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学生冲动性、文化取向对饮酒行为的影响

    作者:王静诗;张澜

    目的 了解大学生冲动性、内隐与外显文化取向与饮酒行为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程序和冲动性、文化取向量表,对6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规律饮酒者、非饮酒者与偶尔饮酒者的内隐文化取向得分分别为(-65.46±155.00)、(186.86±337.04)、(150.32±225.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5,P<0.05);规律饮酒者、非饮酒者与偶尔饮酒者的冲动性得分分别为(72.75±5.63)、(63.89±6.56)、(66.75±7.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4,P<0.05);内隐文化取向与饮酒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r=-0.29,P<0.05),冲动性与饮酒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r=0.33,P<0.05),运动冲动性与内隐文化取向效应值可以预测饮酒行为.结论 大学生冲动性对饮酒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内隐文化取向对饮酒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 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女大学生的内隐食物态度

    作者:胡彬;包盛楠;冯成志

    目的 通过内隐联想测验探讨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和非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的内隐食物态度差异.方法 采用异常进食行为问卷及开放式问卷,筛选出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和非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测量其对食物的内隐态度.结果 ①与非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相比、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总分(t=29.91,P<0.001)、心理症状雏度(t=25.18,P<0.001)、节食与补偿行为维度(t=10.59,P<0.001)、暴食行为维度(t=6.42,P<0.001)差异均显著;②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与非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实际体重指数(BMI)差异显著(t=4.71,P<0.001),理想BMI差异不显著(t=0.61,P>0.05);③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与非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对不同食物的内隐态度差异呈边缘性显著(P=0.06).结论 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和非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对不同热量食物的内隐态度差异显著.

  • 大学生人际归因与自尊的相关研究

    作者:胡艳军;赵莹

    目的 探讨大学生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人际归因的关系.方法 使用内隐联想测验(LAT)程序、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及MMCS量表中的人际关系分量表对7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相关不显著;无论人际关系成功或者失败,外显自尊水平高的男大学生更倾向于进行外归因;外显自尊水平高的女大学生倾向于将人际的成功或失败归结为个人的努力,而内隐自尊水平高的女大学生则倾向于将成功归结为个人的能力.结论 自尊水平不同的男女大学生在对人际关系归因方面是不同的.

  •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关系研究

    作者:张索玲;张丽华

    目的 探讨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的关系.方法 对40名大学生施测内隐联想测验,同时填答自尊量表和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结果 ①大学生存在内隐自尊效应;②外控总分与大学生外显自尊呈显著负相关;在成功事件上内控总分与其内隐自尊呈显著正相关;③高、低外显自尊大学生在外控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高内隐自尊组大学生在能力、努力因素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低内隐自尊组.结论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均有密切关系.

  • 不同情境下大学生移情与内隐利他行为的关系

    作者:曹衍淼;王美萍;常淑敏

    目的 探讨不同情境(安全情境、危险情境)下大学生移情能力与内隐利他行为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2×2混合设计,综合运用问卷法和内隐联想测验(IAT),以高低移情组大学生为被试进行实验,对比不同情境刺激下大学生内隐利他行为的差异.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在安全情境下,高移情者的内隐利他行为显著高于低移情者(F(1,49)=18.11,P<0.001);在危险情境下,高移情者与低移情者的内隐利他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个体的内隐利他行为受到个体本身移情素质和外部环境危险性的影响,相比高移情者,低移情者内隐利他联结网络的启动阈值可能较高且对环境更不敏感,只有在较强的环境刺激下才会表现出利他行为.

  • 大学毕业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

    作者:牛凯宁;郑满利

    目的:探讨大学毕业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方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中文版和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对洛阳师范学院50名大四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水平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31.10±3.53,0.20±0.10),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不相关(r=0.19,P>0.05);②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困难处于中等水平(2.61±0.47);③外显自尊水平与职业决策困难存在显著负相关(r =-0.49,P<0.01),且对职业决策困难有显著的预测作用(f=-3.86,P<0.01);④内隐自尊与职业决策困难不相关(P>0.05).结论:大学毕业生的外显自尊水平对职业决策困难有重要影响,提高大学毕业生外显自尊水平有助于减少职业决策困难.

  • 不道德行为产生后的道德自我评价

    作者:杨小君;张羽璇;雷霞

    目的:探究人们在产生不道德行为后的道德自我评价特点.方法:通过操控想像启动范式,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诚实-谦逊量表测量被试的道德自我评价.结果:两种实验条件中的相容任务反应时都要显著短于不相容任务反应时(实验组:t=-13.42,P<0.01;控制组:t=-12.85,P<0.01);相较于常规行为组被试,不道德行为组被试表现出更消极的内隐道德自我评价(t=-2.05,P<0.05,d=-0.55),而两组在外显测量上的道德自我评价不存在显著差异(t=-1.03,P=0.31,d=-0.28);两种实验条件中的内隐道德自我评价和外显道德自我评价都不存在显著相关(实验组:r=-0.308,P>0.05;控制组:r=-0.003,P>0.05).结论:人们的道德自我评价存在积极倾向,即人们总是积极看待自我与道德相关的品质;不道德行为产生后的道德自我评价存在内隐倾向;人们的内隐道德自我评价和外显道德自我评价存在分离现象.

  • 家庭环境与大学生对家的内隐态度的相关性

    作者:雷婷;李培培

    目的:探究家庭环境与大学生对家的内隐态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S-CV)中部分维度和内隐联想测验( IAT),对153名陕西省在校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及其对家的内隐态度进行研究。结果①在对家的内隐态度IAT测验上,大学生对家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正向的(χ2=129.117,P<0.001);②不同性别及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对家的内隐态度没有显著差异;③大学生对家的内隐态度与家庭环境各分量表中的亲密性呈显著正相关(r=0.207,P<0.05),与矛盾性呈显著负相关(r=-0.263,P<0.01);④大学生对家的内隐态度与家庭关系维度呈正相关(r=0.218,P<0.05)。结论大学生对家的态度总体呈积极正向,且与家庭环境存在一定关系。

  • 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晖

    目的 探讨研究生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学业拖延的关系.方法 随机招募110名研究生进行内隐联想测验、Rosenberg的自尊量表和硕士研究生学业拖延倾向的测试.结果 ①研究生存在内隐自尊效应(t=15.13,P=0.00);②高、低外显自尊组在学业拖延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t=2.25,P=0.03),高、低内隐自尊组在学业拖延倾向上差异不显著;③外显自尊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r=-0.23,P<0.05),内隐自尊与学业拖延相关不显著;④外显自尊能够显著预测学业拖延(t=6.91,P=0.00),内隐自尊不能预测学业拖延.结论 学业拖延与外显自尊关系密切,与内隐自尊无关.

  • 研究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作者:张艳;任长苓;姜茜;张伟娜;吕勇

    目的 考察研究生内隐、外显幸福感及学业成败归因特点,进而探讨研究生学业成败归因与内隐、外显幸福感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CS)、<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以及内隐联想测验(IAT)对64名研究生进行测验.结果 ①外显、内隐幸福感是相对独立的结构;②研究生外显、内隐幸福感均无显著性别差异;③在进行学业成败归因时具有显著性别差异,男生较女生更容易进行内归因;④当学业失败时,外显幸福感高的人更倾向归因于情境因素(r=0.25);内隐幸福感中情感体验消极的人更倾向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r=-0.31).结论 研究生学业成败归因与其外显、内隐幸福感存在联系.

  • 网络成瘾大学生社会自我概念中的认知偏差

    作者:朱鸿健;赵小军;孙玉伟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社会自我概念存在的认知偏差.方法 随机选取某师范学院28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范式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 ①在自我评价实验中,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网络成瘾者在不同联合任务中反应时无显著差异(F=0.219,P>0.05);②在行动度测试中,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网络成瘾者在不同联合任务中反应时无显著差异(F=0.529,P>0.05).结论 网络成瘾大学生对社会自我概念的自我评价中存在认知偏差,对自我行动度的评价也存在认知偏差.

  • 大学生外显、内隐自信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作者:何华敏;胡媛艳;周小梅

    目的 探讨大学生外显、内隐自信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个人评价问卷(PEI)和内隐联想测验(IAT),分别对120名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外显、内隐自信进行测量.结果 ①内隐自信效应存在,即个体有将自我概念与自信类的特征概念相联系的倾向(P<0.01);②男生与女生的外显自信存在显著差异(t=-3.971,P<0.001),内隐自信不存在显著差异;③父母情感温暖、父亲过度保护与个体外显自信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母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与外显自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而各因子与个体内隐自信无显著相关.结论 ①大学生内隐与外显自信为2个独立的系统;②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外显自信关系较为密切,与内隐自信关系相对独立.

  • 大学生对残疾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测量与比较

    作者:马子媛;张殿君;王俊刚

    目的 探讨大学生对残疾人的真实态度.方法 采用了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量表和IAT内隐联想测验将56名大学生对残疾人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进行了测量并做了比较.结果 大学生对残疾人持积极态度,但存在内隐效应(t=18.676,P<0.001).结论 大学生对残疾人持有积极的外显态度,但也存在隐性偏见.

  • 内隐联想测验在精神障碍中的应用

    作者:徐辕虹;李春波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是以反应时为基础间接测量内隐认知的方法.作为一个良好的内隐测量工具,IAT不仅在内隐社会认知研究中被广泛使用,近年来在精神障碍研究中的应用亦逐渐增多.通过IAT对精神障碍患者内隐认知层面进行测量,对进一步了解探索精神病理学机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内隐自尊测量的“内隐”特性的质疑

    作者:李文涛;张林

    内隐自尊自从提出以来其测量的方法就引起人们大量的关注与争议.本文从内隐自尊的概念和操作定义入手,就内隐自尊测量的内隐特性是否是无意识的以及内隐自尊测量方法是否纯粹是基于“与自我联结”强度大小的角度,对内隐自尊测量方法内隐特性的假设提出了质疑,并在深入分析目前内隐自尊测量方法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未来内隐自尊测量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军事心理学视野中的内隐联想测验

    作者:吴志鹏;高旭辰;李川云

    目的 探讨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在军事心理学领城的应用.方法 结合军队的需要,对内隐联想测验的理论和原理进行介绍,并整理其性能及应用的新进展.结果 相对其它测量方法,内隐联想测验在军人价值观测量方面应用有很强的优势.结论 该方法在我军技术岗位和重要领城军官选拔中的价值取向等空白测量领域会产生的重要作用.

  • 大学生内隐成就动机的比较研究

    作者:魏萍

    目的 考察大学生内隐成就动机的存在,分析和比较大学生内隐成就动机的差异.方法 应用IAT测验测试了32名被试,从性别、文理、年级和学历角度研究大学生的内隐成就动机.结果 ①相容事件反应时比不相容事件反应时短,并达到了显著性水平(t=21.478,P=0.000);②大学生内隐成就动机在性别、文理上差异不显著(t=-0.936和-1.76,P=0.359和0.861);③大学生内隐成就动机在学历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t=-4.617和F=14.223,P=0.00).结论 内隐成就动机是客观存在的,在学历和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 想象对大学生内隐自我价值感的影响

    作者:纪伟标;王玲;莫宏媛;刘菁菁;程云玮

    目的 探讨3种想象条件和无想象条件对大学生内隐自我价值感的影响.方法 对96名大学生进行内隐自我价值感IAT测验并完成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结果 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系统具有积极性和稳定性特征,性别和年级对外显和内隐价值感均无显著性的影响;IAT效应的想象条件主效应显著(F=4.21,P<0.01),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消极想象对IAT效应有显著的减弱作用(P<0.05);内隐与外显自我价值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两者间仅存在低相关,相关系数-0.157~-0.058(P>0.05).结论 想象在内隐自我的研究中是一个有价值的策略,能有效地调节个体的内隐自我认知.

  •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

    作者:韦令华;韦义平

    目的 考察大学生的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的基本状况以及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的关系.方法 对61名大学生进行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测试与内隐联想测验.结果 大学生内、外控得分差异显著(t=7.766,P<0.001);大学生内隐自尊效应显著(t=-11.175,P<0.001);大学生内隐自尊与归因的总体情况呈显著负相关(r=0.317,P<0.05),与成功事件的内控归因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450,P<0.001);努力(t=2.076,P<0.05)和能力因素(t=2.261,P<0.05)高分组的内隐自尊高于低分组.结论 大学生倾向于做内控归因,并且内隐自尊呈积极状态;大学生越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内在因素,其内隐自尊越高;高内控归因水平的大学生内隐自尊体验高,而外控归因水平高低不影响大学生内隐自尊水平的变化,反映着大学生自我认知的成熟.

  • 内隐职业刻板印象及其信息加工机制的研究

    作者:刘航

    目的 探讨内隐职业刻板印象、内隐职业偏爱及其加工机制,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和在职人员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方法 内隐联想测验和纸笔版反应与不反应联想任务.结果 ①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0.649,P=0.424),任务主效应显著(F=1141.930,P=0.000),性别和任务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0.109,P=0.743);②专业技术组被试(t=-41.708,P=0.000)和服务组被试(t=-19.499,P=0.000)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都大于相容任务的反应时,且差异显著;③认知资源主效应不显著(F=2.546,P=0.116),组块主效应显著(F= 84.975,P=0.000),认知资源和组块的交互作用显著(F=9.714,P=0.000).结论 存在内隐职业刻板印象和职业刻板偏爱;职业刻板印象的信息加工是自动化的,遵循图式过滤器模型.

5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