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黄连及清开灵对耐药大肠埃希菌质粒的消除作用及对β-内酰胺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分析中药双黄连及清开灵对耐药大肠埃希菌质粒的消除作用及对β-内酰胺酶( ESBLs)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临床 ESBLs 阳性大肠埃希菌,采取对比试验方法,对照组应用中肉汤菌,试验组应用应用中药双黄连及清开灵;并应用试剂盒提取质粒后,并采用成像仪进行检查,分析观察采用中药双黄连及清开灵前后质粒的消除情况,并测定β-内酰胺酶活性。结果应用中药双黄连、清开灵后,耐药大肠埃希菌质粒图谱中丢失一条质粒带;细菌β-内酰胺酶活性发生改变,与常规药物应用组对比产生一定差异,双黄连、清开灵可以降低酶活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中,中药双黄连与清开灵可以消除耐药大肠埃希菌质粒,抑制β-内酰胺酶活性,具有实际治疗意义。
-
清开灵、双黄连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细菌学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消除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作用机理.方法 取来源于临床的ESBLs阳性的大肠埃希菌,建立耐药菌模型.取5 mL无菌试管,共设12个组.取实验菌液,依次加入各组实验试管中,使终接种量为5×105 CFU/mL.配制清开灵(2倍浓缩液)、双黄连粉针(冻干)、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药液,按照实验分组加入相应药液,并做对倍稀释.中西药联合组分别于0、4、6、8 h后,加入0.5 mL肉汤及头孢哌酮-舒巴坦钠0.5 mL并依次做对倍稀释.35 ℃培养24 h,肉眼观察抑制细菌生长的低药物浓度即为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双黄连、清开灵、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的MIC分别为23.04 g/L、62.5 mL/L、39.06 mg/L;双黄连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佳效应组合时双黄连MIC降低了98%,头孢哌酮-舒巴坦钠MIC降低了50%;清开灵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佳效应组合时清开灵MIC降低了93.75%,头孢哌酮-舒巴坦钠MIC降低了75%.结论 实验证实清开灵注射剂和双黄连粉针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两药分别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应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抗生素对耐药菌的敏感性,尤以中药作用4~6 h佳.
-
耐药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分析
目的:了解耐药大肠埃希菌(drug-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DR-ECO)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分布,探讨该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法检测20株DR-ECO中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7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并用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结果:20株DR-ECO中,18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其中,aac(3)-Ⅱ、aac(6’)-Ⅰb、ant(3")-Ⅰ、aadA4/5和aph(3')-Ⅰ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25%、5%、65%和55%;只有1株检出rmtB型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率为5%,其余基因型均未测出.结论:本组DR-ECO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主要与aadA4/5和aph(3')-Ⅰ等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相关,而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无明显关系.
关键词: 耐药大肠埃希菌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16S rRNA甲基化酶 -
人β防御素-2稳定表达细胞株的建立及其表达产物对耐药大肠埃希菌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 建立稳定表达人β防御素2(hBD2)的COS-7细胞株,并检测其表达产物对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将重组hBD2真核表达载体pCMV-hBD2通过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筛选稳定表达hBD2单克隆细胞株;经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稳定转染后目的基因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用微量稀释法检测稳定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抗菌作用.结果 筛选出稳定表达hBD2的COS-7细胞株,检测到目的基因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且其表达产物使耐药大肠埃希菌存活率降至15%.结论 建立了稳定表达hBD2的COS-7细胞株,其表达产物对耐药大肠埃希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