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毛细管电泳场放大富集技术检测骨刺消痛液中的乌头碱类毒性成分

    作者:李岑;蒋晔

    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场放大富集技术测定骨刺消痛液中乌头碱类痕量毒性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50 μm×50 cm,有效长度42 cm)为分离通道,50 mmol·L-1磷酸二氢钠(pH 9)-乙腈(90:10)为运行缓冲溶液;进样电压12 kV,进样时间30 s;在进样之前设定用水冲洗,压力3.5 kPa,冲洗时间5 8;运行电压10 kV;紫外检测波长235 nm.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分别在17.2~275,34.4~550 μg·L-1,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大于93.9%,RSD小于3.8%,富集倍数达到500倍.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富集倍数高,为骨刺消痛液中乌头碱类生物碱的限量检测提供一种新型的分析手段.

  • 次乌头碱、甘草苷及甘草次酸配伍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肾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付楠;周惠芬;何昱;万浩芳;万海同;虞立;王利勤;杨洁红

    目的 研究附子、甘草三种有效成分次乌头碱、甘草次酸、甘草苷配伍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肾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主动脉弓缩窄术(TAC)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1mg/kg,地高辛组)、次乌头碱组(2.07mg/kg)、次乌头碱(2.07mg/kg)+甘草苷(20mg/kg)+甘草次酸(25mg/kg)配伍组(三药合用组),每组8只,各治疗组连续灌胃给药1周.干预结束6h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室间隔的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质量(LVMass)、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EF);腹主动脉取血后,取心、肾称重.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变化;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BUN、SCr含量变化;HE染色评估心脏病理损伤情况;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估肾小球肾小管损伤情况以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三药合用组超声心动图指标IVSd、LVPWd、LVMass、FS、EF降低(P<0.01,P<0.05),BUN、SCr、AngⅡ浓度以及单侧肾比重降低(P<0.01,P<0.05),心、肾组织的病理损伤有明显改善.与次乌头碱组比较,三药合用组FS、EF、BUN、SCr、AngⅡ浓度降低(P<0.05),心、肾组织的病理损伤有改善.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可导致肾脏损伤,次乌头碱、甘草次酸、甘草苷配伍对慢性心力衰竭引起的左心室肥大、心功能障碍以及肾功能损伤有拮抗作用,三药合用的保护作用显著强于次乌头碱.

  • 附子、甘草有效成分不同配伍比例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损伤的影响

    作者:王利勤;张宇燕;何昱;万海同;周惠芬;杨洁红

    目的 研究附子有效成分次乌头碱和甘草有效成分甘草次酸不同比例配伍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损伤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取长成致密单层的H9c2心肌细胞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地高辛组(80 μmol/L)、次乌头碱组(120 μmol/L)及1∶0.5组、1∶1组、1∶2组(次乌头碱为120 μmol/L,甘草次酸分别为60、120、240μmol/L),每组6个复孔.正常组加入完全培养基1 ml,模型组加入无糖Earle's液1 ml,地高辛组、次乌头碱组和各配伍组分别加相应药时用无糖Earle's液稀释成相应浓度,加入1ml,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加药后构建缺氧缺糖模型培养4h.观察各组H9c2心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肌酸肌酶(CK)的含量及Caspase-3、Fas-L、Fas蛋白表达. 结果 正常组心肌细胞呈贴壁生长,多为梭形,形成不规则的星形,并形成呈放射状排列的细胞簇;模型组心肌细胞胞体折光性下降,胞浆皱缩,可见折光性强的脱壁死亡细胞;各配伍组的细胞形态较模型组均有明显改善,并以配伍组1∶1组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NF-α、IL-1β、CK含量及Caspase-3、Fas-L、Fas的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次乌头碱组各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而地高辛组和各配伍组不同程度降低TNF-α、IL-1 β、CK含量及Caspase-3、Fas-L、Fas蛋白表达,并且以1:1组效果好(P<0.05或P<0.01). 结论 次乌头碱配伍甘草次酸对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损伤有保护作用,并以1:1配伍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及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 乌头碱中毒的抢救与治疗

    作者:许先进;郭万锋

    乌头碱(aconitum)是毛莨科乌头属草本植物的主要成分,为一种毒性剧烈的生物碱.乌头药用其块根,主根为乌头,旁根为附子.我国四川栽培的称为川乌,产于其他地区的统称为草乌,同根野生的还有雪上一枝蒿、落地金钱、搜山虎、铁棒锤、黄花乌头等.乌头性热,味辛苦,全株有毒,以根毒,次为种子和叶,主要有毒成份为二萜类生物碱,如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异乌头碱、乌头原碱、塔拉第胺等生物碱,以双酯型乌头碱毒性为强烈.

  • 口服制川乌提取物后大鼠体内乌头类生物碱的组织分布

    作者:李文东;马辰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口服制川乌提取物后大鼠体内乌头类生物碱的方法.方法用Waters 2690@996 PAD系统,Halsil 100 C18柱(250 mm×4.6 mm ID, 5 μm),水-甲醇-二乙胺(75∶ 25∶ 0.1)为流动相,流速0.9 mL·min -1,检测波长240 nm.结果乌头碱在心脏、脾脏、肺脏、肾脏的线性范围:0.4-100 μg·mL -1,r分别为0.997 2,0.998 6,0.999 3,0.999 4;在肝脏的线性范围:2-200 μg·mL -1,r为0.999 0.次乌头碱在心、肝、脾、肺、肾、脑和脊髓的线性范围:5-100 μg·mL -1,r分别为0.999 4,0.999 7,0.999 8,0.998 4,0.999 8,0.999 8和0.999 7.乌头碱及次乌头碱的检测限(S/N=3)为0.4 μg·mL -1.各组织中的回收率:乌头碱为88.7%-102.2%,次乌头碱为86.5%-101.3%.结论本法为确证乌头类生物碱的中毒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

  •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附子中生物碱成分

    作者:刘秀秀;晁若冰

    目的测定附子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北乌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等6种生物碱的含量.方法用反相离子对HPLC法,使用AichromBond-1 C18柱(250 mm×4.6 mm ID);流动相:乙腈-5 mmol·L-1NaH2PO4溶液,磷酸调至pH 4.5(50:50),内含7 m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检测波长:235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结果以上6种生物碱可以完全分离,准确测定.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可应用于附子中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 双酯型乌头生物碱对照提取物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作者:朱月;王瑞忠;张聿梅;鲁静

    目的:以定量用双酯型乌头生物碱对照提取物替代单体对照品,修订川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制备定量用对照提取物,标定和协作标定,对其中的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含量进行赋值.采用HPLC法,流动相为乙腈和0.2%冰醋酸溶液(三乙胺调pH至6.2),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5 nm;并比较使用单体对照品和对照提取物的含量测定结果.结论:定量用对照提取物可替代乌头碱等单体对照品,用于川乌药材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 HPLC同时测定生物样品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

    作者:粟贵;廖林川;颜有仪;杨林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血液,肝组织中新乌头碱(mes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 .方法 采用Welchrom C18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0.03%四丁基氢氧化铵(用冰醋酸调至pH 9.74)(58:4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生物样品中新乌头碱在0.077~23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乌头础在0.083~25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次乌头碱在0.08~24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生物样品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回收率不低于83.6%.生物样品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在5.1%和9.3%以内.结论 本方法 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血液,肝组织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分析.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乌类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含量

    作者:赵英永;崔秀明;戴云;苗华;张文斌;周家明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草鸟类药用植物中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对草鸟类植物进行质量与资源评价.方法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Phenomenex ODS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醋酸铵缓冲溶液(pH10.5)(54:46)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40 mm.结果 中乌头碱在0.28~2.80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8.9%(n=5),RSD=0.93%;乌头碱在0.136~1.36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7.4%(n=5),RSD=1.18%;次乌头碱在0.248~2.48 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平均回收率为98.4%(n=5),RSD=1.11%.北乌头、乌头与小白掌含有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3种生物碱;多根乌头含有中乌头碱、乌头碱2种生物碱;其他的样品含微量或几乎没有.多根乌头的3种生物碱总量高.结论 本方法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方法稳定,结果准确.

  • LC-MS/MS方法同时测定人血浆和尿液中乌头碱与次乌头碱的含量

    作者:邱葵;吴华;王鹤尧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血浆和尿液中乌头碱(aconitine)与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含量的LC-MS/MS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_(18)柱(4.6 mm×150 mm,5μm)为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70:30)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L·min~(-1),以乙醚提取血浆和尿液中乌头碱与次乌头碱.样品经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化后,通过API3200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采用多反应离子监测(MRM)对乌头碱(m/z 646.3→105.2)与次乌头碱(616.3→105.2)进行测定.结果 生物样品中乌头碱在0.5~40 μg·L~(-1)内、次乌头碱在0.25~25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乌头碱与次乌头碱低定量限分别为0.5和0.25 μg·L~(-1),在尿液中的平均提取回收率76.54%~81.25%,血浆中的平均提取回收率73.22%~80.31%;日间和日内精密度均小于15%.结论 本方法简便、灵敏可靠,适用于血浆、尿液中乌头碱与次乌头碱的分析.

  • HPLC测"半蒌贝蔹芨攻乌"中乌头与其它诸药合煎前后次乌头碱的含量变化

    作者:翁小刚;聂淑琴;黄璐琦

    目的建立"半蒌贝蔹芨攻乌"中乌头剧毒成分(次乌头碱)的HPLC定量测定方法.对其中的乌头与其它诸药配伍前后水煎剂中次乌头碱的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半蒌贝蔹芨攻乌"的科学性.方法 HPLC条件:流动相:甲醇-水-氯仿-三乙胺(70∶30∶2∶0.2),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5 nm,柱温40℃;选取生附片(属乌头类)单煎及分别与半夏、全瓜蒌、浙贝母、白蔹、白芨1∶1配伍合煎,100℃水浴加热45 min制备水煎剂,乙醚萃取煎液中的待测成分,氮气流吹干萃取剂,残渣用甲醇溶解后进样测定次乌头碱含量.结果除半夏外,其它诸药与乌头配伍均能使水煎剂中次乌头碱的含量增高,且与药材中的酸性成分(溶液pH值下降)有关.结论本实验从诸药与生附片合煎液中有毒化学成分含量升高角度,肯定了"半蒌贝蔹芨攻乌"的科学性.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腰痛丸(Ⅰ)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含量

    作者:朱干红;仇其原;曹桂萍;吴士龙

    目的:建立腰痛丸(Ⅰ)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含量测定方法,进一步提高腰痛丸(Ⅰ)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CAPCELL PAK C18(4.5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A为乙腈-四氢呋喃(V:V=25:15),流动相B为0.1 mol/L醋酸铵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结果:新乌头碱在0.2~1.6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1,平均回收率为97.69%,RSD为0.86%;次乌头碱在0.2~1.6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9,平均回收率为98.17%,RSD为0.93%;乌头碱在0.2~1.6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50%,RSD为0.45%.结论:本研究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腰痛丸(Ⅰ)的质量控制.

  • HPLC-MSn法研究次乌头碱在水中的化学反应

    作者:郗瑞云;刘永刚;张宏桂;乔延江

    目的 研究次乌头碱在水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质谱(HPLC-ESI-MSn)方法,液相用梯度洗脱,质谱用正离子模式.结果 在水解液中发现了4种水解产物,其准分子离子[M+H]+分别为574、470、498、556.结论 通过对水解产物的准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的分析,鉴定其水解产物为次乌头次碱、次乌头原碱、N-去甲基乙酰基次乌头原碱和焦次乌头次碱,并推测在水中发生脱乙酰基反应、脱乙酰基同时脱苯甲酰基反应、脱苯甲酰基同时脱N上的甲基反应、脱乙酰基同时脱水的反应.

  • 炮制对草乌成分的影响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草乌生品和炮制品的次乌头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炮制品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含量比生品下降30倍。

  • 基于HPLC-Q-TOF-MS研究6种乌头生物碱类成分的裂解途径

    作者:孙蕾;王少辰;孙明谦;刘建勋

    目的 研究6种乌头类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中乌头原碱)的质谱裂解途径.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对该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 在正离子模式下,乌头类生物碱的主要裂解途径是连续丢失CH3OH与H2O.双酯型生物碱也可以在C-8位置断裂,失去CH3COOH分子形成明显的特征碎片离子,从而实现与单酯型生物碱的区分.结论 此质谱裂解途径可为乌头类生物碱的结构鉴定提供依据,采用HPLC-Q-TOF-MS技术可以高效地分析中药中乌头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有利于化合物的分析和鉴定.

  • 基于外翻肠囊模型的黄芪-附子配伍对附子6种生物碱肠吸收的影响研究

    作者:孔小强;蒋且英;罗云;梁新丽;黄国勇;季苗苗;廖正根;黄香梅

    目的 研究黄芪-附子药对配伍对附子3种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3种双酯型生物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肠吸收的影响.方法 运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选择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为研究肠段,以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评价指标,考察黄芪对附子6种生物碱Papp的影响.结果 当附子-黄芪3∶1时,黄芪在十二指肠和回肠能显著降低双酯型生物碱的Papp,在3种肠段均能降低单酯型生物碱的Papp;当附子-黄芪1∶1时,除次乌头碱在回肠外,黄芪能显著降低双酯型生物碱的Papp;当附子-黄芪1∶3时,黄芪能显著降低单酯型生物碱(除回肠外)的Papp,在各肠段均能显著降低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Papp.结论 黄芪可抑制附子生物碱的吸收,且其抑制作用因配伍比例、生物碱的种类和肠段不同而不同.

  • 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定量分析

    作者:简晖;董宁霞;郑晗;冯育林;龚千锋;杨世林

    目的 建立附子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选择Hypersil ODS2色谱柱(250 mm×4.6 mm,μm),以40 mmol/L乙酸铵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5 nm.结果 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均得到较好分离,分别在0.170~85、0.319~159.5、0.218~109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2.1%(RSD=1.84%)、97.7%(RSD=1.92%)、96.4%(RSD=2.51%).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附子的质量控制.

  • 附子水溶性生物碱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作者:罗春梅;黄志芳;汤依娜;刘云华;刘玉红;陈燕;夏燕莉;李东晓;易进海

    目的 研究附子水溶性生物碱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 采用UPLC-MS/MS技术,以14种生物碱(多根乌头碱、宋果灵、附子灵、尼奥灵、塔拉萨敏、新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总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筛选佳提取工艺;以8种水溶性生物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附子灵、尼奥灵、塔拉萨敏、宋果灵、多根乌头碱)的量为考察指标,对5种大孔树脂吸附和解吸附性能进行考察,优选佳纯化工艺.结果 佳提取纯化工艺为蒸附片加10倍量pH值3.5的酸水,煎煮3次(维持pH值约3.5),每次2h,合并水煎液,用20% NaOH溶液调pH值10.0,加热回流水解2h后,放冷,调pH值11.0,上大孔树脂HPD 300,上样量为生药2.5 g/mL树脂,6 BV水洗除杂,4 BV 8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干燥,即得附子水溶性生物碱提取物.该提取物收率为1.69%,其中新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附子灵、尼奥灵、塔拉萨敏、多根乌头碱、宋果灵的总量高达约15%.结论 优选得到的提取纯化工艺稳定可行,为附子水溶性生物碱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 HPLC测定草乌与瓜蒌配伍前后6种毒性成分量的变化

    作者:张凌;柳芳林;刘长安;翟兴英;廖清花;杨世林

    目的 研究草乌Aconiti Kusnezoffi Radix与瓜蒌TrichosanthisFructus按照13个不同比例配伍后,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成分量的变化.方法 草乌与瓜蒌的干燥粉末,混匀,分别用10倍量蒸馏水和75%乙醇浸润1h,提取2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离心,取上清液.HPLC采用Welch Xtimate C18 (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40 mmol/L乙酸铵(氨水调pH 10.0)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mL/min,检测波长235nm.结果 草乌与瓜蒌配伍后,随瓜蒌比例增加,药液pH值逐渐降低,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变化不明显,而双酯型生物碱总量增加.结论 草乌与瓜蒌配伍后,从化学成分来看,双酯型生物碱类成分增加导致毒性增加.

  • HPLC-MS法测定附桂骨痛胶囊中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

    作者:索志荣;秦海燕;徐敏;侯大斌

    目的 建立测定附桂骨痛胶囊中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HPLC-MS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HPLC-MS,色谱柱为Polaris C18-A柱(50 mm×2.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体积流量0.2 mL/min,质谱检测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方式检测.结果 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分别在0.464~3.944 μg/mL (r=0.999 6)、81.6~816 ng/mL (r=0.999 4)、0.482~6.748 μg/mL (r=0.999 7)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 (RSD 3.1%)、98.1% (RSD 3.3%)、98.4%(RSD 3.3%)(n=6).结论 该方法是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分析方法,可以为附桂骨痛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48 条记录 2/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