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西医结合五联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分析

    作者:况晓华

    目的 观察分析五联疗法的临床疗效,找到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的理想的治疗药物与手段.方法 主要将病惠划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这两个组别,其中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五联疗法,面向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α-干扰素.对比观察治疗前后的体征变化、症状表现、肝功能、肝纤维化参数的变动、病毒复制参数.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达到70.12%、总有效率达到97.23%,大大超出对照组42.15%、83.35%;HBV DNA阴转率达到57.31%、HBeAg阴转率达到54.40%,明显高于对照组43.35%、38.26%;肝纤维化参数显著降低,明显区别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无联疗法可显著改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体态特征、症状表现与抗病毒等,其临床疗效大大优于干扰素.

  •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母婴的影响

    作者:张月;侯良宝;王立艳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对母要的影响.方法:分析240例妊娠期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研究组)的妊娠结局,并与无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对照组)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早产2.89%、25.83%,胎儿窘迫3.31%、26.25%,妊高征2.06%、20.83%,产后出血2.07%、15.83%,新生儿窒息4.96%、17.08%,低体重儿2.48%、15.00%.研究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增加.结论: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易发生各种并发症,肝功能异常对这些妊娠并发生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 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研究

    作者:谷征

    目的 分析乙型病毒肝炎(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特征及病程不同阶段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112例HBV感染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较急性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HBV-DNA阳性组、HBeAg阳性组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及CD4l+T/CD8+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HBV感染者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乙肝病毒感染的慢性化及肝病的临床发生、发展有关.

  • 慢性乙型肝炎导致心电图改变的分析

    作者:王玉玲;贾美秀

    肝脏是维持机体生命的重要器官、心脏是维持血液动力、供给全身器官血流的泵器官,两者关系密切,互相影响.博兴县某医院收治50例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经临床检查发现可导致心电图的改变,与正常健康人相比,有显著的差异.为探讨心电图改变的机制,现分析探讨如下.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导致心电图改变50例分析

    作者:贾美秀;刘波

    肝脏是维持机体生命的重要器官,心脏是维持血液动力,供给全身器官血流的泵器官,两者关系密切,互相影响.我院收治50例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经临床检查发现可导致心电图的改变,与正常健康人相比有显著的差异,为探讨心电图改变的机制,现分析探讨如下.

  • 230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妊娠结局

    作者:徐惠琴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妊娠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230例妊娠期存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妊娠结局.结果:(1)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各并发症的发生率:胎膜早破22.17%,早产11.73%,妊高征10.86%,胎儿宫内窘迫12.17%,产后出血3.47%,新生儿窒息10.43%.(2)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有肝功能异常组与肝功能正常组相比早产28.73%,妊高征22.98%,胎儿宫内窘迫25.28,产后出血9.19%,发生率均明显增高,新生儿出生体重则明显降低.结论: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易发生胎膜早破、早产、妊高征、胎儿宫内窘迫及产后出血.

  • 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妊娠患者乙肝阻断治疗疗效与护理效果

    作者:冯含笑

    目的 探讨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妊娠患者乙肝阻断治疗和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近期收治50例患有病毒性肝炎合并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进行分组,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不仅给予常规的医学治疗和护理,还给予妊娠期乙肝阻断治疗及护理,对照组仅给与常规的医学治疗和护理,对照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褥热发生率以及新生儿抗HBs率上都显著比对照组低,从ALT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上看,治疗组恢复所用的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乙肝合并妊娠的患者予母婴阻断治疗和必要的护理措施,对阻断母婴传播、降低新生儿感染率、减轻肝功能损伤具有临床意义.

  • HBsAg金标法检测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杨莹;宋飞峰

    目的:为方便献血者快速、便捷献血,及时发现健康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状况,对疑似病例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更好更快地检测出HBsAg作出诊断,经HBsAg全血金标法筛选的有31890人,其中阳性3444人,采集252例阳性者的血样用ELIsA检测均为阳性,筛选合格的28446人献血后,用两种ELISA试剂做初、复检,有127例阳性,漏检率为0.40%.黔南都匀地区一般人群中HBsAg感染率约为9.8%,这与我站无偿献血者HBsAg感染率(10.8%)相似,所以,对献血人群进行HBsAg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

    作者:刘维庆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危害大.乙型肝炎病毒有三种抗原、抗体系统,即(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2)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3)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这三对抗原、抗体系统,除HBCAg不易检测到外,另外五种成分,即是临床上常说的"两对半",是临床上诊断乙肝的系列检测指标,可协助临床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对于乙肝的治疗要采用综合性措施,中西医并举,保肝、护肝和抗病毒同时进行,中医中药疗效较为肯定,且无毒副作用,常用治则是滋阴补肾,柔肝解郁,健脾补气,活血化瘀等,方药以茵陈蒿汤及逍遥散等为主,随症加减,辨证施治.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杨龙涛;段秀玲;聂燕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004-01-2005-12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第二医院68例ICP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妊娠结局(研究组).对照组32例,为同期住院治疗的单纯ICP孕妇.比较两组的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肝功能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各并发症的发生率:早产67.6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6.18%,产后出血29.41%.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产前、产后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低体重儿出生率、新生儿窒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易发生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肝功能异常.应重视此类疾病的治疗,加强母婴监护,药物治疗同时适时终止妊娠对母婴的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程蔚蔚;朱关珍;王彩燕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了1989年1月至1992年12月期间183例妊娠期存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1)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各并发症的发生率:胎膜早破21.31%,早产12.02%,妊高征10.38%,胎儿窘迫12.02%,产后出血3.23%,新生儿窒息10.38%;(2)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有肝功能异常组与肝功能正常组相比其早产(28.17%)、妊高征(22.54%)、胎儿窘迫(25.35%)、产后出血(8.45%)发生率均明显增高,新生儿出生体重则明显降低.结论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易发生胎膜早破、早产、妊高征、胎儿窘迫及产后出血,肝功能异常对这些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应重视该类病例的治疗.

  • 异体皮移植在大面积三度烧伤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曹启栋

    直到现在,同种异体皮仍然是可利用的佳创面覆盖物.应用尸体异体皮的主要缺点是疾病的传染.随着尸体异体皮来源的匮乏,在救治大面Ⅲ°烧伤患儿时,医务人员可以考虑应用患者亲属或其他志愿者提供新鲜异体皮的可能性;而长远目标是应该积极寻找异体皮的优质替代品和研制永久性创面覆盖物.

  •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陈燕;陈川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283例妊娠期存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1)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各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高(2)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有肝功能异常者与肝功能正常者相比其分娩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新生儿出生体重则明显降低.结论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易发生胎膜早破、早产、妊高症、胎儿宫内窘迫及产后出血,肝功能异常者对这些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应当该类病例的治疗.

  • ELISA法、ECL法测定血清抗-HBS结果分析

    作者:陈晶;王晓红;蒋本春

    乙型病毒肝炎(HBV)是在目前已经确认的病毒性肝炎中感染率高的肝炎.据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人群感染率大约为15%.HBV主要经血液、体液、性接触、日常生活接触传播.HBV有5种血清学标志物,即: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其中HbsAb是抗体针对HbsAg产生的中和性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表明抗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目前对抗HbsAb的检测大多数医院采用ELISA法定性分析,其方法灵敏度低,重复性差,对低浓度的抗-HBS样本检测前后结果不一致,严重影响了临床的可比性.笔者用化学发光法(ECL)和ELISA法两种方法对300例门诊病人血样标本进行抗-HBS检测,并且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报告如下.

  • 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患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的测定

    作者:关秀茹;于峰;宋丽婷

    目的观察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患者血浆P-选择素(P-selection,P-sel)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5例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患者,25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结果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组及肝硬化组血浆P-选择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患者体内有大量的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活化或破坏,导致血浆P-选择素升高.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戴明洪

    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机、病位和治则治法认为:①乙肝的病因是病毒,它是一种阴毒;②湿热是内生的,是乙肝的症状而不是病因;③针对病因的温阳攻毒是治本之道;④乙肝的整个病程是肝体受损,肝用障碍,故从肝"体阴"而"用阳"的观点出发,滋补肝阴,温复肝阳应贯彻绐终.

  • 2005~2006年莱州市城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调查

    作者:张淑萍;王春启

    [目的]了解莱州市城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间接血凝法检测HBsAg,ELISA法检测HBeAg、抗HBs、抗HBe和抗HBc.[结果]莱州市城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1.79%.男性阳性率为2.11%(223/10 566),女性阳性率为1.43%(133/9 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品行业从业人员阳性率为1.85%(305/16 52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阳性率为1.54%(51/3 3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五项检测结果为:三项阳性占39.04%,二项阳性占25.00%,HBsAg单项阳性占35.96%.[结论]莱州市城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低.

  • 基层医院护士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及病毒感染现状调查

    作者:孙琴;王宜德;马红艳;季方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护士接种乙型肝炎疫苗(HepB)情况,为提高护理人员乙型病毒肝炎(HBV)感染认知度、加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统一检测当地基层医院869名护士空腹血清乙型肝炎五项血清学标志物,调查本组护士接种HepB、感染情况及不同年龄组护士接种HepB阳性率、自然感染抗体阳性率和感染率.结果:本组护士接种HepB 352名,接种率为40.5%;感染率为8.5%;不同年龄组护士接种HepB阳性率、自然感染抗体阳性率和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护士应及早、规范地接种HepB,以提高HBV感染认知度、降低HBV感染率和发病率.

  • 息县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报告质量影响因素的定性研究

    作者:范军星;张彦平;黄德

    目的 了解影响息县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报告质量的因素,为提高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县研究期间报告病例多的医疗机构,以及该机构内与乙肝病例报告相关的全部医务人员进行访谈,对访谈内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息县人民医院报告病例占全县病例的87.04%,是该县报告病例多的单位.2005年,该院共报告乙肝病人703例全部为未分类病例.医院具有开展乙肝及其相关检测项目,但抗-HBcIgM检测项目开展较少.该院参与乙肝诊断的相关科室名医务人员共45人,全部进行访谈,发现医务人员掌握的乙肝报告标准不统一.结论 医务人员掌握的乙肝报告标准不统一,可能是造成乙肝病例误报、错报的主要原因.传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和评价模式也是造成乙肝报告发病不能反映真实发病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

  •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病毒肝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郭萍萍

    目的 分析拉米夫定治疗乙型病毒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乙型病毒肝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应用一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HBV-DNA、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BV-DNA、A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病毒肝炎,能够降低肝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