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总动脉套管法与颈外动脉结扎法建立局部低切应力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的比较
目的:通过对比颈总动脉套管法与颈外动脉结扎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的试验研究,比较2种方法在制模时间,模型稳定性方面的差异.方法:雄性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成空白组(n=6);套管组(n=8);结扎组(n=8);高脂组(n=8).所有试验兔在高脂喂养前、后分别检测血脂水平,于第8周处死动物,取套管近心端与结扎近心端血管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高脂组饲养8周形成明显的高脂血症;与高脂组相比,单纯套管法颈动脉内膜脂质沉积较轻,但内膜明显增厚,内膜、中膜、外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结扎法病变比套管法轻,但仍严重于正常组.结论:与单纯高脂饲养法相比,单纯套管法试验兔8周也可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性血管病变,套管近心端可形成局部低切应力模型,模型稳定性好.
-
兔颈总动脉不同形式剪切力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构建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兔颈总动脉套管产生的高、低及震荡剪切力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采用自行设计的楔形颈总动脉套管加高脂饮食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3个时间点采集兔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舒张末期内径(Dr)、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等数据,计算颈总动脉血流剪切力.12周末处死动物,留取动脉标本,HE染色观测颈总动脉病理改变.结果 楔形颈总动脉套管放置术后,高、低剪切力与基态剪切力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震荡剪切力超声结果提示紊乱血流图像.低剪切力区域较震荡剪切力区域形成较大斑块,所含脂质、平滑肌成分较多,胶原成分较少.高剪切力区域则无明显斑块生成.结论 采用颈总动脉套管可在相邻血管区域同时模拟不同形态剪切力(低水平、高水平和震荡剪切力),高剪切力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低剪切力和震荡剪切力则可以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β-catenin在兔颈总动脉套管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中高表达
目的 探讨兔颈总动脉套管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5只体质量为(2.0±0.2)kg的2个月龄健康新西兰兔分为3组,分别为高脂饲养组、左侧颈总动脉套管组和左侧颈总动脉套管+高脂饲养组,每组5只,取左侧颈总动脉套管组右侧血管为对照组.饲养9周后处死动物,取各组兔颈总动脉血管;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兔颈总动脉血管组织中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定位.结果 RT-PCR结果显示左侧颈总动脉套管组β-catenin mRNA表达较对照组、高脂饲养组、左侧颈总动脉套管+高脂饲养组上调.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除对照组外,各组胞质中均有β-catenin蛋白定位,且左侧颈总动脉套管组、左侧颈总动脉套管+高脂饲养组中主要定位于内膜增生处.结论 β-catenin在兔颈总动脉套管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中高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