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抗炎免疫药理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抗炎免疫药理学是药理学新近发展比较迅速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抗炎免疫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及其作用的规律性,寻找对防治炎症免疫紊乱性疾病有效的药物,从而有助于揭示炎症免疫紊乱性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1].鉴于炎症和免疫在组织、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紧密联系和慢性炎症性疾病多伴有免疫紊乱的特点,故单独应用抗炎药或免疫抑制药或免疫增强药治疗慢性炎症性疾病,疗效均不佳,长期应用还可能加重病程发展.研究开发并应用既有抗炎活性又有免疫调节活性的药物即抗炎免疫调节药,将是抗炎免疫药理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1].而随着抗炎免疫药理研究方法不断提高,逐渐建立了一些适合中药的体内外研究模型,对推动我国抗炎免疫药理的发展及寻找高效低毒抗炎免疫药物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抗炎免疫药理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突破了以往中药药理研究的低水平重复状况,开始从分子、基因水平探讨中药作用机理,这样有利于中药实现现代化并走向世界[2].
-
葛根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葛根素为豆科葛属植物葛根异黄酮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其化学名为4,7-二羟基-8-D-葡萄糖醛基异黄酮,相对分子质量为416.随着现代药理研究方法的改进和临床实验的开展,有关葛根素许多药理作用被发现证实,目前已被制成各种制剂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本文总结了30多年来有关葛根素各种药理作用的研究发现,供临床用药参考.
-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几点思考
体外实验方法是揭示药物作用实质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对于中药来说,由于其理化因素的复杂性及特异性,体外实验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学者IwamaH等[1]在对汉方的研究体系进行探讨的过程中,用动物血清进行汉方制剂的药理实验,提出了“血清药理学方法”。它是指将中药或复方经口给动物灌服一定时间后采集动物血液,分离血清,用此含药物成分的血清进行体外实验的一种实验方法。这一方法实现了体外与体内实验的结合,其实验结果与体内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它不仅反映药物中可吸收部位的直接作用,且能反映药物成分在机体作用下形成的代谢产物和药物诱生的机体内源性物质的间接效应。该方法是目前中药药理研究中热点,研究层面可借用现代医学手段,从器官深入到细胞、亚细胞、基因、基因产物、受体和酶活性等水平揭示药理作用机制,使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医学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结合点,从而大大地推动了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但是,由于该方法诞生时间短,在我国仅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困扰着实验设计和研究,故笔者就有关几个问题思考如下,以供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