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乌头碱、新乌头碱及次乌头碱对心肌细胞钙释放的影响

    作者:余丞浩;于友华;孙明杰;石晓路

    目的:探讨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对心肌细胞钙释放的影响。方法分离的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分别使用0.3、1、3μmol/L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溶液灌流12 min,灌流后4、8、12 min时检测自发性钙释放(SCR)诱发率以及舒张末期钙浓度(F0)、钙瞬变幅度(ΔF)的变化。检测灌流0.3μmol/L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溶液后12 min,心肌细胞发挥正性肌力作用时钙瞬变和收缩功能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均可诱发SCR,0.3μmol/L时新乌头碱SCR诱发率高,3μmol/L时乌头碱SCR诱发率高。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12 min,3μmol/L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均可增加 F0[(1.459±0.379)、(1.585±0.493)、(1.213±0.254)比(1.079±0.108)]、ΔF[(1.615±0.455)、(2.210±0.756)、(1.528±0.422)比(1.036±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新乌头碱ΔF高于乌头碱和次乌头碱(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0.3μmol/L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均可增加ΔF[(0.409±0.127)、(0.423±0.107)、(0.414±0.118)比(0.260±0.065);P<0.05或P<0.01]、收缩幅度[(5.464±2.239)%、(7.449±2.548)%、(5.524±1.645)%比(3.428±0.911)%;P<0.05或 P<0.01],延长钙瞬变达峰时间[(0.041±0.016)s、(0.039±0.009)s、(0.038±0.011)s 比(0.032±0.007)s;P<0.05或P<0.01];与乌头碱组比较,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可降低钙瞬变消除时间常数[(0.301±0.054)s、(0.324±0.064)s 比(0.361±0.076)s;P<0.05或P<0.01],缩短舒张期收缩恢复至50%时的时间[(0.124±0.035)s、(0.126±0.040)s 比(0.157±0.056)s;P<0.05或 P<0.01]。结论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正性肌力作用与毒性效应同时存在,表明心肌细胞内钙浓度升高是产生正性肌力作用的有利因素,也是诱发SCR的危险因素。

  • 浙贝母总生物碱对乌头生物碱在兔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作者:翁小刚;聂淑琴;杨庆;黄璐琦

    目的:探讨"乌头反贝母"的科学内涵.方法:建立血浆固相萃取富集方法及合适的HPLC条件:流动相由甲醇-水-氯仿-三乙胺(70:30:2:0.2)组成,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5nm,柱温40℃;对家兔静脉给药动物血浆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进行测定.结果: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浙贝母总生物碱配伍应用前后,其药动学参数变化:二种乌头生物碱与浙贝母总生物碱配伍应用后,其消除半衰期均比单用延长(P<0.05),血浆清除率均比单用减慢(P<0.05),AUC均比单用增大(P<0.05);次乌头碱与浙贝母总生物碱配伍应用后,其药动学参数与单用次乌头碱比,主要参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乌头生物碱与浙贝母总生物碱配伍应用后在动物体内的滞留时间延长和效用时间延长.从药动学角度初步验证了"乌头反贝母"理论的科学性.

  • LC-MS-MS法检测附子水提液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

    作者:马芳;赵东;吴晓霞;闫寒;范斌;窦德强;彭娟;聂颖兰;郭娜;于友华

    目的:建立检测附子水提液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两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的LC-MS-MS方法.方法:应用液质联用技术,Agilent ZORBAX C18SB(2.1 mm×100mm 1.8μm)色谱柱系统,流动相:A水(0.05%FA),B乙腈;采用梯度洗脱方法,A-B(72∶28),0~2 min,28%~34%B;2~6 min,34%~35%B;6~10 min,35%~100%B;流速0.35 mL·min-1;柱温40℃,正离子模式,MRM,新乌头碱m/z 632.3~572.3,次乌头碱m/z 616.3~556.2.建立了附子水提液中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建立了同时检测附子水提液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测定的LC-MS-MS方法.结论:方法准确、简便、快速,可用于附子水提液的质量控制.

  • 生附子中次乌头碱的含量测定及其道地性研究

    作者:邓朝晖;田孟良

    目的:探讨附子(川乌)产量、主成分含量与降雨、光照、土壤等生态因素的关系,研究附子道地性形成机制.方法:采用江油、成都、雅安三点试验测定比较不同产地附子的株高、产量等农艺性状;利用HPLC测定不同产地生附子中次乌头碱含量,分析气候、土壤等因素与附子道地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江油、成都、雅安附子块根次乌头碱含量分别为1.099,1.087,0.755 mg·g-1;产量分别为65.288,59.028,48.190 kg/hm2.结论:生态因子对附子的生物产量及有效成分次乌头碱含量均有影响,其中日照时数、降雨量及土壤pH等因素显著影响附子的道地性.

  • 乌头各组织部位生物碱类成分动态差异性研究

    作者:欧水平;郑琴;王森;岳鹏飞;陈振华;杨明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乌头不同组织中乌头总碱和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为毒性及药效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乌头不同组织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40 mmol· L-1乙酸铵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结果:6月4日之前采收的乌头的不同组织部位总生物碱含量明显小于6月18日和7月3日,乌头佳采收期可确定为6月底至7月初.乌头地上部分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含量小于地下部分,不同采收期乌头各组织部位中乌头类总生物碱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顺序大体为:须根>子根>母根>叶片≈茎秆.结论:该研究初步了解了乌头各组织部位生物碱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确认了乌头的佳采收期及各组织部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差异.

  • HPLC测定复脉灵胶囊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

    作者:任欣欣;李兴华;叶莎;马小亚;雷建林;李万静;段宗明

    目的:建立复脉灵胶囊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流动相甲醇-0.5%的三乙胺(70∶ 30),Aglient TC-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检测波长235 nm,流速1.0 mL· min-,柱温室温.结果:乌头碱的进样量在0.0808~0.8080 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回收率98.40%,RSD 2.84%;新乌头碱的进样量在0.866 ~4.330 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98.04%,RSD 2.05%;次乌头碱的进样量在0.089 ~0.890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98.71%,RSD 2.34%.结论: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作为复脉灵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

  • 附子配伍甘草后对附子生物碱类成分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的影响

    作者:李文;杨晓琴;章津铭;傅超美;游宇;林彦君;陈海红

    目的:研究附子-甘草配伍前后附子中6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注模型,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红质量浓度,利用LC-MS测定灌注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质量浓度,分别研究附子单煎液、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甘草合并液3种配伍方式对上述6种生物碱类成分肠吸收的影响.结果:与附子单煎液相比,苯甲酰乌头原碱在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甘草合并液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单位时间吸收率(A)呈下降趋势;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在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单煎液中的Ka和A相比附子-甘草合并液有所减少;附子-甘草合煎液中次乌头碱的Ka和A相比附子单煎液呈下降趋势,附子-甘草合并液中次乌头碱的Ka和A相比附子单煎液均呈升高趋势,附子-甘草合煎液中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吸收相比附子单煎液中均有所降低.结论:附子配伍甘草后6种乌头碱类成分在大鼠十二指肠中的吸收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为阐释“附子得甘草而后缓”的配伍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 RP-HPLC法测定白附片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

    作者:张启云;朱战杰;余日跃;刘红宁;徐国良

    目的:测定白附片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3种脂溶性生物碱含量.方法:用反相离子对HPLC法,使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柱(5μm,250 mm×4.6mm);流动相:乙腈-5 mmol·L-1 NaH2PO4 溶液,磷酸调至pH4.5(52:50),内含7 mmol·L-1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检测波长:235 nm;流速:1.0 mL·min-1;结果:以上3种生物碱可以完全分离,准确测定.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可应用于白附片中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 通脉四逆汤毒性分析

    作者:葛尔宁

    目的:测定通脉四逆汤中乌头类生物碱的煎出量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RP-HPLC法,Hypersil-BDS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水-氯仿-三乙胺(100:50:3:0.15)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1,波长为234nm,柱温:30℃.结果: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在(0.0025~0.0800)μg、(0.0028~0.0880)μg和(0.0023~0.076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7、0.9996、0.9996.结论:该方在煎煮过程中,同煎的其他药物对乌头类生物碱在汤中的含量产生影响,文火滚煎约70min后,药汤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成分基本消失,中乌头碱消失过半.

  • UPLC-MS/MS测定十五味乳鹏丸中3种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作者:张武岗;占远;冯育林;杨婕;陈海芳;杨世林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大鼠灌胃十五味乳鹏丸后体内3种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血浆药物浓度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方法:Welch UPLC XB-C18色谱柱(2.0 mm ×50 mm,1.7 μm),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5 mL·min-1,柱温40℃,进样量5μL,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化质谱法监测血浆中各成分的浓度.结果: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分别在126.56 ~10 125,18.75~1 500,16.32~1 305.5 ng·L-1.3种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0.75±0.14),(0.23±0.03),(0.17±0.02)μg·L-1,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2.93±1.72),(3.02±1.60),(3.70 ±2.63)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5.03±1.37),(1.51±0.26),(1.14±0.21)h·μg·L-1.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可用于该类成分的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为十五味乳鹏丸的体内研究提供参考.

  • 次乌头碱与甘草苷合用对大鼠心肌兴奋-收缩偶联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彭微;易明晶;王俊俊;孟沫然;陈勇

    目的:研究次乌头碱与甘草苷合用对心肌兴奋-收缩偶联相关离子通道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分别灌胃次乌头碱(0.23、0.69、2.07mg·kg-1·d-1),甘草苷(20mg·kg-1·d-1),以及次乌头碱(2.07mg·kg-1·d-1)与甘草苷(20mg·kg-1·d-1)7d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给药组心肌组织中Cav 1.2、NCX、SCN5A和RyR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次乌头碱灌胃给药后能显著抑制NCX mRNA的表达与显著诱导RyR2 mRNA的表达;甘草苷仅对NCX mRNA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甘草苷与次乌头碱合用不仅能显著抑制SCN5A mRNA的表达与显著诱导RyR2 mRNA的表达,也能显著拮抗高剂量次乌头碱对NCX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甘草苷可通过干预次乌头碱对大鼠心肌SCN5A、NCX和RyR2mRNA表达的影响,从而影响次乌头碱导致的心律失常.

  • 次乌头碱、甘草苷单用与合用对大鼠肝脏CYP450酶mRNA表达与活性的影响

    作者:苗潇磊;王俊俊;孟沫然;陈勇

    目的:探讨次乌头碱(HA)及甘草苷(LQ)分别及合并给药对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mRNA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A组(2.1mg/kg)、LQ组(20mg/kg)、HA+LQ配伍组,每组3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7d.取肝组织一部分用于提取总RNA,其余肝组织用于制备大鼠肝微粒体(RLM).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CYP 3A1、3A2、1A2、2E1、2C7和2C11 mRNA表达量,探针底物经RLM温孵后检测CYP3A、1A2、2E1和2C活性.结果:HA组、LQ组和HA+LQ配伍组对CYP3A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对CYP2E1活性有较强诱导作用;LQ抑制了CYP1A2活性,HA诱导了CYP2C活性,但合用后对CYP1A2、2C活性无显著影响.此外,HA组、LQ组及HA+LQ配伍组对CYP2E1、1A2 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HA组、LQ组对CYP3A1、3A2、2C7和2C11 mRNA表达有一定影响,但合用后能显著拮抗HA对上述基因表达的影响.结论:HA与LQ合用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HA与LQ的代谢清除.此外,研究结果也提示临床上附子甘草药对与CYP3A、2E1和2C底物药物共用时,可能会发生代谢相互作用.

  • 川乌中总生物碱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作者:刘学湘;陈建伟

    目的:优选川乌药材中总生物碱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_9(3~4)正交法,以提取物得率和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并用RP-HPLC法测定三种生物碱的含量,流动相为甲醇-水-氯仿-二乙胺(70:30:2:0.1).结果:筛选出的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用氨试液浸润,加入15倍乙醚溶剂,冷浸24h.结论:该实验提取工艺合理、科学.

  • HPLC同时测定附子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

    作者:周娟;叶玲;唐斓;刘中秋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附子及其炮制品在不同提取溶剂中的乌头碱、中乌头碱及次乌头碱3种双酯二萜型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柱(4.6mm×150mm,5μm),以乙腈和碳酸氢铵(10mmol/L,pH=9.8±0.2)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mL/min;进样体积200μL;检测波长240n m;柱温30℃.结果: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分离良好,各成分在0.78-50.00μg/mL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1.4-103.4%,RSD在2.41-4.20%.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附子及其炮制品中乌头碱类化合物的提取以及定量分析,为附子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 HPLC同时测定复方藤乌软膏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含量

    作者:李美艳;赫清雪;王爱武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复方藤乌软膏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四氢呋喃(25∶8),B为0.1 mol/L醋酸铵溶液(每1000 mL加冰醋酸0.5 mL),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35 nm;柱温:25℃。结果乌头碱在0.072~0.648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29%,RSD=1.25%;新乌头碱在0.062~0.648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12%,RSD=0.85%;次乌头碱在0.064~0.384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57%,RSD=1.07%;苯甲酰乌头原碱在0.056~0.672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8.11%,RSD=0.61%;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在0.055~0.993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7%,RSD=1.10%;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在0.078~0.702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08%,RSD=1.38%。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作为复方藤乌软膏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 RP-HPLC测定腰痛合剂中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含量

    作者:钱伟;汪明志;张咏梅

    目的 建立腰痛合剂中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腰痛合剂中次乌头碱和乌头碱含量,色谱柱SunFire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2%冰乙酸(用三乙胺调pH为6.30),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32 nm,柱温为30 ℃.结果 次乌头碱和乌头碱分别在进样量0.007 2~0.072 μg、0.004 6~0.046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 5、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 (RSD=1.6%)、97.4%(RSD=1.9%).结论 该方法准确、方便、快速,可以用来测定腰痛合剂中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含量.

  • 液-质联用测定乌头饮片中生物碱的含量

    作者:李铮;张小茜;赵惠萍;张国辉

    目的 建立乌头饮片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液-质联用方法 ,测定乌头类不同饮片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含量.液相色谱采用Inertsil ODS-3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醋酸铵缓冲液(60∶40);流速:0.2 mL/min;柱温:30℃.结果 建立了液-质联用方法 测定乌头饮片中生物碱含量的方法 ,并测得了25批乌头不同饮片的结果 .结论 液-质联用方法 具有灵敏、专属性强的特点,适用于微量生物碱的检测.

  • HPLC测定蒙药材草乌叶中4种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含量

    作者:昝珂;旺杰次仁;鲁静;过立农;郑健;马双成

    建立同时测定蒙药草乌叶中4种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北草乌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含量的色谱方法,用于指导草乌叶的质量控制.以北草乌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为对照品,采用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A)-40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B,氨水调pH至10.5)(33:67)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12批草乌叶中北草乌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质量分数分别为0.0255~0.0885,0.0391~0.0715,0.0266~0.0810,0.00812~0.0312 mg·g-1.同时考察了不同采收期草乌叶药材中这4种成分含量的影响,随着采收期的推迟,含量先减后增.该研究可用于草乌叶药材中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测定,为该药材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初步阐明了草乌叶毒性和采收期的科学内涵.

  • HPLC控制参附注射液及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

    作者:刘秀秀;晁若冰

    参附注射液是古方参附汤经剂型改变而来,由人参、附子2味药组成,具有回阳救逆,益气固脱的作用;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证(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也可用于阳虚(气虚)所致的惊悸、怔忡、喘咳、胃疼、泄泻、痹证等.虽然附子是由乌头加工炮制并经过了减毒处理,但是附子中仍含有双酯型剧毒生物碱,即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所以在参附注射液的生产过程中对其又进行了减毒处理,双酯型乌头碱水解成毒性较小的单酯型乌头碱,后又继续水解成毒性更小的不带酯键的乌头原碱[1].

  • 参附注射液中3种痕量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测定

    作者:张盼盼;张俊贞;王朝虹;卢永江;蒋晔

    该文建立了参附注射液中3种痕量附子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评价君药附子的药效学作用提供了依据.样品经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HF-LPME)进行纯化富集,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s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流动相乙腈-10 mmol·L-1碳酸氢铵溶液(pH 10),流速0.45 mL·min-1,梯度洗脱.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在0.1 ~100 n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测限分别为0.03,0.03,0.02ng-L-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97.4%,97.5%,RSD分别为1.2%,1.1%,1.5%.该方法保证了参附注射液的用药安全,为正确评价附子的君药药效学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含有附子的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方便而实用的检测手段.

148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