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成人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

    作者:杨薇;杜姗姗

    目的 :探讨成人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问卷星网上随机取样的方式,招募成人被试,运用求助状况调查表 、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污名量表 、公众污名量表 、自我效能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测量.结果 :618份有效问卷中:总的专业心理求助行为比率为6%,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31.5%,问题组中进行过专业心理求助行为比率为12.8%.求助行为受心理健康状况 、自我污名 、他人污名 、自我效能 、社会支持因素影响.求助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r=-0.162,P<0.01)和社会支持(r=0.273,P<0.01)正相关.结论 :心理健康状况 、社会支持能够预测成人专业心理求助行为.

  • 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和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

    作者:汤芙蓉;闻永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和心理求助态度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3所高等院校400名大学生,对其施测专业心理求助自我污名量表和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结果: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和心理求助态度在性别、年级和心理求助史等变量存在显著差异.在心理疾病污名得分上男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t =2.546,P<0.05),在心理求助态度总分、耻辱忍受性和人际开放性上女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t=-2.216,-2.740,-2.853;P<0.05);大一学生的心理疾病污名化程度显著高于大四学生(F=3.627,P<0.05),大四学生在求助态度总分上及其各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级学生(F=12.313,P<0.001);有专业心理求助经历的大学生在求助态度总分和自我认知维度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无专业心理求助经历的大学生(t =2.335,2.703;P<0.05);求助态度总分及其各个维度与心理疾病污名存在显著负相关(r =-0.295,P<0.05).结论:消除心理疾病污名,提升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积极性,才能帮助大学生度过心理危机.

  • 残疾群体的污名效应及其社会影响

    作者:谢文澜;张林

    污名对残疾群体及其与周边群体的社会交往产生较大影响.污名包括公众污名、自我污名以及连带污名.本文提出“残疾”容易被他人知觉为妨碍群体功能发挥的威胁信息,易在个体认知和信息搜寻中扩大,并形成社会表征从而导致污名的终形成.因而,对残疾群体污名效应的干预要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共同开展.

  • 心理疾病污名对地震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影响

    作者:汤芙蓉;汤华军

    公众对心理疾病患者的负面评价、偏见和歧视以及患者自身对这种消极刻板印象的内化,即心理疾病污名对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有重要的干扰作用.分析心理疾病污名对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探索降低心理疾病污名负面作用的应对策略,以帮助灾区民众维护心理健康.

  • 精神疾病自我污名的研究进展

    作者:汪健健;盛丽娟;彭德珍;赵丽萍

    精神疾病自我污名是精神疾病患者内化公众消极态度形成的自我偏见和歧视的现象,目前成为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对国内外自我污名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回顾,论述了精神疾病自我污名的理论模型、测量工具、相关因素以及干预策略,提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自我污名问题本土化及跨文化研究。

  • 医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及污名的相关调查研究

    作者:吴彦敏;刘明;柳晓燕;杨丽

    目的:研究医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及相关问题,探索并揭示医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和自我污名、公众污名的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某医学院校大四、大五学生共400名,其中男生170名,女生230名,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简化版(ATSPPH-S)、专业心理求助自我污名量表(SSOSH)及专业心理求助公众污名量表(SSRPH)调查,结果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医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较高,较常见的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和焦虑等.(2)医学生寻求专业心理求助率与是否存在心理障碍相关,求助行为和心理障碍是两个密切相关的过程.(3)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与自我污名和社会污名的评价关系密切.求助行为与自我污名和社会污名的评价关系密切.然而求助态度与求助行为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发生求助行为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4)家庭经济状况对寻求专业心理求助行为有影响.结论:医学生对专业心理求助的接纳和使用需要很大的改善和提升,注重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有利于提高人们对心理的认知,从而促进心理求助行为.

  •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污名的内隐测量

    作者:朱婷;胡欣钰;汤泉;李红政;刘旭峰;武圣君

    目的 通过内隐联想测验(IAT)来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内隐自我污名状况.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3月解放军第261医院心理卫生住院部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身心健康正常人66例.通过3个独立IAT(刻板印象、自我图式、自我身份认同)来测量患者组与对照组的内隐自我污名.结果 患者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婚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刻板印象IAT中,患者组被试内隐效应得分为0.81±0.33;自我图式IAT中,患者组被试内隐效应得分为-0.38±0.24;自我身份认同IAT中,患者组被试内隐效应得分为-0.21±0.28.患者组与对照组对精神疾病刻板印象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对自己的积极评价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患者组对白己身心健康的身份认同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负性刻板印象,没有消极的自我图式及精神疾病的身份认同,即患者没有内隐自我污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消极的自我图式、精神疾病的自我身份认同比对照组高.

  • 心理疾病患者自我污名对自尊和社会支持的影响

    作者:刘方芳;祝卓宏

    目的 探究心理疾病患者的自我污名对自尊水平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 将心理疾病内化污名量表(ISMI),自尊量表(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编制成一张问卷,选取济南、天津、哈尔滨3个医院共109名心理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运用spss18.0进行分析.结果 分别用总体自我污名和自我污名的五个维度为自变量对自尊水平做回归,建立方程Y=4.585-0.722x(F=59.508,P<0.001)和y=4.470-0.388x1+0.813x2-0.198x3-0.064x4-0.192x5(F=16.609,P<0.001),发现自我污名对自尊水平有负面影响,其中自我疏离因子的显著性意义强,其次是社交回避和无能感知,逃避现实和歧视体验对自尊的影响不显著;分别用总体自我污名和自我污名的五个维度为自变量对社会支持做回归,建立方程Y=3.710-0.354x(F=9.116,P<0.01)和Y=3.474-0.391x1 +0.301x2+0.047x3+0.102x4-0.301x5 (F=5.695,P<0.001),发现自我污名对社会支持有负面影响,其中自我疏离因子显著性意义强,其次是社交回避、歧视体验,而逃避现实和无能感知对社会支持的影响不显著.结论 心理疾病患者自我污名对自尊和社会支持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 居家式康复模式对精神分裂症自我污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作者:蔡景泉;李文秀;王东生;肖雪;李阳;杨波;刘世杰;黄彬;李瑛

    目的:拟通过对比住院康复、居家式康复及社区康复来探讨居家式康复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污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住院康复组、居家式康复组及社区康复组各30例,在不同场所进行相同内容和流程的康复训练,分别在康复前及3个月的康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心理疾病内化污名自评量表(ISMI)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3组患者的 ISMI及 SQL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后,3组患者 ISMI及 SQL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居家康复组 SQLS评分显著低于社区康复组(P<0.05),社区康复组显著低于住院康复组(P<0.05);ISMI评分比较,居家式康复组与社区康复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此两组 ISMI 评分均高于住院康复组(均P<0.05).结论:居家式康复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污名水平及提高其生活质量.

  • 大学生对普通高校求职者工作能力的内隐污名:来自SEB的证据

    作者:沈潘艳;辛勇;兰继军

    目的:考察重点高校大学生对普通高校求职者是否存在工作能力的内隐公众污名,同时考察普通高校大学生对自身工作能力是否存在内隐自我污名.方法:采用刻板解释偏差测量问卷对106名重点高校学生和81名普通高校学生进行测量.结果:重点高校大学生和普通高校大学生均对普通高校求职者工作能力强的行为做了更多的解释;他们倾向于将普通高校求职者工作能力强的行为归因为外部因素,将其工作能力弱的行为归因为内部因素,对重点高校求职者行为的归因正好与普通高校求职者相反.结论:重点高校大学生对普通高校求职者存在工作能力的内隐公众污名,普通高校大学生对自身工作能力存在内隐自我污名.

  • 心理疾病自我污名:心理康复的一个高危因子

    作者:岳童;王晓刚;黄希庭

    心理疾病自我污名是心理疾病患者内化公众的消极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形成自我偏见和歧视的现象.心理疾病自我污名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是心理康复过程中的一个高危因子.自我污名可能是通过引发患者的消极认知、负面情感和自我歧视行为来危及心理康复过程的.对自我污名的干预应针对患者和社会公众分别加以实施.未来可以从理论构建、测量工具和干预措施的改进,以及去污名与心理康复的融合等方面展开自我污名本土化的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