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通脉四逆汤毒性分析

    作者:葛尔宁

    目的:测定通脉四逆汤中乌头类生物碱的煎出量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RP-HPLC法,Hypersil-BDS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水-氯仿-三乙胺(100:50:3:0.15)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1,波长为234nm,柱温:30℃.结果: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在(0.0025~0.0800)μg、(0.0028~0.0880)μg和(0.0023~0.076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7、0.9996、0.9996.结论:该方在煎煮过程中,同煎的其他药物对乌头类生物碱在汤中的含量产生影响,文火滚煎约70min后,药汤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成分基本消失,中乌头碱消失过半.

  • "方证相应"论浅议

    作者:聂惠民

    方即方剂,证即病证,"方证相应"乃方剂与病证相对应之称.方证相应创源于张仲景,始见于<伤寒论>317条,通脉四逆汤方后注日:"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1"方证相应"的意义首先,方证相应是组成方剂的原则:<伤寒论>立法组方,严依病证,其原则是以"凭脉辨证"为基础,据四诊所得具体脉症,严格依据病证而确立组方原则.方证相应,乃是法依证立,方随法出,故要求组成方剂,必与病证相应,故"方证相应"亦为组方的基本原则.其次,方证相应是辨证论治的依据:张仲景运用方剂是以"辨证"为前提,依据辨证结果,作为论治标准和条件.所以临床诊疗疾病,定要将方与证对应,才可收到佳效.

  • 临床应用经方应抓住哪些要点?

    作者:杨世权

    答:汉·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创立的方剂因其配伍精当,疗效显著,被后世誉称为"经方".纵观<伤寒论>、<金匮要略>,张仲景用经方的主要思维方法是"有是证用是药",追求"汤证相应"的契合关系,即张仲景所云:"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通脉四逆汤方后注>).今人应用经方,必须熟悉张仲景的这种思维方法,掌握经方应用的辨证要点,才能提高疗效.

  • 基于厥证理论治疗持续性发热2例

    作者:王少松

    介绍基于寒厥和热厥理论治疗持续性发热各1例.患者均以持续性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1例患者触诊躯干部皮肤灼热,但双手腕部以下及双足踝部以下皮肤寒凉,脉沉细,考虑为阳气不足、郁闭在内的寒厥证,运用通脉四逆汤温阳开郁;1例患者触诊躯干部皮肤清冷,但自肘膝关节以下手足发热,皮肤潮红,脉滑细数,考虑为汗出伤阴、至阴气衰于下发作的热厥,用升阳散火汤通阳散郁.针对持续性发热患者,医生仅仅依靠舌脉取得的信息进行辨证治疗很难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需重视触诊在发热性疾病中的作用,以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

  • 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治疗月经病临床举隅

    作者:张雅冬;张英;李云波

    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为《伤寒论》少阴证之方,其所主病症为少阳火不生,寒邪内生之证.寒邪凝滞的状态可导致育龄期女性月经失调,出现痛经、月经后期、闭经、经间期出血等病症.通过列举病例,认为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可以治疗的多种妇科疾病,并对卵泡发育及排卵有一定的影响.

  • 《伤寒论》或然证药物加减辨析

    作者:张小勇;陶晓华;刘丹彤

    <伤寒论>或然证与主证在病机上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或然证的出现决定着方后药物的加减应用.对<伤寒论>或然证药物加减进行辨析,归纳出或然证用药具有病有主证、治有主方,方有主药、加减得当,症同药异、由药识证的特点,认真体悟,以期进一步指导临证用药.

  • 陈湘君运用通脉四逆汤治疗雷诺氏征的经验

    作者:顾军花

    雷诺氏征(RP)又称肢端动脉痉挛征,由雷诺氏(Raynand)于1862年首先报告而得名.此病多首发于青壮年女性或继发于泛发性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皮肌炎、红斑狼疮等病.临床以四肢末端主要是双手对称性青紫、苍白、潮红、发凉怕冷为特征.

  • 口服环孢素软胶囊引起心衰1例救治体会

    作者:马宇振

    通脉四逆汤回阳通脉,凡是阳气不足之证均可用之,笔者加重附子、干姜用量用于治疗口服环孢素软胶囊引起心衰1例,效果明显.

  • 浅析仲景附子疗痛类方

    作者:王兆然;郭晓东

    附子治疗痛类方中附子所治之痛,皆阳虚阴凝为患,附子补五脏之阳、壮命门之火,阳振阴散,其痛自止,配伍不同类药物,以达到针对主症,旁疗兼症之效.力求一药多能,综合发挥作用;重视人体生理,除邪先护正,祛邪留途径.

  • 脏寒证治验

    作者:余艳萍

    李某,男,28岁,工人,2000年11月7日诊.患者始因饮食不节复感风寒而发病,发热40℃,恶寒甚,头身痛楚.某医以辛凉解表药"银翘散"加减治之,服2剂病反增剧.后往咸宁市某医院内科住院治疗,肌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发热有所消退,然精神渐差,困顿乏力,亦不饮食,故请数医会诊,一致考虑"肠伤寒"合并肠道出血.即作肥达氏反应检查,结果并不支持.又以输血300 ml但病势仍无好转,愈见危笃,众医束手无策.病者家属要求中医会诊,诊见患者身热不扬,腹部扪之如鼓,小腹疼痛,呻吟不已,小便短少,大便七八日未行,不进粥糜,夜难成寐.舌苔白滑厚腻,脉弦紧,重按无力.此证乃病邪深入少阴,阳气大衰,阴寒内盛的少阴寒化证(脏寒证).因寒水阴气内结为冰霜,腹内阴霾四布,发热虽退但里寒已极.速以通脉四逆汤加味治之.处方:附块18 g,干姜12 g,上肉桂9 g(为末冲服),炙甘草8 g,吴茱萸5 g,茯苓15 g,土炒白术9 g.1剂.

  • 通脉汤对冠心病患者活性氧的影响

    作者:张娟;孙明;周宏研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的氧化应激状态以及通脉汤对活性氧的影响.方法 将41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予常规治疗,消心痛10 mg,3次/d,倍他乐克6.25~12.5 mg,2次/d;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通脉汤治疗(1剂/d),观察3个月,另选择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检测各组血清SOD、MDA、NO、血脂的含量,以及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冠心病患者血清CHO、LDL、MDA显著升高(P<0.01),而SOD、NO水平显著降低(P<0.01);经3个月的治疗后,通脉汤治疗组血清SOD、NO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P<0.01),MDA、CHO、LD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5、P<0.01);常规治疗组血清NO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时体内活性氧升高;通脉汤能降低血清CHO、LDL,升高SOD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着抗氧化的作用.

  • 经方通脉四逆汤临证应用探讨

    作者:曾祥珲;张锦祥;温姗;颜芳;孙良生;黄臻

    通脉四逆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回阳救逆之名方,是备受历代医家推崇的通里散寒、回阳救逆之方剂.其为四逆汤基础上倍干姜并重用生附子而成,意在通寒凝之经脉,挽逆在外、在上欲绝之微阳.由生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其虽方小而药简,但力专而效著,堪称奇制之大剂,救逆之祖方[1].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只有深入把握通脉四逆汤的病机,理清各药的剂量配伍,才能准确、灵活应用四逆汤,在疑难病、危重症的治疗中起到迎刃而解的疗效.

  • 《伤寒论》少阴病寒化证证治举隅

    作者:王学平

    少阴属心肾水火二脏。少阴病病理机转,既可从阴化寒,又可从阳化热。心肾虚衰为其主要特征。病邪直犯少阴或他经病变误治失治,均可损伤心肾而致心肾虚衰。至此阶段,阳气虚衰,阴液不足,全身抵抗力明显下降,稍有差错,则气虚阳脱。故少阴病常为疾病过程中危重阶段,若辨治不明,往往一谬千里。

  • 试述厥证辨治

    作者:操良玉

    厥属急重症,中医辨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试分述之.1 寒厥寒厥为病,以肢体厥冷,唇甲青紫,恶寒蜷卧,神厥欲寐,冷汗出,下利清谷,舌淡,苔滑润,脉沉微细欲绝等为主症,常见于阴寒内盛,阳气衰败,肌体失其温养,是一种全身虚寒性危急重症.治宜急用回阳救逆的参附针20~200ml,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静滴,或饮四逆汤.本证在发病过程中常因素体虚弱,阴盛阳衰的程度不同,可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阴盛格阳证:以"少阴病……下利清谷……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利止脉不出"为特点.辨治时需抓住真寒的本质,识破假热象.治宜先用通脉四逆汤,以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