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起腺病毒3型引起的咽结膜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李寿俊;董维波;夏颖苹;孙静;张川

    2016年8月,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某游泳馆发生一起咽结膜热疫情.7月26日至9月3日,发病64例,罹患率16.54%.病原学检测结果为腺病毒3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提示该游泳馆超负荷运转,消毒等卫生管理措施未落实到位是发生此次疫情的主要原因.

  • 江苏省不明原因轻型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的病因学研究

    作者:许文波;崔爱利;史智扬;汪华;张勇;唐震;刘和平;李显;朱贞;唐浏英

    自2004年4月18日起至6月末,江苏省东台市发生以发热、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为临床表现的原因不明的疫情暴发,发病人群以中小学生、幼儿为主,地域以许河镇、新街镇以及临近乡镇为主.疫情涉及东台市9个镇,合计报告709例,分布在75个学校,240个班级.暴发的特点为传染性强,短期内出现大量的患者,发病有班级聚集性特点,未发现成人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烧(100%)、咽部充血(91.40%)、扁桃体肿大(60.22%)、咽痛(50.00%)为主;X线检查可发现肺纹理增强(90.3%).用Hep-2细胞从患儿20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12株病毒,经PCR扩增腺病毒L3部分基因及其PCR产物的序列测定和分析,证实这12株病毒为腺病毒3型;对28份咽拭子标本直接进行DNA提取和PCR扩增,有17份标本PCR扩增L3部分基因呈阳性,经序列测定和分析,也为腺病毒3型.这29个阳性标本L3基因的1 446个核苷酸的序列与GenBank上所发表的腺病毒3型序列同源性高达99.5%.双份血IgG检测:对江苏省采集10份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以从患儿咽拭子分离到的腺病毒3型作为抗原,进行病毒抗体测定,6份患儿的双份血清腺病毒总IgG滴度呈4倍以上增高.患儿急性期血IgA检测:对暴发疫情34例患儿急性期血清(发病时间为1~3天)进行腺病毒IgA抗体测定,结果有9份标本为阳性,1份标本为可疑阳性,阳性率为26.47%.IgA阳性率低可能与血清采集时间过早有关,机体还未全部产生IgA.另外,还对江苏省送检的从患儿血培养基培养的细菌毒株进行了鉴定,对其16S rRNA基因进行了基因扩增及序列分析,序列测定和分析提示为A组M3型化脓性链球菌.实验研究结果并结合此次疫情的流行病学和患儿的临床表现,证实腺病毒3型是引起此次儿童不明原因轻型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的病原体,部分病例伴有原发或继发化脓性链球菌感染.

  • 病毒唑体外抑制RSV和ADV3作用强度的研究

    作者:刘玉华;侯安存;赵高潮;王凤莲;邬珊娜

    目的了解病毒唑在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腺病毒3型(ADV3)的作用强度,对临床应用该药的理论依据进行验证.方法采用观察Hep-2和Hela细胞病理变化方法,判断该药抗病毒作用的强度.结果病毒唑在Hep-2和Hela细胞上完全抑制RSV和ADV3的剂量为7.8μg/ml.结论在体外,小剂量的病毒唑有很强的抗RSV和ADV3的作用.

  • 菊蓝感冒冲剂抗病毒作用实验研究

    作者:陆维艾;张显杰;魏荣;刘征利;李洪海;曹俊英

    目的:研究菊蓝感冒冲剂对流感病毒甲型、乙型和腺病毒3型的抑制作用.方法:用鸡胚孵育法,进行菊蓝感冒冲剂对流感甲型、乙型病毒的直接杀伤及抑制病毒繁殖作用,用传代Hela细胞的细胞培养法,研究菊蓝感冒冲剂对腺病毒3型的直接杀伤及抑制病毒繁殖作用.结果:菊蓝感冒冲剂对流感甲型、乙型病毒的直接杀伤及抑制病毒繁殖均有明显作用(P<0.001),对腺病毒3型的繁殖有抑制作用,而对腺病毒3型的直接杀伤作用无效.结论:菊蓝感冒冲剂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流感甲型、乙型病毒和腺病毒3型的作用.

  • 腺病毒3型引起的儿童咽结膜炎暴发

    作者:张顺祥;何雅青;张韶华;宁豪丁

    目的分析腺病毒3型引起的咽结膜炎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幼儿园发生的咽结膜炎暴发病例进行发病经过和传播因素调查,采集眼、咽拭子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并检测双份血清抗体. 结果病例主要发生在幼儿园2个小班,罹患率分别为71.8%和89 .7% ,流行曲线呈现2个高峰,共持续17天,由幼儿间密切接触经呼吸道传播.患儿龄4~5岁, 高热39℃以上占90.0%,持续高热3天以上占87.9%;眼结膜充血占57.6%,伴流涕、咽痛等症状者占69.7%;推测短潜伏期为1~4天.经Hep-2细胞培养分离到病毒19株,采用中和试验鉴定为Ad3,与PCR检测结果一致.用标准Ad3和自身分离到的毒株对24例患儿双份血清进行检测,抗体滴度呈4倍升高;进一步对毒株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符合Ad3a2图谱特征.结论疫情是由腺病毒3型引起的咽结膜炎暴发.

  • 病毒唑体外抗腺病毒3型作用

    作者:韩志刚;李洪源;邱海岩;张凤梅;李霞;王秀芹;刘鑫研;朴英爱

    目的了解病毒唑在体外抑制腺病毒3型(ADV3)作用的效果和强度.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抑制实验观察病毒唑在人宫颈癌传代(Hela)细胞中对腺病毒3型的抑制作用.结果病毒唑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2056.13μg/ml;抑制腺病毒3型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53.03 μg/ml,治疗指数(TI)为38.77;病毒唑对腺病毒3型的抑制作用存在量效关系;在感染后10 h以内给药,病毒唑能够有效地抑制腺病毒3型的复制.结论病毒唑在Hela细胞中对腺病毒3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腺病毒3型感染489例临床分析

    作者:余嘉璐;邓力;张建涛;邓秋莲;谢永强;温惠虹

    目的 探讨腺病毒3型所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在广州市儿童医院住院的48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病因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临床诊疗特点.结果 腺病毒感染发病高峰期在9~10月.学龄期儿童多见,潜伏期3~8d.患儿均有发热,多为高热,热型不规则(与应用解热镇痛药有关).呼吸系统受累常见,肺炎以轻症为主,部分病例伴心肌损害、肝功能损害、血尿等;部分病例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沉升高.经PCR检测及序列分析和细胞分离培养鉴定病原体为腺病毒3型.489例经抗感染、抗病毒、对症、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 儿童腺病毒3型感染临床表现趋多样化,对发热患儿应及时做腺病毒病原学检测,以提高确诊率,进行早期干预.

  • 纳米银体外抗腺病毒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陈娜娜;王云华;尹俭俭;李秀景;郑丛龙

    [目的]探讨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silver -nps)在体外抗腺病毒3型(adenovirus type 3,ADV3)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方法和免疫荧光方法,观察纳米银对ADV3子代病毒体生成的抑制作用、对ADV3侵入细胞的阻断作用及直接灭活作用,同时用透射电镜、PCR方法观察体外纳米银对ADV3病毒体及其DNA的破坏作用.[结果]纳米银在Hela细胞上大无毒浓度(TC0)为52.48 μ.g/mL;ADV3在Hela细胞上的半数感染浓度(TCID50)为10-2.74/100μ L;大无毒剂量范围内,50 μg/mL的纳米银和等体积100TCID50 ADV3分别以杀病毒、抗病毒、直接灭活病毒三种不同方式作用Hela细胞,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3.58±1.79)%,(90.50±1.99)%和(95.38±2.98)%,而100TCID50 ADV3感染Hela细胞后,测得细胞存活率为(31.92±2.86)%,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免疫荧光显示,与腺病毒对照组形成的强特异性荧光相比,三种途径作用于Hela细胞后各组的特异性荧光颗粒均减少;电镜显示,纳米银可直接与病毒粒子相互作用,破坏ADV3粒子呈时间依赖性.PCR显示,与病毒对照组、溶剂对照组相比,纳米银组扩增目的条带亮度都相对较弱.[结论]纳米银在体外对ADV3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纳米银破坏病毒粒子及其表面衣壳蛋白及腺病毒DNA有关.

  • 病炎清口服液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四种病毒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生;曲敬来;高雪;叶小丹

    通过对病炎清口服液的体外抗病毒作用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体外,病炎清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甲3型(A)、副流感病毒Ⅰ型(PIV)和腺病毒3型(ADV3)的致细胞病变有抑制作用,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甲3型的抗病毒活性较强,而对副流感病毒Ⅰ型和腺病毒3型的作用较弱.

  • 清热抗感冲剂体外抗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笈;乔模;李俊莲;阎丽萍;梁葆朱

    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约90%由病毒引起.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腺病毒(ADV3)是引起本病的重要病原[1].

  • 一起聚集性腺病毒暴发疫情的调查及病原学分析

    作者:王慎骄;龚利强;陈立凌;许可;付建光;秦圆方;邓斐;余慧燕;霍翔;鲍昌俊

    目的 对一起流感样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对毒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为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处置提供依据.方法 对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咽拭子样本,采用RespiFinder 2SMART多病原检测试剂盒进行熔解曲线分析,筛查致病原,并以qPCR法确认.用Hep-2细胞分离病毒,提取毒株核酸进行PCR扩增并进行序列分析,NCBI核酸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确定型别.结果 疫情累计发病17例,仅涉及一个班级,班级罹患率43.6%,男女比1.8∶1,疫情持续11 d.主要症状为发热(17例,100.0%)、咳嗽(16例,94.1%)等.采集10例病例咽拭子,5份以多病原检测试剂盒进行熔解曲线分析,检出2例为腺病毒(ADV)核酸阳性,其余5份经qPCR检测,3份为ADV核酸阳性.以Hep-2细胞分离5份ADV核酸阳性标本,成功分离4株毒株,对其进行DNA测序,NCBI核酸数据库进行Blast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六邻体保守区核酸与ADV3型核酸同源性为97%.结论 该暴发是一起由ADV3型引起的暴发疫情.

  • 腺病毒3型致轻型急性呼吸道感染症871例暴发流行临床报告

    作者:尹洪波;储旭东;倪大新;高太俊;王朝阳

    目的:报告一起腺病毒3型所致轻型急性呼吸道感染症暴发流行的临床分析.方法:分析2004年4月~7月发病的轻型急性呼吸道感染症871例临床诊断病例的相关资料.结果:患者的年龄7个月~19岁,男487例,女384例.该病的潜伏期为2~12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肺纹增强明显.经PCR检测及细胞分离培养等鉴定为腺病毒3型.经抗感染、抗病毒等综合治疗2~10天,平均5.18±2.19天,全部治愈.结论:此次疫情是由腺病毒3型引起的轻型急性呼吸道感染症暴发,该病潜伏期短,发病急骤,传染性强,流行强度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 379例腺病毒3型急性呼吸道感染症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尹洪波;储旭东;倪大新;徐建国;姜仁杰

    目的探讨腺病毒3型所致轻型急性呼吸道感染症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收治住院的379例轻型急性呼吸道感染症患者进行病因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临床诊疗特点.结果该病的潜伏期为2~12 d;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咳嗽、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等.经PCR检测及序列分析和细胞分离培养鉴定病原体为腺病毒3型.经抗感染、抗病毒等综合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此次疫情是由腺病毒3型引起的轻型急性呼吸道感染症暴发,但临床特征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干扰素和腺病毒3型诱导MxA蛋白产生的研究

    作者:贡海蓉;徐仑

    目的研究干扰素(IFN)、腺病毒3型(Ad3)对MxA蛋白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WI-38细胞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IFN诱导下胞浆内MxA蛋白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Ad3诱导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胞浆MxA蛋白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IFN诱导6 h后,WI-38细胞胞浆内均有MxA蛋白的产生;不同浓度的Ad3诱导PBMC产生的MxA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IFN、Ad3体外均可诱导MxA蛋白的产生.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的体外抗病毒作用

    作者:吴璇;于莉;胡涛;黄升海

    目的:研究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体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3型(ADV3)的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和细胞病变(CPE)抑制法检测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Hep-2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对RSV、ADV3感染细胞的保护作用,判断其抗病毒效果。结果: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Hep-2细胞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776.97 mg/L;抑制 RSV 和 ADV3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28.08、28.10 mg/L;其治疗指数(TI)分别为27.67、27.65,安全系数均高于利巴韦林。与病毒对照组比较,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能明显降低RSV和ADV3感染细胞所致CPE的抑制率,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在体外,小剂量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RSV和ADV3感染的Hep-2细胞均有明显保护作用,且病毒CPE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发挥更高的抗病毒作用。

  • 宝鸡地区儿童腺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作者:权秋宁;杜小云;王文娟;唐凯;成艳;张娟玲;韩凯;刘郁明

    目的:了解腺病毒3、7血清型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感染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随机收集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儿科2015年11月(22例)和2016年3月(48例)腺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的患儿血清标本共70例,用ELISA方法进行腺病毒3、7型血清学检测,依据患儿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和感染部位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冬季22例,3、7型均阳性;春季48例,3型2/48为阳性,7型48/48为阳性.男性患儿41例,女性患儿29例;≤1岁患儿42例,大于1岁患儿28例;下呼吸道感染53例;上呼吸道感染12例,其他5例.结论:腺病毒3、7型的感染与季节有关,该地区冬季以3、7型混合感染为主,春季以7型感染为主,感染年龄主要为≤1岁的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