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学生归因方式、创新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关系

    作者:孙阳;纪伟

    目的:考查大学生归因方式、创新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关系.方法:选取178名农业院校大学生,采用学业成就归因量表、创新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与能力、努力呈显著正相关(r=0.204,P<0.01;r=0.179,P<0.05),与运气呈显著负相关(r=-0.173,P<0.05);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能力、努力和创新自我效能感均成显著正相关(r=0.278,r=0.305,r=0.263,Ps<0.001);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能力、努力和创新自我效能感均能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结论:归因方式、创新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预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 大学生创新效能感与心理归因的关系

    作者:朱楠楠;孙国庆

    目的:分析大学生创新效能感与心理归因的基本状况和二者关系,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方法:采用“创新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归因量表”对13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应用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生创新效能感总分、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女生(=2.796,P<0.01;t=2.550,P<0.05).高年级大学生能力和努力得分显著高于低年级大学生(t=3.958,P<0.001;t =2.400,P<0.05).大学生创新效能感总分与能力(r=0.202,P<0.05)、努力(r=0.241,P<0.01)、内归因(r =0.282,P<0.001)和归因总分(r=-0.209,P<0.05)均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创新效能感和心理归因彼此相互联系,是当今我国大学生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重要心理资源.我国高校应注意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 大学生个性成熟度与归因方式的相关分析

    作者:马方圆;段晓琛;王晓英

    目的:以某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个性成熟度和归因方式进行研究并且对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采用个性成熟度量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个性成熟度处于中等水平;不论是在学业成就或是在人际关系上,大学生都更倾向于归因为自己是否努力;大学生个性成熟度与学业成就的努力归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t=0.309,P<0.01),与情境归因存在显著负相关(t=-0.218,P<0.05),与运气归因存在显著负相关(t=-0.248,P<0.05).结论:学业成就中的努力归因、情境归因、运气归因与个性成熟度存在相关关系.

  •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归因方式的比较

    作者:孙聪;张宁;杨华;王纯

    目的 探索抑郁症患者治疗后归因方式的变化.方法 选取62名住院抑郁症患者,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前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归因方式问卷(ASQ)的测评.同时选取58名无抑郁病史者作为对照组,测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归因方式问卷(ASQ).结果 ①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水平与ASQ得分相关显著(SDS,r=-0.54,P<0.01;HAMD,r=-0.38,P<0.01);②抑郁症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抑郁状况显著改善(SDS,t=21.43,P<0.01;HAMD,t=28.19,P<0.01);③抑郁症组治疗后ASQ得分有所提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t=-1.62,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负性归因方式在治疗后有所改善,但改善不明显,治疗后与对照组差异依然显著.归因方式并非抑郁症的伴随症状,而是抑郁者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且具有可变性的类特质.

  •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燕;马宁

    目的 研究大学生归因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归因方式问卷(ASQ)对248名16~22岁的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具有悲观归因方式的大学生与乐观归因方式的大学生相比,回忆出较多的过度保护,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较少的情感温暖,悲观的归因方式与父母的偏爱无明显关系.结论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早期教养方式有明显相关.

  •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关系研究

    作者:张索玲;张丽华

    目的 探讨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的关系.方法 对40名大学生施测内隐联想测验,同时填答自尊量表和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结果 ①大学生存在内隐自尊效应;②外控总分与大学生外显自尊呈显著负相关;在成功事件上内控总分与其内隐自尊呈显著正相关;③高、低外显自尊大学生在外控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高内隐自尊组大学生在能力、努力因素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低内隐自尊组.结论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均有密切关系.

  • 西南地区大学生归因方式研究

    作者:王树涛

    目的 了解西南地区大学生归因方式现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归因方式问卷对西南地区1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西南地区大学生存在问题,对于负性事件倾向于整体、不可控的归因;归因方式存在学科的显著差异.结论 需要改进大学生归因方式,优化归因策略.

  • 抑郁与归因方式关系研究

    作者:戴琴;冯正直;戴勤素

    目的 为了探讨不同抑郁状态个体的归因方式.方法 本研究以贝克抑郁量表(BDI)、自评抑郁量表(SDS)、CCMD-3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为工具筛选出了79名正常对照组、170名抑郁情绪组、24名抑郁康复组和24名抑郁患者组成员,所有被试完成归因方式问卷测量.结果 发现归因方式备因子与抑郁得分显著相关,负性分与抑郁得分正相关,其余因子与抑郁得分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059~0.239之间;4组被试的归因方式各因了分有显著差异(F=6.019,F=7.410,F=24.997,F=18.514.F=16.023,F=6.095,F=5.148,F=36.540.F=6.841.P<0.01),抑郁患者组和抑郁康复组在负性分上较高,在其他因子分上较低.除正性分、宿命维度和全面维度外,其余因子均为抑郁患者组和抑郁康复组与正常对照组、抑郁情绪组之间有显著差别(P<0.05);不同归因方式得分时抑郁得分(BDI)有显著差异(F=3.425,F=14.568,F=18.285,F=16.782,F=17.358,F=16.919,F=22.854,F=24.815,F=4.334,P<0.05),负性分越低抑郁水平越低,其余因了均为得分越低抑郁水平越高.结论 归因方式与抑郁得分显著相关,消极的归因方式是抑郁的特质特征而非状态特征.

  • 高校应届毕业生核心自我评价、归因方式与就业焦虑的关系

    作者:陈允恩;彭焱;姜宝顺;马威;赵跃;庞楠;李凌;李丽娜

    目的:了解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现状,探讨其核心自我评价、归因方式及就业焦虑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对260名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在人口学变量上,农村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总分(t=2.01,P<0.05)、生理行为因子(t=2.57,P<0.01)、主观感受因子(t=2.83,P<0.05)均高于城市应届毕业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就业焦虑与核心自我评价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 =-0.50,P<0.01);③就业焦虑与归因总分(r=0.40,P<0.01)、情境因子(r=0.22,P<0.01)、运气因子(r=0.27,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能力因子(r=-0.43,P<0.01)、努力因子(r=-0.39,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①农村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高于城市应届毕业生;②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时,核心自我评价越高,就业焦虑越低;就业焦虑越高归因方式呈外控倾向、就业焦虑越低归因方式呈内控倾向.

  • 父母自恋人格对初中生亲子冲突归因方式的影响

    作者:刘艳;马红霞;余银;于爽;李雨萌;梁钰芬

    目的:探讨父母自恋人格与初中生在亲子冲突时采取的归因方式的关系,为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提供新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地区初中生及其父母共238对进行问卷调查,中学生完成亲子冲突归因量表,其父母完成自恋人格量表.结果:①不同组别家长自恋人格与初中生亲子冲突归因方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父-子组父亲的权欲、优越感等自恋人格特质与初中男孩亲子冲突时选择多个归因方式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258~0.377,P<0.05或0.01),而父-女组父亲的自恋人格特质与初中女孩亲子冲突归因方式无相关(P>0.05);母-子组母亲的权欲与初中男孩亲子冲突时选择ISU、ESU正相关,母-女组母亲的权欲、优越感、自我钦佩以及自恋人格总体特质与初中女孩的亲子冲突选择EUC归因方式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 =0.264~0.377,P<0.05);③初中生亲子冲突归因方式与其父母自恋人格部分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123~0.196,P<0.05或0.01).结论:初中生在面对亲子冲突时采取的归因方式受父母的自恋人格的影响且父、母亲对初中男孩和女孩的归因方式的影响效果各不同.

  • 大学生依恋现状及其与归因方式、应对方式

    作者:刘博娜;晏碧华

    目的 研究大学生依恋总体状态,进一步探索依恋与归因方式、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归因方式问卷对27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①大学生依恋类型由多到少依次为恐惧型、冷淡型、专注型、安全型;②专业和年级不影响大学生依恋;女生依恋回避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 =-2.43,P<0.05),男生依恋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 =2.39,P<0.05);无恋爱经历的大学生依恋回避得分显著高于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t=-4.75,P<0.001);③回归分析表明,依恋和归因方式对应对方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生依恋总体质量不高,依恋、归因方式、应对方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 大学生坚韧人格、归因方式与学习动机

    作者:刘燊;杨韵

    目的:考察坚韧人格、归因方式与学习动机的关系。方法通过对某师范学院大一至大三18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来研究坚韧人格、归因方式及学习动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挑战(β=0.235,t=2.573,P<0.05)和韧性(β=-0.196,t=-0.763,P<0.05)直接对能力追求有显著影响,挑战(β=0.202,t=2.746,P<0.01)直接对利他取向有显著影响;②整体性对利他取向(β=0.316,t=3.291,P<0.001)、求知兴趣(β=0.151,t=2.04,P<0.05)有正向的预测作用;③归因方式在大学生坚韧人格对学习动机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结论①坚韧人格对大学生学习动机有显著影响;②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③在学习动机不强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培养他们坚韧人格的形成,也需要对归因方式进行一些指导和调整。

  • 大学生创业动机与创业能力关系:归因方式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

    作者:巫程成;闫道武;刘世超;严建雯

    目的:探讨大学生创业动机对创业能力的影响,归因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 MMCS)和创业动机问卷、创业能力问卷对362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①大学生归因方式、创业动机与创业能力之间呈显著相关(r=0.127~0.669;P<0.01);②回归分析显示,能力在创业动机和创业能力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4.0%;③努力对创业动机和创业能力的关系起调节作用(β=0.047,P<0.01)。结论归因方式中介和调节创业动机对创业能力的影响,能力会提高创业动机和创业能力水平,而且努力增强了创业动机对创业能力的关系。

  • 服刑人员与普通群体攻击行为归因方式分析

    作者:熊慧素;潘新圆;陈勇成

    目的:探讨服刑人员与普通群体归因方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从而为预防犯罪和降低服刑人员攻击行为提供建议.方法:采用个体归因方式自陈式问卷和攻击性问卷(AQ),对广西某监狱66名服刑人员和68名普通群体进行调查.结果:服刑人员相比普通群体倾向于对正性和负性事件均做外在的、不持久的、影响局部的归因(t=8.83,-8.73,11.94,-6.69,-2.36,-8.63;P<0.05),服刑人员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得分均高于普通群体(t=21.25,6.38,13.92,12.14;P<0.01).在控制了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和家庭居住地影响的基础上,被试类型仍对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和敌意具有独立预测作用(△R2=0.89,0.51,0.78,0.74;P<0.01).正性事件普遍性归因、正性事件持续性归因、负性事件普遍性归因可有效预测身体攻击54%的变异(F=52.7i,P<0.01),正性事件持续性归因和负性事件普遍性归因可有效预测言语攻击16%的变异(F=13.44,P<0.01),正性事件普遍性归因、正性事件持续性归因和负性事件内外归因可有效预测愤怒41%的变异(F=32.04.P<0.01),正性事件普遍性归因、负性事件普遍性归因、正性事件持续性归因可有效预测敌意45%的变异(F=36.76,P<0.01).结论:与普通群体相比,服刑人员存在归因偏差且攻击性更强.

  • 高中生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的相关性

    作者:顾倩;程乐森;张婧雅;王娜

    目的:探讨高中生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归因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袁和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潍坊市405名高一高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性别在情绪耗竭(t=3.34,P<0.05)、低效能感(t=2.89,P<0.05)、生理耗竭(t=2.03,P<0.05)、学习倦怠(t=3.55,P<0.05)、总分、社会支持(t=-2.26,P<0.05)、内部可控(t=-2.28,P<0.05)上均存在显著差异;②年级间学习倦怠无显著性差异(t=-1.53,P>0.05),在社会支持(t=2.25,P<0.05)和外部可控(t=-2.44,P<0.05)上存在显著性差异;③父亲的文化程度高低对子女的学习倦怠水平产生显著性影响(F=3.055,P<0.05);④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性相关.结论: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性相关,通过检验三者成线性关系,可建立回归方程:学习倦怠=-0.543×社会支持+0.37×归因方式+56.654.

  •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人格特质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作者:周雪雪;孙爱雪;程淑英

    目的 探讨大学生归因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及自身人格特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某高校161名大一到大三学生为被试,对其归因方式、人格特质及父母教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人格特质中精神质分数越高其归因总分越低(r=-0.215,P<0.01),外倾性分数越高其归因总分越高(r=0.180,P<0.05),神经质分数越高其内控归因的分数越高(r=0.284,P<0.01);②父母的惩罚严厉等因子分越高其大学生归因总分越高(r=0.176,0.165,P<0.05;r=0.271,0.241,P<0.01;r=0.280,P<0.001);③父母感情温暖理解因子分越高其大学生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神经质的分数越低(r=-0.160,P<0.05;r=-0.263,-0.264,-0.240,P<0.01),其外倾性分数越高(r=0.199,P<0.05;r=0.230,P<0.01);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分越高其大学生人格特质中精神质和神经质分数越高(r=0.197,0.178,P<0.05;r=0.257,0.208.0.268,0.267,0.299,P<0.01).结论 大学生倾性人格特质及父母的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等教养方式易形成外控型归因方式,而高精神质的人格特质易形成内控型归因方式.

  •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其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

    作者:蒋怀滨;林良章;吴雪梅

    目的 探索幼儿教师职业怠倦现状及其与归因方式的关系.方法 运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和心理控制源量表(IPCS)对福州地区227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①福州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总分高于平均水平的比率为33%;②教龄、婚姻状况、所教班级性质和班级规模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有一定影响;③归因方式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有显著相关,同时,归因方式的内控性和有势力的他人这2个维度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结论 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引起足够重视并从归因角度降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

  • 网络成瘾青少年归因方式与非适应性认知述评

    作者:卢志铭;王国强

    以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为基础,述评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归因方式与非适应性认知及其关系,进行分析与总结.网瘾青少年的归因方式有其自身特点,并存在严重的非适应性认知,个体成瘾机制与其归因方式及非适应性认知(包括低水平自尊和低水平自我效能感)关系密切.纠正、改善网瘾青少年的归因方式和非适应性认知有助网瘾症状的改善.

  •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

    作者:韦令华;韦义平

    目的 考察大学生的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的基本状况以及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的关系.方法 对61名大学生进行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测试与内隐联想测验.结果 大学生内、外控得分差异显著(t=7.766,P<0.001);大学生内隐自尊效应显著(t=-11.175,P<0.001);大学生内隐自尊与归因的总体情况呈显著负相关(r=0.317,P<0.05),与成功事件的内控归因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450,P<0.001);努力(t=2.076,P<0.05)和能力因素(t=2.261,P<0.05)高分组的内隐自尊高于低分组.结论 大学生倾向于做内控归因,并且内隐自尊呈积极状态;大学生越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内在因素,其内隐自尊越高;高内控归因水平的大学生内隐自尊体验高,而外控归因水平高低不影响大学生内隐自尊水平的变化,反映着大学生自我认知的成熟.

  • 自恋与归因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作者:严顺琴;张宁

    目的 探讨自恋与归因方式、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14名大学生进行自恋人格问卷(NPI)、归因方式问卷(ASQ)、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测评.结果 ①高、低自恋者在归因方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5.12,P<0.001);②自恋与整体归因(r=0.199,P<0.01)、人际事件归因(r=0.215,P<0.01)、成就事件归因(r=0.138,P<0.01)以及归因的内外维度(r=0.185,P<0.01)、持续维度(r=0.151,P<0.01)、普遍维度(r=0.166,P<0.01)都显著性正相关;③高、低自恋者在心理异常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均没有表现出差异性;④自恋总分与心理异常总体上无显著性相关,仅与人际敏感(r =-0.108,P<0.01)、恐怖(r=-0.119,P<0.05)两个因子显著性负相关.结论 自恋者自我服务的归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心理健康;自恋的权欲、优越感、自我钦羡3个因子与心理健康相联系,代表自恋的适应方面;特权感因子则与病态心理相联系,是自恋的不适应方面.

7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