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车前番泻复合颗粒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超贤

    目的 观察车前番泻复合颗粒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确诊为功能性便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车前番泻复合颗粒5 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则给予淀粉颗粒5 g口服,每日1次,共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症状评分、伴随症状评分、胃肠传输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症状评分、伴随症状评分、胃肠传输时间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上述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车前番泻复合颗粒能显著增加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排便次数、改变大便性状、缓解排便困难症状及伴随症状、缩短胃肠传输时间,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六味能消胶囊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杨;崔哲;林磊明;赵洋

    目的:评价六味能消胶囊治疗老年人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观察66例老年人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前后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症状评分、胃肠传输时间.结果:六味能消胶囊组排便困难症状人均评分由治疗前基线期(11.15±0.65)下降为治疗后(3.45±0.48)(P<0.05),对照组分别为(10.45±0.55)和(8.6±0.28)(P>0.05);六味能消胶囊组治疗前后平均钡条残留率分别为(68±6)%和(40±3)%(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平均钡条残留率分别为(69±5)%和(46±6)%(P<0.05).结论:六味能消胶囊能增加老年人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排便次数、改变大便性状、加快胃肠传输时间,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国产无线动力胶囊对健康受试者全消化道动力评估试验

    作者:王艳芝;李中原;刘丛巍;彭丽华;杨云生

    目的:评估应用国产无线动力胶囊健康受试者的胃肠pH、压力、温度、局部和全消化道传输时间。方法2014年6-8月我院招募的8例无症状健康受试者早餐(标准试餐热量为1083 kJ)后吞服胶囊,于腰间佩戴数据接收器,实时记录胃肠pH、压力、温度,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计算胃排空时间(gastric emptying time,GET)、小肠传输时间(small bowel transit time,SBTT)、结肠传输时间(colon transit time,CTT)和全消化道传输时间(whole gut transit time,WGTT)。结果胃、小肠和结肠pH分别为0.7~2.9(2.0±0.82),7.0~8.6(8.0±0.56)和5.9~7.6(6.8±0.61)。胃、小肠和结肠压力波峰值分别为18.0~31.8(24.8±4.84) mmHg (1 mmHg=0.133 kPa),33.7~60.5(42.4±10.75) mmHg和42.6~74.2(55.6±10.44) mmHg。胃、小肠和结肠温度分别为36.5~38.1(37.1±0.59)℃,36.5~37.6(37.0±0.41)℃和36.6~37.5(37.1±0.33)℃。GET为0.7~4.4 h,平均2.6 h;SBTT为3.4~6.3 h,平均5.4 h;CTT为10.5~15.9 h,平均12.6 h;WGTT为16.4~24.2 h,平均20.6 h。结论无线动力胶囊是一种评估消化道pH、压力、温度和传输时间的新技术,其具有无创、无放射性、便携的特点,临床上可用于评估动力性和功能性胃肠病。

  • 慢传输型便秘犬模型的建立及其排便、胃肠传输和病理学评价

    作者:朱丹;陈朔;姚树坤;李艳梅;陈少轩

    目的 建立慢传输型便秘(STC)犬模型,并检测其排便、胃肠传输及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方法 观察和记录8只比格犬的基线信息,将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给予肉制罐头饮食联合口服复方地芬诺酯、盐酸阿洛司琼共计5周,监测2组犬的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测定胃肠传输时间(GITT)并进行比较.开腹手术取直乙交界处的全层结肠组织,通过光镜、透射电镜进行组织学观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组犬结肠神经组织标志物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突触素、Cajal间质细胞(ICC)标志物c-kit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8只犬均顺利完成所有实验项目,造模干预后,造模组大便干硬明显,排便频率、大便性状得分均较对照组下降(F=6.568, P=0.043; F=25.954, P=0.002);造模组GITT较对照组延长(F=42.573, P=0.001).电镜下可见造模组肌间神经丛神经元和Cajal间质细胞出现核周间隙增大、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等损伤.免疫组化示造模组结肠组织PGP9.5、突触素累计光密度值较对照组降低(t=3.471, P=0.013; t=2.506, P=0.046), c-kit累计光密度值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9, P=0.138).结论 成功建立了符合临床表现及病理学变化特点的STC犬模型,该模型可用于电刺激、外科手术等复杂操作的疗效观察和评价.

  • 针刺联合车前番泻颗粒治疗功能性便秘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郭李柯;张超贤;郭晓凤

    背景:功能性便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西医治疗方案,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车前番泻颗粒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来自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和病房的390例确诊的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3组:针刺组、车前番泻颗粒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30例.针刺组针刺天枢、上巨虚、足三里、大肠俞及支沟穴,每日2次,共4周;车前番泻颗粒组予车前番泻颗粒5 g口服,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则予上述针刺及车前番泻颗粒治疗.主要结局指标:评价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64周排便周期、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症状及伴随症状和胃肠传输时间(包括垒胃肠传输时间、口-盲时间、结肠传输时间、右半结肠传输时间、左半结肠传输时间及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结果:治疗过程中针刺组脱落3例,剔除2例;车前番泻颗粒组脱落2例,剔除3例;联合治疗组脱落2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时各组排便周期、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症状及伴随症状评分,胃肠传输时间均明显下降(P<0.01),联合治疗组上述指标优于其他组(P<0.05);与治疗结束时比较,治疗后64周上述指标在针刺组和联合治疗组无明显反复(P>0.05),在车前番泻颗粒组则有明显反复(P<0.05);联合治疗组近期和远期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P<0.01).各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刺和车前番泻颗粒均能显著缩短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胃肠传输时间和排便周期,改变大便性状,缓解排便困难症状及伴随症状,但联合治疗效果更好,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作者:

    目的评价莫沙必利对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观察58例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前后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症状评分、胃肠传输时间.结果①人均周排便次数莫沙必利组由治疗前基线期(2.4±0.4)次增加至治疗后第2周的(5.0±0.5)次(P<0.05);安慰剂组基线期为(2.3±0.1)次,治疗后第2周为(3.25±0.5)次(P>0.05);治疗后第2周莫沙必利组较安慰剂组增加明显(P<0.05).②莫沙必利组大便性状由治疗前基线期人均(2.5±0.5)分改善为治疗后第2周的(5.1±0.1)分(P<0.05),而安慰剂组分别为(2.0±0.3)分和(2.5±0.5)分.③莫沙必利组排便困难症状人均评分由治疗前基线期11.25±0.75下降为治疗后5.5±0.22(P<0.05),但安慰剂组分别为10.2±0.55和3.35±0.51(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莫沙必利组治疗前后平均钡条残留率分别为68%±7%和41%±3%(P<0.05),安慰剂组也由治疗前的70%±5%降为治疗后的45%±5%(P<0.05),但莫沙必利组和安慰剂组治疗前后胃肠传输时间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8±0.2vs33.3±0.14,P<=0.05).结论莫沙必利能增加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排便次数、改善大便性状、加快胃肠传输时间,较安慰剂组明显,但对排便困难症状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十二指肠胃反流患者检测胃肠传输时间和肛门直肠动力学特征的意义

    作者:马晓莹;吴振军;邓现培;宋卫青;许琳

    目的 通过分析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患者胆汁反流程度与胃肠传输时间以及肛门直肠动力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原发性病理性DGR致病因素.方法 对58例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和21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胃肠传输时间和肛门直肠测压检测,并计算DGR患者排便症状评分.结果 ① DGR组胃肠传输时间(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time,GITT)较正常对照组延长[(40.62±10.11)h vs (26.57±8.54)h,P<0.05],钡条残留率较对照组高[(38.51±0.74)% vs (15.28±0.67)%,P<0.05];高反流组GITT较低反流组延长[(48.62±10.41)h vs (35.35±10.05)h,P<0.05],钡条存留率较低反流组高[(50.74±0.74)% vs (29.56±0.68)%,P<0.05];② DG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肛门直肠压力及感觉功能无显著性差异;③ DGR患者排便症状各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反流组的排便频率、排便时间与高反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症状评分较高反流组无差异.结论 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存在下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 结肠传输时间测定和直肠肛管测压在儿童便秘中的意义

    作者:张树成;王维林;白玉作;袁正伟

    目的小儿便秘的病理生理基础目前尚不清楚,该文对结肠传输时间和直肠肛管测压在儿童便秘中应用的意义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28例便秘儿童(便秘组)和43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全胃肠传输时间(TGITT)、左半结肠传输时间(LCTT)、右半结肠传输时间(RCTT)和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RSTT)测定和直肠肛管向量测压(包括肛管压力、向量容积和对称指数).根据结肠传输时间是否超过对照组均值加两个标准差将28例便秘儿童分为传输时间正常型便秘组和传输时间延长型便秘组.结果便秘组儿童TGITT、LCTT和RSTT较对照组均显著延长(92±56 h vs 29±8 h,17±13 h vs 7±4 h,62±29 h vs 13±6 h) (P均<0.01),肛管大收缩压显著升高(216±44 mmHg vs 190±38 mmHg) (P<0.05),对称指数显著降低(0.71±0.06 vs 0.84±0.08) (P<0.05),两组RCTT正常.传输时间正常型便秘组和传输时间延长型便秘组儿童肛管大压力、向量容积和对称指数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便秘儿童的结肠传输功能和/或直肠肛管动力存在不同程度异常;无论结肠传输时间正常与否,所有便秘患儿均应进行直肠肛管测压检查.

  • 不透X线标志物检测胃肠传输时间诊断儿童功能性便秘

    作者:杨敏;王宝西;李萍;王茂贵;冯哲;赵刚;钟汝玲

    [目的]探讨采用不透X线标志物检测胃肠传输时间对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及临床分型的意义.[方法]28名小儿功能性便秘患儿及对照组68名正常健康儿童于检测第1天上午8时各口服不透X线标志物胶囊1粒,便秘组于24、48及72小时摄腹部平片.对照组于12、24及48h摄腹部平片.根据骨性标志将腹部平片分为右半结肠(RC)、左半结肠(LC)及乙状结肠直肠(RS)区域,并记录每个区域的标志物数目.[结果]功能性便秘组的全胃肠传输时间(total gastrointestinal transittime,TGITT)、口-盲传输时间(mouth-intestinetransittime,M-ITT)及节段性结肠传输时间包括右半结肠传输时间(right colonic transit time,RCTT)、左半结肠传输时间(left colonic transittime,LCTT)和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rectosigmoid colonic transit time,RS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80.4±23.1)h vs(23.6±5.6)h、(20.7±8.6)h vs (9.9±2.4)h、(20.3±7.5)h vs(7.3±3.1)h、(12.8±3.1)h vs (3.4±2.8)h、(26.8±6.4)h vs(4.1±3.2)h,P<0.01).[结论]根据不透X线标志物的分布与胃肠传输时间将功能性便秘分为:慢传输型;功能性出口梗阻型;混合型.胃肠传输时间测定对判断全胃肠传输功能或分段结肠传输障碍可提供可靠依据,并对儿童功能性便秘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有实用价值.

  • 功能性便秘患儿胃肠传输时间的测定

    作者:杨敏;王宝西;冯哲;赵刚;钟汝玲;杨辅直;李萍;王茂贵

    目的: 采用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功能性便秘患儿和正常儿童全胃肠传输时间口-盲传输时间,结肠传输时间及分段结肠传输时间的正常值. 方法: 通过口服不透X线标志物,用X线拍片法分别于12, 24和48 h摄腹部平片,测定68名正常儿童全胃肠传输时间(total 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time,TGITT)、口-盲时间(mouth-intestine transit time, M-ITT)和结肠传输时间(colonic transit time, CTT). 结果: 正常儿童及FC患儿的50%全胃肠、口-盲、全结肠传输时间分别为(23.6±1.6) h, (9.9±1.4) h,(14.8±1.8 )和(80.4±2.1) h, (20.7±0.6) h, ( 59.9±2.3) h. 节段性结肠传输时间包括:右半结肠传输时间(right colonic transit time,RCTT);左半结肠传输时间(left colonic transit time,LCTT)和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rectosigmoid colonic transit time, RSTT)分别为(7.3±1.1) h, (3.4±0.8) h, (4.1±1.2)和(20.3±1.2) h, (12.8±1.7) h, (26.8±1.4) h. 结论: 正常儿童胃肠传输时间与正常成人和功能性便秘患儿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胃肠传输时间测定可了解全胃肠及各段的动力情况,对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及评估治疗效果有实用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