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血小板预防性输注阈值对血液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 分析血液病患者预防性输注血小板阈值的输注效果与其他影响,为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阈值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两组:通过输注血小板,A组患者维持在≥10×109/L,B组维持在≥20×109/L,比较出血改善情况、输血效果、血小板抗体产生的比例.结果 A组患者输注次数、输注剂量、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B组,但是输注有效例次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患者,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出血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病情稳定、血小板计数低于10 × 109/L且无明显危险因素的血液病患者,采用10×109/L作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是安全的.
-
CELL-DYN Sapphire 血液分析仪的 CD61免疫学法、光学法、电阻抗法在低值血小板计数中的比较与应用
目的:评价和比较CELL-DYN Sapphire血液分析仪的3种检测方法在低值血小板( PLT)检测方面的优劣性。方法选择基础血液病或肿瘤化疗后引起的PLT低于50×109/L 100例,分别使用电阻抗法、光学法和CD61免疫学法3种方法进行 PLT 计数,并与显微镜手工法( MPLT )作比较。运用 SPSS 19.0和 MedCalc V12.7.2.0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和Bland-Altman偏倚分析。结果 ANOVA分析显示,电阻抗法、光学法PLT计数与M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P=0.002),CD61免疫学法与M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5);OPLT和CD61免疫学法与MPLT的相关性较好(分别为slope 1.0,95%CI为0.95~1.06,r=0.946和slope 1.0,95%CI为0.99~1.01,r=0.998),电阻抗法与MPLT的相关性较差(slope 1.27,95%CI为1.10~1.44,r=0.845)。通过偏差分析,电阻抗法、光学法PLT计数比MPLT检测的数值更高(差异均值分别为6.3、1.3),CD61免疫学法与MPLT检测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均值=-0.02)。结论在低值PLT的检测中,电阻抗法与MPLT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差,且结果有明显偏差(偏高);光学法与MPLT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仍存在少量偏差(偏高),但相关性较好;而CD61免疫学法与MPLT均值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好,结果无明显偏差。所以,当临床出现低值病例时,推荐使用CD61免疫学法PLT进行计数。
-
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血小板输注阈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化疗期间血小板输注的阈值. 方法分析本院3年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3除外) 诱导缓解期间出血危险因素、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及临床出血情况. 结果 117例患者诱导缓解化疗178次,共输注机采血小板161次.在患者血小板计数<5×109/L时输注血小板,临床主要出血症状增加. 结论在患者状态稳定情况下,5×109/L作为血小板输注的阈值是安全的,有高危出血因素时(如患者发热>38.5℃或有严重感染或化疗前高白细胞等)血小板输注的阈值应为15×109/L或更高.
-
肝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肝病专科医院患者血小板临床应用的现状,为进一步分析血小板在肝病患者的临床输注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收集某医院2015年1~3月机采血小板输注的所有肝病患者的临床和输血资料,对血小板的输注原因、输注剂量、方式及效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输注血小板的疾病多数为乙肝肝硬化和肝癌,主要输注原因为预防性输注(86.5%),其中介入术前改善凝血功能占30.75%;治疗输注仅占20.31%.输注阈值多为(10~40)×109/L,血小板的输注效果与肝硬化分级无关,介入术前预防性输注剂量增加,术后血小板计数增加,但出血率无明显下降.结论 血小板输注存在不合理现象,急需进一步研究肝病患者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的阈值和剂量.
-
血液病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