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脊髓背角内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作者:宋乐;朱正华;段小莉;刘晓军;范娟;鞠躬;王百忍

    目的:探讨针刺镇痛机理.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电针组、福尔马林组、福尔马林加同侧电针组和福尔马林加对侧电针组.造模方式为大鼠右足后垫皮下注射4%福尔马林溶液100 μL.电针刺激"足三里"穴,疏密波,频率2~15 Hz,强度2~3 mA,持续30 min.1.5 h后麻醉处死动物,制片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脊髓后角浅层仅见个别腰段脊髓磷酸化ERK1/2(pERK1/2)阳性细胞(6.45±1.05)个;单纯电针组在电针同侧的脊髓背角有少量阳性细胞出现(14.07±3.19)个;福尔马林模型组的同侧脊髓背侧角浅层有大量阳性细胞被激活(26.57±4.93)个,主要分布于Ⅰ和Ⅱ0层;模型加同侧电针治疗组阳性细胞数(20.79±5.21)个与福尔马林模型组比较有减少的趋势,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意义;模型加对侧电针治疗组的炎症侧脊髓背角的阳性细胞数(14.75±3.03)个较福尔马林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电针抑制脊髓后角ERK1/2信号分子的磷酸化,可能与其镇痛效应的发生机制有关.

  • 穴位处胶原纤维在针刺大鼠"足三里"镇痛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余晓佳;丁光宏;姚伟;詹睿;黄猛

    目的:探讨针刺镇痛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穴位注射I型胶原酶法破坏穴区胶原组织结构.在急性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上,以大鼠缩爪反射的潜伏期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为观察指标,比较破坏与不破坏穴位区胶原组织结构2种情况下,针刺"足三里"捻转或提插手法对针刺镇痛效应及肥大细胞的影响.结果:破坏胶原结构后2种手法的镇痛效果明显削弱,且穴位肥大细胞脱颗粒也受到明显抑制.结论:穴区胶原纤维与肥大细胞在针刺镇痛效应的产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胶原纤维参与了针刺信号由穴位向靶器官传输与转换过程,而肥大细胞脱颗粒则始终与针刺镇痛效应呈正相关.

  • Cx43对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大鼠效应的影响

    作者:刘芳;郑翠红;黄光英;王伟

    目的:观察沉默穴位局部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的表达对针刺效应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方法:以催产素造成大鼠原发性痛经模型,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穴位局部Cx43的表达.将50只SD雌性大鼠分为正常组(N)、模型组(M)、针刺组(A)、针刺+干扰组(A+1)、针刺+干扰对照组(A+IC).应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子宫的催产素受体(oxytocin receptor,OTR)、加压素受体(vasopressin receptor,VPR)的mRNA表达情况;放免法和ELISA检测血浆中前列腺素E2(PGE2)和PGF2α.的舍量.结果:①A组和A+IC组的大鼠扭体次数(9.43±3.87,10.28±4.23)明显低于M组和A+I组(15.43±5.13,17.00±3.87),潜伏期(12.43±3.46,11.00±3.65)rain高于M组(7.57±1.99)min和A+I组(8.43±2.57)min(P<0.05).②A+I组穴位处的Cx43 mRNA和蛋白表达低于N组(P<0.05).③A组和A+IC组的OTR、VPR的mRNA表达较M组和A+I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组和A+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A组和A+IC组的PGE2升高,PGF2α降低,较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沉默穴位局部Cx43能有效抑制针刺效应,通过降低痛经大鼠子宫内膜OTR、VPR及调节前列腺素合成系统,可能是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之一.

  •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TCI在全麻中镇痛效应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作者:贺必梅;杨博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靶控输注(TCI)在全麻中镇痛效应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TCI组(简称复合组)和单纯TCI组(简称TCI组),每组30例.复合组患者先行经皮穴位电刺激麻醉诱导30 min,然后行TCI静脉全身麻醉,经皮穴位电刺激持续刺激至手术结束;TCI组单纯行TCI静脉全身麻醉.通过对全麻药血浆靶控浓度的影响,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的镇痛效应.同时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术中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结果:复合组及TCI组患者术中平均所需的丙泊酚量分别为226.67 mg及272.22 mg,平均所需的芬太尼量分别为0.11 mg及0.14 mg,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复合组切皮前后心率、血压的波动均较TCI组小,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复合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术中具有一定的麻醉镇痛作用,可相对减少17%丙泊酚用量及14%芬太尼用量;同时,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减轻手术切皮对患者所致的心血管系统的应激反应,并可加快患者的苏醒.

  • 能否通过外周电刺激引起中枢神经肽的释放

    作者:韩济生

    神经肽在控制脑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阿片肽有镇痛作用,神经肽Y(NPY)可调节食欲等等.在某些生理和病理情况下,中枢神经肽的释放显著加速.

  • 从经筋理论探讨针刺麻醉

    作者:吴焕淦;张仁;口锁堂;刘立公;施征

    从经筋的循行分布特点出发,分析经筋与神经、神经与麻醉、针刺与麻醉的关系,并从以往针刺麻醉文献资料统计结果来佐证其临床实践应用价值,论证经筋理论在针刺麻醉中的关键作用和如何从经筋理论阐释针刺麻醉.

  • 从机理出发探析针刺镇痛与安慰效应之关系

    作者:陈苗

    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针刺疗法是治疗疼痛性疾病的有效疗法,然而,近年来国际上认为针刺镇痛作用等同于安慰剂效应的报道却数见不鲜.基于此种背景,文章试从针刺镇痛原理和安慰剂效应的机制而对二者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的针灸临床研究提供依据和思路.

  • 电针对三叉神经痛大鼠痛行为反应的影响

    作者:张健;茹立强;李之望;曾进香;金志刚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大鼠痛行为反应的变化,探讨电针治疗对三叉神经痛反应时相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中枢机制,并讨论和分析治疗时相的选择.方法:采用5%Formalin皮下注射造成致痛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以动物抓搔注射侧上唇的时间(秒)为痛敏行为观察指标,以每次抓搔持续时间的总和为痛敏强度指标.结果:(1)Formalin组疼痛反应时间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长(P<0.01;(2)电针能抑制疼痛反应第一期,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且可部分抑制第二期的早期时程,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电针能明显影响三叉神经痛反应时相,在疼痛反应的第一期和第二期早期时程治疗效果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