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疗养因子的应用与发展
自然因子是综合性生态因子,是人类进化所必需和适应的,是保证生命健康的基础;人类对阳光和阳光中的紫外线,对清新空气中的氧和负离子,对水、海水和矿泉水,对树木和森林等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科学认识,更加理解了它们是生命之源,保健之本!
-
中国四大名菊的产地适宜性研究
目的:明确四大名菊的重要生态因子,分析其在中国的适宜生长区域,为四大名菊的引种扩种以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本文综合实地采样、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结果,应用ArcGIS和气候数据库提取各样点生态因子,得出四大名菊适宜的生态因子范围,并以此为依据应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平台(TCMGIS-Ⅱ)对四大名菊的生态适宜区进行分析.结果:系统分析表明:滁菊、怀菊适宜区域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其次为毫菊,杭菊的适宜区域小.滁菊生态相似度95%~100%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湖北等8个省(市)215个县(市),总适宜面积为139046.4 km<'2>.其中安徽适宜面积和占县(市)比例大(适宜面积50026.9km<'2>,占县(市)比例36%,下同),其次为江苏(36805.5km<'2>,36%)、湖北(30986.8km<'2>,17%)、河南(12609.1 km<'2>,8%)和湖南(4398.8km<'2>,2%);怀菊生态相似度95%~100%的区域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陕西等9个省(市),总适宜面积为218502.2km<'2>,其中以河南适宜面积大(80110.5km<'2>,49%),其次为山东(73897.3km<'2>,48%)、陕西(21293.5km<'2>,10%)、江苏(14709.9km<'2>,15%)和山西(11224.2km<'2>,7%);相比滁菊和怀菊,毫菊的适宜面积较小,生态相似度95%~100%的适宜面积仅42765.5 km<'2>,包括4个省72个县(市),依次为安徽(23286.9km<'2>,17%)、河南(10212.4km<'2>,6%)、江苏(9196.3km<'2>,9%);杭菊生态相似度95%~100%的适宜面积毫菊相当,为42099.6 km<'2>,分布较零散,包括10个省(市)207个县(市).其中以浙江适宜面积大.结论:本系统分析结果在涵盖四大名菊原有产区分布的基础上,适宜区有了较大扩展,分析出了很多新的适宜区域,通过实地考察和田间试验,这些区域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四大名菊潜在的适生区,对四大名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引种栽培和科学区划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刺五加根茎活性成分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
高气温、年平均气温、纬度和年降水量.综合各生态因子的作用.对野生刺五加根茎品质的影响较大的生态因子为日照时数、坡度、七月高气温.
-
基于TCMGIS的当归生态适宜性研究
还在西藏东南部发现有很大的区域为当归种植的适宜区.
-
基于TCMGIS-I的金莲花数值区划研究
目的:分析金莲花的适宜产地.方法:以河北省围场县为点县,运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I)分析了金莲花的全国适宜产地.结果:按金莲花生长所需要的气候、土壤条件分析,其主要适宜产区集中分布在河北北部及与其接壤的内蒙古南部地区,华东、华南地区没有适宜区.结论:系统分析结果对合理发展金莲花生产,认识金莲花道地产地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
药材品质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地理因子、气象因子和土壤因子对药材品质的影响、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应加强对生态因子的系统研究,为中药材实施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和建立中药材优质生产基地提供理论依据.
-
基于TCMGIS的槲蕨的生态产地适宜性分析
目的:应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分析槲蕨Drynariaroosii Nakaike产地适宜性,为槲蕨的科学区划及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以槲蕨代表性的分布地区为分析基点,选取年平均气温、海拔、土壤、降水量、日照、相对湿度等影响槲蕨生长发育的关键生态因子,通过野外调查设置生态因子的数值范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槲蕨适宜产地分布在我国的亚热带季风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一带,即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广西西部和湖北西部、湖南的边界地区.在广东、福建、四川、浙江等地也有零星分布.讨论:研究成果可为合理规划槲蕨种植生产布局,开展引种栽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使君子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研究
目的:确定传统儿科用药使君子生态适宜种植区域,为引种扩种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气候相似性原理,应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对使君子进行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全国共有17个省(市、区)为使君子的生态适宜产地。生态相似度100%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湖南、福建等16个省(市、区),总适宜面积为1012895.98 km2。其中,广西适宜面积大(195313.64 km2),其次为广东(150276.36 km2)、湖南(128925.29 km2)、福建(101471.16 km2)和云南(100660.83 km2)。生态相似度95%~100%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等16个省(市、区),总适宜面积为362366.25 km2,其中以云南适宜面积大(92399.04 km2),其次为四川(76122.32 km2)、贵州(43902.38 km2)、湖北(31760.32 km2)和江西(29770.09 km2)。结论:TCMGIS系统分析的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历史记载及文献报道基本符合。该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引种地选址的基本依据,但同时也要做好实地调研和田间预实验,并进一步检测药材品质,因地制宜的进行规范化种植。
关键词: 使君子 生态因子 生态相似性 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 -
基于TCMGIS的青藏高原沙棘生态适宜性研究
目的:明确影响沙棘的重要生态因子,分析其在我国的适宜生长地区,为民族药沙棘的引种栽培以及科学区划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文献研究、标本查阅和野外实地采样结果,应用ArcGIS和气候数据库提取各采样点生态因子,得出沙棘适宜的生态因子范围,并以此为依据应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平台(TCMGIS-域)对沙棘的生态适宜区进行分析。结果:沙棘生态相似度95%~100%的地区主要分布于西藏、四川、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15个省(区)387个县(市),适宜总面积为737994.71 km2。其中西藏适宜总面积之和占县(市)的比例大,包括察隅县、江达县、波密县、八宿县、芒康县等69个县(市)(适宜面积313857.73 km2,占县(市)比例42.53%,下同);其次为四川(223987.02 km2,30.35%)、甘肃(66314.43 km2,8.99%)、山西(4237.79 km2,0.57%)。此外,辽宁、北京、重庆和湖北等省(市)也有一定面积的适宜区分布。结论:本系统分析出了很多新的适宜区域,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田间试验,这些区域非常有可能开发成为沙棘潜在的适生区,这对沙棘的引种栽培、科学区划以及沙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北细辛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及品质生态学研究
目的:通过开展北细辛全球范围内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及品质生态学研究,为北细辛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自主研发的“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以北细辛道地产区、主产区和野生分布区的396个采样点的生态环境因子值为依据,经GMPGIS分析得出北细辛全球范围内的生态适宜产区和潜在种植区.结果:北细辛在世界范围内的生态适宜产区为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中国、日本、朝鲜等国家;北细辛在中国的主要适宜产区为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甘肃、湖北、云南等省区.本文同时从品质生态学角度归纳阐述了气候及土壤等因素对北细辛品质的影响.结论:本文研究结果与近年来北细辛主产区及引种区发展相吻合,可为北细辛保护抚育、引种栽培及高品质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
胖大海全球产地适宜性分析
目的:本研究分析了胖大海全球产地适宜性,为其科学区划及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以胖大海原产地、主产地及主要分布区的97个样点为分析基点,选取气温、相对湿度、日照强度、年降水量、土壤等关键生态因子值,采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对胖大海在全球的生态适宜区域进行分析.结果:胖大海大生态相似度区域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适宜区的分析结果覆盖了文献记载的全部胖大海分布区域;同时还发现了胖大海潜在生产适宜区.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规划胖大海种植生产布局,开展引种栽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基于GMPGIS的地乌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
目的:本研究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的支持下,对鹅掌草全球生态适宜性进行了分析.方法:以地乌药材原植物鹅掌草道地产区、主产区和野生分布区的195个分布数据为基点,选取年均温、年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年均日照、土壤类型等7个生态指标作为主要影响因子.结果:鹅掌草全球生态相似度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墨西哥、阿根廷、伊朗、巴西、土耳其、乌克兰、南非等国.其中,鹅掌草在中国的生态适宜性地区主要包括陕西、贵州、甘肃、四川、湖北、重庆、浙江、云南、江苏、湖南等省区.结论:本研究表明了GMPGIS系统用于药用植物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并为地乌药材的引种以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
-
广藿香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及品质生态学研究
目的:本研究主要运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对广藿香全球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方法:以广藿香道地产区、主产区和野生分布区的234个分布数据为基点,选取冷季均温、热季均温、年均温、年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年均日照、土壤类型等7个生态指标作为主要的影响因子.结果:广藿香全球生态相似度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巴西、刚果(民主共和国)、中国、印尼、美国、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和缅甸等.结论:本研究表明了GMPGIS系统应用于中药材引种及生产区划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并为广藿香药材的引种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
-
基于GMPGIS的檀香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研究
目的:本研究主要对檀香在全球的产地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以期促进檀香区划研究和生产.方法:以檀香的主产地印度、澳大利亚等131个样点为基点,应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分析檀香在全球的产地生态适宜性.结果:巴西、印度、刚果(金)、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尼西亚等120个国家和地区境内都有适宜檀香生长的区域,能对发展檀香生产、确定檀香区划、保证檀香品质提供科学指导.结论:GMPGIS分析结果将为进一步的檀香资源调查及其全球产地区划提供科学依据.
-
从《黄帝内经》生态医学思想浅论生态病因学
挖掘<黄帝内经>生态医学思想确立的大生态医学模式,整体上把握生命变化规律.对疾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认为疾病的产生是天-地-人之间的大生态失衡以及人本身系统的小生态失调,体现在天人失宜、天地失宜、人地失宜和自身状态的阴阳失衡,提出生态病因学内涵.分析了两种生态因子,重新诠释了"正气"与"邪气",指出"正气"与"邪气"的斗争是永恒的,正胜邪即健康,邪胜正则疾病.疾病不仅是宿主正气强弱与致病因子侵袭力力量的对比,更是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的相关性失衡所致,是"生态病因所为".
-
中药何首乌全球生态适宜性分析
目的: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野生资源紧缺,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对何首乌进行全球生态适宜性分析,为何首乌的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何首乌道地产区、主产区及野生分布区的分布样点,应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系统对其进行7个生态因子的聚类分析,得到何首乌全球范围的生态适宜区和潜在人工栽培区.结果:何首乌在世界范围的生态适宜区域总面积约为780.7万平方千米,位于69个国家或地区,主要国家包括中国、美国、巴西、乌克兰、法国等;何首乌在中国的主要适宜区为云南、四川、广西、湖南、湖北、贵州等省区.不同产区何首乌品质不同.结论:何首乌的全球生态适宜性区域范围较广,GMPGIS为何首乌的全球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
南药化橘红全球产地适宜性分析
目的:通过化橘红全球产地适宜性分析,为南药化橘红的合理种植和科学产地规划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化橘红主产区的95个样点为分析基点,结合气温、相对湿度、日照强度、年降水量、土壤类型等关键生态因子值,采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对化橘红在全球的生态适宜区域进行分析.结果:化橘红的大生态相似度区域主要分布于中国、巴西、美国和越南等国家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总面积约210万km2,其中中国占总面积的60%以上;中国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广西、湖南、江西、云南和广东等省.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合理规划化橘红种植生产布局,发展引种栽培工作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
生附子中次乌头碱的含量测定及其道地性研究
目的:探讨附子(川乌)产量、主成分含量与降雨、光照、土壤等生态因素的关系,研究附子道地性形成机制.方法:采用江油、成都、雅安三点试验测定比较不同产地附子的株高、产量等农艺性状;利用HPLC测定不同产地生附子中次乌头碱含量,分析气候、土壤等因素与附子道地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江油、成都、雅安附子块根次乌头碱含量分别为1.099,1.087,0.755 mg·g-1;产量分别为65.288,59.028,48.190 kg/hm2.结论:生态因子对附子的生物产量及有效成分次乌头碱含量均有影响,其中日照时数、降雨量及土壤pH等因素显著影响附子的道地性.
-
黄芩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生态因子对5种主要指标性成分的影响
目的:预测黄芩在中国的生态适宜区,研究生态因子对黄芩中5种主要指标性成分的影响,为黄芩的栽培引种提供参考.方法:Maxent模型对黄芩的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生态因子对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黄芩的适宜分布区位于大兴安岭南部山脉和燕山山脉,以此为中心适宜程度向两边逐渐降低,黄芩中的化学成分与生态因子密切相关,特别是与温度和降水的变异性密切相关.结论:得到了黄芩在中国的生态适宜区,初步探讨了生态因子对黄芩中5种指标性成分的影响.
-
黔产苦参根、茎、叶中生物碱含量累积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
目的:对黔产不同产区苦参根、茎、叶与经纬度、海拔、平均湿度、平均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了解不同生态环境下苦参不同部位生物碱含量累积.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的根、茎、叶生物总碱的含量,利用相关性分析(CA)法研究其生物碱累积差异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苦参不同部位生物碱含量大小依次为根>叶>茎,其中高的是毕节市大方县的苦参根、茎、叶生物碱质量分数之和为20.45 μg·g-1;苦参不同部位受到生态因子的不同程度影响.结论:苦参根、茎、叶生物碱含量在不同的产区有显著差异,生态因子中相对湿度和年均温对叶生物碱含量影响大,该结果可为中药苦参的规范化、标准化栽培管理和目标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寻找苦参优质产区及为非药用部位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