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异丸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模型的影响
目的:观察内异丸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手术移植法造成大鼠子宫内膜异位模型,观察口服给药内异丸对子宫内膜移植物体积、孕激素含量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采用大鼠角叉菜胶致足肿胀模型观察药物抗炎作用;采用醋酸致小鼠疼痛模型观察药物镇痛作用.结果:内异丸具有抑制移植性子宫内膜生长作用,以及抗炎、镇痛作用.结论:内异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内异丸合内异灌肠液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内异丸合内异灌肠液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抗子宫膜抗体(EMAB)和癌抗原125(CA125)的影响.方法对58例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采用随机单盲的研究方法分成3组,A组(采用内异丸口服)16例;B组(内异丸口服加内异灌肠液灌肠)24例;C组(采用丹那唑口服)18例,3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进行疗效评定,并检测3组治疗前后血清EMAB与CA125.结果3组临床疗效比较B组优于C组(P<0.05),A组优于C组(P<0.05),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EMAB和CA125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异丸合内异灌肠液可增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但对EMAB和CA125无明显影响.
-
内异丸合内异灌肠液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内异丸合内异灌肠液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经腹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采用随机单盲的研究方法分成3组,A组(内异丸组)共16例;B组(内异丸合内异灌肠液组)共24例;C组(丹那唑组)共18例,3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于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修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A组痊愈率为56.3%,显效率为37.5%;B组痊愈率为58.3%,显效率为29.2%;C组痊愈率为11.1%,显效率为66.7%.治疗后3组间疗效判定结果经秩和检验:B组疗效优于A组,优于C组.
-
腹腔镜联合内异丸内异灌肠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加用中药内异丸口服、内异灌肠液灌肠内外合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疗效,并与腹腔镜术后加用内美通对比.方法:对9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采用随机单盲的研究方法随机分成两组,A组(内异丸+内异灌肠液组)共46例,B组(内美通组)共49例.A组术后给予内异丸口服加内异灌肠液灌肠治疗3个月经周期,B组术后给予内美通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2组手术加药物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临床疗效比较无差异(P>0.05),随访1~24个月,术后3个月A组妊娠数4例,B组妊娠数0;2组半年内妊娠数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2组1年内、2年内妊娠数和总妊娠率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术后结合内异丸+内异灌肠液内外合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可提高术后半年的妊娠率.
-
内异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2例临床观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与疑难病之一,笔者采用益气补肾、清热活血化瘀之法治疗此病,临床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诊断标准均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所选病例在治疗时均需停用其他治疗本病的药物3个月以上.本组病例均为本院1997年5月~2000年6月门诊就诊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24例.
-
内异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内异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5月~2011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就诊的患者82例,分为治疗组60例服用内异丸,观察组22例服用安宫唑.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有效率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在服用内异丸后CD3、CD4、CD4/CD8等值均有大幅度升高,对照组患者在服用安宫唑后T细胞亚群改变不明显,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采取内异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明显,值得广泛推广.
-
内异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内异丸治疗子宫内膜内异症患者痛经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并有痛经症状的患者,采用我院自制中成药内异丸进行治疗,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于治疗前及治疗一个月经周期后、二个月经周期后及三个月经周期后按中药新药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前后痛经时间、痛经评分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内异丸治疗内异症患者的痛经症状一个月经周期的有效率为100%,一个月经周期的治愈率为30.95%,二个月经周期的治愈率为45.23%,三个月经周期的治愈率为7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