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成人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

    作者:杨薇;杜姗姗

    目的 :探讨成人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问卷星网上随机取样的方式,招募成人被试,运用求助状况调查表 、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污名量表 、公众污名量表 、自我效能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测量.结果 :618份有效问卷中:总的专业心理求助行为比率为6%,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31.5%,问题组中进行过专业心理求助行为比率为12.8%.求助行为受心理健康状况 、自我污名 、他人污名 、自我效能 、社会支持因素影响.求助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r=-0.162,P<0.01)和社会支持(r=0.273,P<0.01)正相关.结论 :心理健康状况 、社会支持能够预测成人专业心理求助行为.

  • 残疾群体的污名效应及其社会影响

    作者:谢文澜;张林

    污名对残疾群体及其与周边群体的社会交往产生较大影响.污名包括公众污名、自我污名以及连带污名.本文提出“残疾”容易被他人知觉为妨碍群体功能发挥的威胁信息,易在个体认知和信息搜寻中扩大,并形成社会表征从而导致污名的终形成.因而,对残疾群体污名效应的干预要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共同开展.

  • 心理疾病污名对地震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影响

    作者:汤芙蓉;汤华军

    公众对心理疾病患者的负面评价、偏见和歧视以及患者自身对这种消极刻板印象的内化,即心理疾病污名对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有重要的干扰作用.分析心理疾病污名对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探索降低心理疾病污名负面作用的应对策略,以帮助灾区民众维护心理健康.

  • 医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及污名的相关调查研究

    作者:吴彦敏;刘明;柳晓燕;杨丽

    目的:研究医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及相关问题,探索并揭示医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和自我污名、公众污名的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某医学院校大四、大五学生共400名,其中男生170名,女生230名,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简化版(ATSPPH-S)、专业心理求助自我污名量表(SSOSH)及专业心理求助公众污名量表(SSRPH)调查,结果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医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较高,较常见的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和焦虑等.(2)医学生寻求专业心理求助率与是否存在心理障碍相关,求助行为和心理障碍是两个密切相关的过程.(3)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与自我污名和社会污名的评价关系密切.求助行为与自我污名和社会污名的评价关系密切.然而求助态度与求助行为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发生求助行为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4)家庭经济状况对寻求专业心理求助行为有影响.结论:医学生对专业心理求助的接纳和使用需要很大的改善和提升,注重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有利于提高人们对心理的认知,从而促进心理求助行为.

  • 学习精神科护理学对学生精神病公众污名影响的研究

    作者:潘玲;金湘东;胡倩;王晶晶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理学课程学习在改善护理专业学生对精神病公众污名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招募130名即将进入精神科护理学课程学习的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课程学习前后采用问卷收集护理专业学生对精神病公众污名、与精神病患者社交距离及为精神病患者服务意愿的得分.结果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学习前后,护理专业学生对精神病患者接纳情况、与患者的社交距离及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意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可以促进护理专业学生接纳精神病患者、降低与患者的社交距离及提高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意愿,但并不能改善护理专业学生对精神病污名的态度.

  • 精神疾病公众污名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银佳;黄国展;唐晓丹;莫煊

    总结关于国内外精神疾病公众污名的研究成果,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精神疾病公众污名的研究提供参考.

  • 叙事护理教学对护理本科生精神病公众污名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剑英;李拴荣;孙玉玺;李颖;张冬红;郭冬梅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教学对护理本科生对精神病公众污名的影响. 方法 将160名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名,实验组采用叙事护理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见习结束后对参加学习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以及精神病公众污名的问卷调查. 结果 实验组精神症状理论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授课后实验组精神病公众污名量表接纳分量表得分显著低于授课前(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叙事护理教学有助于提升护理本科生对精神症状知识的掌握及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接纳程度,可作为有效的精神科临床实践教学形式.

  • 大学生对普通高校求职者工作能力的内隐污名:来自SEB的证据

    作者:沈潘艳;辛勇;兰继军

    目的:考察重点高校大学生对普通高校求职者是否存在工作能力的内隐公众污名,同时考察普通高校大学生对自身工作能力是否存在内隐自我污名.方法:采用刻板解释偏差测量问卷对106名重点高校学生和81名普通高校学生进行测量.结果:重点高校大学生和普通高校大学生均对普通高校求职者工作能力强的行为做了更多的解释;他们倾向于将普通高校求职者工作能力强的行为归因为外部因素,将其工作能力弱的行为归因为内部因素,对重点高校求职者行为的归因正好与普通高校求职者相反.结论:重点高校大学生对普通高校求职者存在工作能力的内隐公众污名,普通高校大学生对自身工作能力存在内隐自我污名.

  • 团体干预在改善护理专业学生对精神病公众污名态度中的效果评价

    作者:刘晓辉;潘玲;曹婧

    目的 评价团体干预在改善护理专业学生对精神病公众污名态度方面的效果.方法 采用类实验性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护理专业在校生110名作为干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名)和观察组(55名),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团体干预,采用精神病公众污名量表和社交距离量表进行评估,比较干预前、干预后0月、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数据结果.结果 时间因素或干预因素引起污名、接纳及社交距离量表得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得分在时间效应和干预效应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结论 团体干预能够改善护理专业学生对精神病患者污名的态度,促进其对患者的接纳及缩短其与患者的社交距离,且干预后态度及行为的改变能够保持一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