),名朝甲,号凤椿,江苏苏州人.汪老早年受业于吴中名医艾步蟾,后在京行医40余年,临证擅治时令病与脾胃病,系现代京城四大名医之一,今择其痄腮验案2则并简要分析,以供同道参考.例1 戚左,8岁.初诊:一月三十日.身热咳嗽不爽,两腮微肿,腹胀便泻,四肢逆冷,抽掣五次,神烦不寐,舌苔白腻根厚,两脉细数.病由痄腮未透,逆传入里,拟以宣降化痰,病甚重,防转痉厥.
-
北京"皇城名医"处方真迹
民国早期,北京有"皇城四大名医".四大名医的方笺真迹我搜寻了多年,仅得其三.说起这件事,就要感谢远在甘肃中医学院的老友张绍重.那时,他还在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我得到"皇城四大名医"之首萧龙友的诗笺,通过高晓山的介绍想和他交换一张萧氏的方笺.
-
汪逢春辨治暑湿验案举要
汪逢春系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擅长治疗温热、湿热疾病,今择其暑湿验案数则并简要分析,反映汪老治疗暑湿病重视开肺、醒脾、除痰、导滞以条畅气机,擅用清瘟化毒,对气虚、阴虚暑湿证轻宣清解,顾护正气的治疗思想.
-
民国名医汪逢春治痧疹验案四则
汪逢春被誉为民国时期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今从其<泊庐医案>中择录痧疹验案四则加以简析.汪逢春对痧疹的治疗往往从肺脾胃出发,时时注意兼顾调理脾胃,充分体现了其"诊治诸病,不离脾胃"、"治病必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
-
杏林撷英——汪逢春孔伯华
汪逢春生平汪逢春(1884-1949年),名朝甲,字凤椿(悬壶于北京时改为“逢春”),清光绪十年甲申五月二十日(公元1884年6月13日)生于江苏省吴县(今苏州).他自幼随兄长习举子业,兼跟随吴中名医艾步蟾先生读医书.汪逢春聪颖异常,力学善悟,凡《内经》、《难经》、《伤寒》,一经指点,便通晓其意,颇为艾老所喜.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汪逢春年至弱冠,来到京城,为应试之举.时值戊戌变法后,朝廷力行新政,改刑部为法部,汪逢春供职于法部,任七品京官.其间,他拜师法部主事、著名御医力轩举为师,由于勤奋善悟,尽得其传.
-
袁世凯的后一次诊病
萧龙友,前清拨贡,是解放前后京城的名医.他与施今墨、孔伯华、汪逢春三人被合称为"京城四大名医".他治病素以诊断高明而为人所敬重.在医疗上他既全力以赴,却又从不吹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