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清毒百炎消联合穴位手法按摩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护理研究

    作者:陈赛泉;冷从玉;陈敏

    目的 探讨清毒百炎消联合穴位手法按摩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我院乳腺科、妇产科收治的64例急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毒百炎消联合穴位手法按摩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状况.结果 观察组在疼痛消退、白细胞和体温恢复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组间差异存在(P<0.01);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毒百炎消联合穴位手法按摩治疗急性乳腺炎患者对于缩短病程、改善治疗效果和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 电针为主治疗子宫肌瘤1例

    作者:周晓平

    患者,女,36岁.患者近2年来月经失调,月经量多,色淡红,夹小白块,曾于某医院诊断为子宫肌瘤.来我院时见其面色苍白,体形虚胖,神疲乏力,手足冷.自诉平素腰膝B154软,口淡乏味,食少痞胀,经行时小腹冷胀不舒.观其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涩.B超检查提示:"子宫纵切58 mm×47 mm,横切54 mm×48 mm ,宫体下段见增加回声光团,大小38 mm×27 mm,有包膜,边不清,回声欠均匀.”确诊为子宫肌瘤.拟为气虚无力行血,血瘀成瘕.治宜调理冲任,益气行血,活血化瘀.针刺取关元、子宫、足三里、三阴交;中极、大赫、气冲、阴陵泉,两组交替.针前排空小便,腹部穴位手法捻转轻泻,针感向会阴处放射,下肢穴位手法平补平泻,针感向上传导,然后接G -6805治疗机,留针30 min,配合耳压王不留行籽,取内分泌、皮质下、子宫、肾、脾、胃 ,隔日1次,两耳换贴,每日自行按压5~6次.经5个疗程后,患者自觉精神状态转佳,月经已趋正常.观其面色转红润,舌淡红,苔薄白,脉细.2个月后B超复查,"宫体为 53 mm×46 mm×40 mm,宫内膜线居中,宫内未见异常光团显示.”1年后复查B超,"盆腔内未见异常光团显示”.体会子宫肌瘤属中医学"F8FE瘕”、"积聚”范畴.其病因是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治应扶正祛瘀,散结通络,攻补兼施为宜.本组关元具有调整冲任,扶正祛邪的作用;子宫穴为经外奇穴,是治疗女子宫腔疾病的经验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能调整脾胃功能,使气血生化有源,同时又能起强壮保健的作用;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具有调整肝、肾、脾三脏经气的作用;中极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大赫为足少阴经与冲脉之交会穴,而气冲又是足阳明经与冲脉之交会穴,冲、任脉皆起于胞中,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失调,则产生妇科诸疾;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有健脾统血之功.本组以调理冲任,益气行血,活血化瘀为准则,并以耳穴贴压为辅助,利用王不留行籽活血化瘀之功效,共奏调理脏腑气血,消除F8FE瘕积聚之功效.

  • 穴位手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张盛强;石星;张继平

    为探讨穴位(风池、风府、肩井、翳风、百会、太阳)手法推拿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选择诊断明确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穴位手法推拿治疗组(治疗组)60例和口服西比灵组(对照组)60例,连续3周,观察治疗前后眩晕、颈肩痛、头痛和TCD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颈肩痛、头痛计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的P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表明穴位手法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眩晕、颈肩痛和头痛等症状,明显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其疗效与穴位手法推拿治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有关.

  • 穴位手法推拿治疗对颈性眩晕患者TCD和血液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

    作者:张盛强;张继平;张劲丰;张奋耿;陈东军;黄仕达;朱干;庄健海;石星;黎庆卫;高群兴;何风春;李汉民

    目的:探讨穴位(风池、风府、肩井、翳风、百会、太阳)手法推拿治疗对颈性眩晕的疗效和TCD,及其血液D-二聚体(DDi)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颈性眩晕患者1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穴位手法推拿治疗组(治疗组)80例和口服西比灵加能量合剂组(对照组)80例,连续治疗3周,观察治疗前后眩晕、颈肩痛、头痛等临床体征积分和血液DDi含量变化.结果:两组间疗效经Ridit分析具有明显差异(u=3.6169,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眩晕计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颈肩痛、头痛计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的收期大血流速度(P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而基底动脉的TAM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的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M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液DDi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血液DDi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失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11.1528,P<0.01).结论:穴位手法可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眩晕、颈肩痛和头痛等症状,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和降低血液中DDi含量,其疗效与穴位手法推拿治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和血液理化性质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