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更换连接器解决分体式PICC导管堵管的经验

    作者:赵林芳;沈春苗;朱春芳

    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临床的应用日趋广泛,但亦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1],其中导管堵塞是困扰医务人员的主要问题之一,发生率可达21.3%[2].

  • 对30例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病人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胡翠环;孙玉梅;刘洋

    为了使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更好地推广和应用,从病人的角度出发,以问卷的方式, 调查研究PICC的优点和不足.结果显示PICC的优点有:安全、方便和易掌握,带管时间长,能避免频繁扎针的痛苦,保护外周血管,方便各种输液.不足有:不能满足抽血,影响沐浴,换3M贴膜、冲管较麻烦,价格高等.对如何充分发挥PICC的优点,解决不足,提出了几点建议:为了更长时间保留PICC,需用正确的方法冲管和换3M贴膜;指导病人带PICC洗澡的方法,可2人合作经PICC抽血.

  • 超声引导PICC导管尖端异位的临床判断与处理

    作者:朱玉萍;徐红霞;金爱云

    探讨超声检查在预防PICC导管尖端异位中的效果.1507例患者在进行PICC置管时,当导管送至预测长度后应用B超对同侧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进行常规检查,发现异位94例,异位发生率为6.23%,其中异位于同侧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共81例,对导管进行及时调整后,78例复位成功,3例失败.将PICC导管送至预测长度后应用B超对同侧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进行常规检查,有利于提高置管成功率,能及时对异位于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的导管进行处理.

  • 32例上肢静脉障碍致PICC置管困难患者改行中心静脉置管的做法

    作者:胡君娥;龚兵;严妍;徐炎华;胡攀;周志芳;赵东娥

    总结上肢静脉障碍致PICC无法进行时的改进措施.对32例上肢静脉障碍致PICC置管困难的患者改行中心静脉置管,具体做法:准确进行静脉评估,正确做好导管的处理与修剪,置管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并与麻醉医生及超声引导医生密切配合,置管后妥善固定导管.32例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总体成功率均为100%.

  • 1例置入PICC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成功保留导管患者的护理

    作者:张鹍;霍花;颜霞

    总结1例置入PICC后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成功保留PICC导管的临床护理.为患者制订了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严密观察栓塞的临床表现,进行物理及药物治疗,以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终PICC导管功能正常,患者出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 彩超引导联合静脉全身麻醉在不合作患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

    作者:胡君娥;李英;周志芳;胡攀;龚兵;刘江泽

    对31例不合作但需行PICC置管的患儿采用彩超引导联合静脉全身麻醉下置管,其中置管成功30例,成功率96.8%,1例不成功患儿及时中转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成功.

  • 既往重度烧伤史肿瘤患者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及护理

    作者:张雪花;刘芳;程志刚

    报告1例既往重度烧伤史肿瘤患者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方法及护理,包括经瘢痕组织穿刺,血管挛缩后穿刺的处理,PTC-B针单腔中心静脉导管(CVC)导丝在穿刺中的应用,术后穿刺局部护理,导管维护,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等.

  • 中心静脉导管外固定袋在临时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作者:钟静静;刘德慧;李意华

    选择在医院行临时性血液透析,采用中心静脉直头导管置管患者310例,用自制静脉直头导管外固定袋,并对临时导管的稳定性、活动性及导管置入口处皮肤的局部反应进行观察.外固定袋的稳定性及活动性高、导管置入口处皮肤的局部反应明显减少.外固定袋对临时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直头导管的固定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对局部皮肤有一定的保护.

  • 锁骨下静脉导管拔除困难的处理与分析

    作者:赵锐祎;李爱萍;申屠英琴;江南;陈春芳

    报告了1例因锁骨与第一肋骨夹闭致锁骨下静脉导管拔除困难患者的处理.经过胸部X线片定位、科学分析、两次调整体位、加大第一肋骨和锁骨之间的夹角后顺利拔管.

  • PICC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及在肿瘤患儿中的应用

    作者:孙悦

    肿瘤患儿在应用PICC导管的过程中,为了延长导管使用寿命、保证管路通畅和提高舒适度,对218例肿瘤患儿PICC的导管外露长度、固定翼凹槽放置朝向、导管盘绕方法、贴膜区域皮肤保护及导管的固定、自制医用弹力网套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改良,从而避免了导管移位、弯曲折叠的发生,解决了置管肢体皮肤易被压伤的难题.

  • 上腔静脉综合征致PICC非预期拔管的护理体会

    作者:赵林芳;王雅萍

    报告1例上腔静脉综合征导致PICC非预期拔管的护理体会.包括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原因分析、诊断方法及护理对策,认为置管前应通过临床症状的观察及放射检查结果对存在上腔静脉综合征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评估,避免非预期拔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 1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经上肢PICC的护理

    作者:谭慧;谌永毅;袁忠;罗永忠;李旭英;汤新辉

    总结1例肺癌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经上肢PICC导管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置管前由呼吸科医生、肿瘤科医生、放诊科医生、血管通道专科护士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会诊,进行风险评估、可行性分析及知情同意告知;由PICC专科护士实施置管,同时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并做好急救准备和动态监测中心静脉压;置管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预防PICC并发症.通过临床多学科综合治疗和护理,完成4周期化疗后拔出PICC导管.

  • 闭路式双向回血管路在血液透析留置管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陶惠琴;陈剑敏;张弘;朱永健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闭路式双向回血管路在颈内静脉留置双腔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将50例颈内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先采用传统双向回血法回血(传统方法),然后采用闭路式双向回血管路回血法回血(闭式方法),观察两种回血方法操作过程所用的时间,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及进入体内的生理盐水量.结果 闭式方法操作时间少于传统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闭式方法回血不需要停泵,传统方法回血停泵时间长;回血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在两种回血方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回血所需盐水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路式双向回血管路回血法安全、有效,较传统方法操作简单,降低了感染危险性.

  • 上海市5所医院PICC置管流程和执行现状

    作者:张晓菊;汪洋;胡雁;陆箴琦

    目的 了解目前上海市各家医院PICC置管流程管理与执行的现状,为构建PICC置管临床实践指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采用深入访谈法,访谈上海市护理学会认证的5家PICC置管专业护士实训基地的11名关键知情人,进行访谈内容的转录和提炼主题.结果 上海市各家医院的PICC置管流程不尽相同,导管体外测量方法和导管头端位置的定位判断标准不统一,PICC置管护士处理PICC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经验化.结论 PICC置管临床实践流程有待进一步统一和规范.

  • 成人中心静脉置管腔内心电图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郭玲;秦英;王国蓉;江群;王久惠

    目的 探讨在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术中使用腔内心电图行导管头端定位时心电图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提高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临床应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 对2013年6~12月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采用腔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记录置管过程中患者心电图改变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腔内心电图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1475例患者符合研究标准,1428例患者在置管术中获得稳定的腔内心电图,总稳定率为96.8%,CVC导管腔内心电图稳定率99.0%,不同支撑导丝直径的两种PICC导管腔内心电图稳定率分别为94.7%和91.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身高、性别、左右侧、基础P波振幅、置管途径、导管类型与腔内心电图稳定性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途径对腔内心电图稳定性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982,P<0.001).结论 成人中心静脉置管腔内心电图稳定性较高,中心静脉导管(CVC)导管置管术中腔内心电图稳定性优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可通过改善导联装置增强联接稳定性,如设计专用导联夹增加导联性能,增强心电图信号;加强操作技术培训,安排专人操作有利于排除环境及操作干扰,提高腔内心电图稳定性.

  • 肿瘤患者对PICC护理门诊需求的调查分析

    作者:吴清香;范爱飞;丁小容;贾宏;李金华;钟春嫦

    目的 探讨设立PICC护理门诊的必要性.方法 对150例肿瘤患者进行PICC护理门诊需求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0.7%调查对象认为医院有必要设立HCC护理门诊,但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对PICC护理门诊服务的需求内容有差异.结论 设立PICC护理门诊是必要的,它可满足出院患者对延续护理服务的需求,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3种颈部静脉阻断方法在预防PICC置管时导管异位的效果比较

    作者:胡倩;宋敏;李雪玉;刘洪岩;郑振东;谢晓冬;周丽娟

    目的 观察3种不同阻断颈部静脉的方法对预防PICC置管时发生颈部异位的作用.方法 将480例拟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60例,A组在送管时采用传统的偏头法,B组让助手协助采用指压法,C组让助手采用按压器法以阻断颈内、颈外静脉.置管后比较3组患者导管异位率.结果 3组首次穿刺颈部静脉异位率及总异位率比较,C组异位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按压器阻断颈部静脉的方法较指压法和偏头法更能有效预防PICC导管异位至颈部静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呼吸配合在减少PICC置管异位中的应用

    作者:袁丽;陆勤美;王翠兰;许容芳

    目的 探讨恰当的呼吸配合对减少PICC置管术中导管异位的效果.方法 选择250例需行PICC置管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7例、对照组1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操作,观察组将常规置管操作中的患者侧头配合改为呼吸配合,术后统计PICC异位部位及对应例数,对比组间异位发生率.结果 共发生16例导管异位,观察组2例,发生率1.57%;对照组14例,发生率11.38%;两组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33,P<0.01),其中两组颈内静脉异位、腋静脉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0、4.197,P均<0.05),两组胸廓内静脉异位、奇静脉异位、锁骨下静脉返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ICC置管操作中,患者恰当的呼吸配合可显著降低术中导管异位发生率,对降低颈内静脉异位、腋静脉异位的效果突出.

  • PICC置管及维护专项护理成本研究

    作者:刘芳;方少梅;叶诗敏;邱丽文

    目的 证实PICC置管及维护项目所投入的实际护理成本与现行收费之间的偏差,为护理劳动价值得到合理补偿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用项目成本阶梯分摊法,对PICC置管106例次及置管后维护145例次实际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测量、归集、统计,对实际投入护理成本进行核算,与现行PICC置管及维护的收费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单项次PICC置管成本(2259.99±30.99)元,比现行收费标准1532.79元高727.20元(33%),单项次维护成本(61.96±5.23)元,比现行收费标准38.71元高23.52元(38%).结论现行PICC置管及维护专项护理技术收费价格严重偏离实际投入护理成本,护理服务价值未能得到应有的补偿和体现.

  • PICC置管长度测量卡尺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雷国华;王秀华;王秀军

    目的 推导成人PICC置管的佳体内留置长度.方法 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在肿瘤内科应用常规测量长度方法行PICC留置术共547例(传统组),其中有367例PICC导管尖端置入上腔静脉中下段.通过分析这367例患者的PICC置管档案,推导出PICC体内留置长度的测算方法.为了方便临床应用,我们将计算出的成人PICC体内留置长度设计成PICC长度测量卡尺.于2008年2月至2009年8月,在肿瘤内科应用此卡尺留置PICC导管共235例(卡尺组).结果 传统组PICC置入上腔静脉中下段的准确率为67.1%,卡尺组准确率为90.6%,卡尺组准确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自行设计的PICC长度卡尺测量置管长度的方法可提高PICC置入上腔静脉中下段的准确率.

1145 条记录 9/58 页 « 12...6789101112...575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