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吉林口岸地区主要蜱类及蜱媒病原检测分析

    作者:浦昀;李娟;宋秀环;李宝贵;马承祯;李冰心;杨怀宁

    本研究对吉林省口岸地区主要蜱类进行监测,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新发蜱媒病进行检测.结果共采集蜱类1620只,分属1科3属4种,其中,集安口岸为日本血蜱Haemaphysalis japonica和嗜群血蜱Haemaphysalis concinna 2种,以嗜群血蜱H.concinna为主;延边口岸为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日本血蜱H.japonica和嗜群血蜱H.concinna 3种,以嗜群血蜱H.concinna为主;长白口岸为森林革蜱D.silvarum 和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 2种,以全沟硬蜱I.persulcatus为主.蜱携带病原体检测结果显示,集安口岸嗜群血蜱幼蜱中检测到伽氏疏螺旋体B.garinii和Q热贝氏斯柯氏体C.burnetii 2种病原体,小感染率(MIR)为0.25%;若蜱和成蜱中检测到伽氏疏螺旋体B.garinii、艾氏疏螺旋体B.afzelii和Q热贝氏斯柯氏体C.burnetii 3种病原体,阳性感染率分别为2.08%、0.35%、0.69%.延边口岸嗜群血蜱中检测到伽氏疏螺旋体B.garinii、艾氏疏螺旋体B.afzelii和Q热贝氏斯柯氏体C.burnetii 3种病原体,阳性感染率分别为4.88%、1.63%和1.86%;日本血蜱中,检测到伽氏疏螺旋体B.garinii、Q热贝氏斯柯氏体C.burnetii 和北亚斑点热群立克次体R.sibirica 3种病原体,阳性感染率均为1.85%.长白口岸森林革蜱检测到伽氏疏螺旋体B.garinii、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E.chaffensis、Q热贝氏斯柯氏体C.burnetii、北亚斑点热群立克次体R.sibirica、黑龙江立克次体R.heilongjiangensis 5种病原体,阳性感染率分别为2.56%、5.13%、2.56%、20.51%、7.69%,其中从1只森林革蜱中同时检测出北亚斑点热群立克次体R.sibirica和伽氏疏螺旋体B.garinii的复合感染;在全沟硬蜱中,检测到伽氏疏螺旋体B.garinii、艾氏疏螺旋体B.afzelii、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E.chaffensis、嗜吞噬无形体A.phagocytophilum、微小巴贝西原虫B.microti、双芽巴贝西原虫B.divergens、斑点热群立克次体R.sibirica和黑龙江立克次体R.heilongjiangensis 8种病原体,阳性感染率依次为6.60%、2.90%、2.37%、3.69%、5.28%、1.85%、6.60%、1.58%.由此提示吉林口岸地区蜱类自然感染蜱媒病原存在的证据.

  • 四川巴中市嗜群血蜱发生特点及防制措施

    作者:陈东平;周曼珠;周忆昭

    本文报道了四川省巴中市部分村社嗜群血蜱大发生的情况,并对该虫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发生原因和防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认为以环境防制和化学防制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是提高防制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 嗜群血蜱 发生 控制
  • 长角血蜱、嗜群血蜱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毅;许荣满;张泮河;郭天宇;曹务春

    目的探讨长角血蜱、嗜群血蜱经期传播莱病螺旋体的可能性.方法通过皮下注射KM鼠建立实验感染动物模型,以此阳性感染鼠感染试蜱非感染种群,观察试蜱的感染能力以及以莱姆病螺旋体的保持能力.结果通过剌叮阳性KM鼠,长角血蜱、嗜群血蜱幼蜱饱血后分别获得61.3%、75.0%的阳性感染,但所感染的螺旋体在感染后2d即死亡消解,不能重新获得分离,PCR扩增阳性也只能持续到饱血后8d,幼蜱蜕化为若蜱后,所有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这两种蜱的若蜱也都可通过吸血获得70.0%的检测阳性率,感染后长角血蜱、嗜群血蜱可分别在在饱血后5、10d内保持螺旋体的活性,PCR检测阳性率可延迟至饱血后15d.此后直至蜕化成为成蜱,所有血、蜱检测结果均呈阴性;长角血蜱、嗜群血蜱的不同种群在感染和保持螺旋体能力上表现一致.结论长角血蜱、嗜群血蜱的幼蜱和若蜱虽可以感染莱姆病螺旋体但不能经期传播到下一发育阶段,不具备经期传播能力,作为莱姆病主要媒介的可能性不大.

  • 2008年苍溪县嗜群血蜱流行情况调查

    作者:邓绍生

    目的 为了解苍溪县境内嗜群血蜱的发生、分布特点及对人、畜、禽的危害程度,找出安全高效的毒杀药物,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苍溪县的34个乡镇采取询问、现场查看及回顾调查等方法调查村民有无嗜群血蜱叮刺史;对牲畜、家禽、野外动物采取攀找捉虫;对森林、山坡的灌木草丛及农植物等,采用拖旗法记录被粘嗜群血蜱数.选1:1 000氯戊菊酯、1:2 000毒高氯、1:1 000氟氰菊酯、1:400敌敌畏4种常用杀虫剂分组进行药物毒杀试验,分别记录20只嗜群血蜱全部死亡时间.结果 共调查4 741人,有叮刺史2 552人,叮刺率53.83%;男性叮刺率为41.20%(801/1 943),女性叮刺率为62.60%(1 751/2 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职业人群、不同年龄组人群的叮刺率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野外拖旗2 400 m,平均每米粘嗜群血蜱数2.81只;调查动物923只,有感染血蜱的331只,感染率35.40%;氟氰菊酯、氯戊菊酯对畜、禽、畜棚、禽舍、菜地、农作物、果园、住宅四周毒杀嗜群血蜱安全有效;山坡、森林、灌木丛用1:300~1:400倍兑水浓度敌敌畏毒杀效果佳.结论 嗜群血蜱已遍布苍溪全县乡村,并向周边地区蔓延,危害了村民健康和影响了生产劳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