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探析

    作者:张红芳

    目的 观察分析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11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n=55)及乙组(n=55),甲组患者进行末梢血采集,乙组患者采用静脉血采集,对两组患者血常规检验项目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在WBC、RBC、PLT、Hb、HCT指标方面,甲组和乙组患者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HC、MCH、MCV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静脉血采集可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优于末梢血采集,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李斌

    目的 分析并讨论不同的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100例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体检时间为2013年6月~2015年6月,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末梢血和静脉血,末梢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静脉血液标本作为实验组.对对照组以及实验组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明显更准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采血方法会对患者的血常规检验造成影响,静脉血的稳定性优于末梢血.

  •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镜下复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

    作者:左彩萍;王彩娟;耿宝谦

    目的 了解血细胞形态学镜下复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标本来自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9月期间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液.从中抽取200例受检结果提示为异常的血液标本为A组,另选同期受检后提示结果正常的血液标本200例为B组.所有血液标本均进行血液细胞形态学镜下复检,对其相关资料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归纳,了解该复检手段在血常规检验当中应用的必要性.结果 受检后A组血液标本假阳性率提示为32%,B组血液标本受检后提示假阴性率为4%,而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与血液细胞形态学镜下复检后,提示阳性率达到18%.结论 血常规检验提示血液标本无异常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血细胞形态学镜下复检,对于确保血液样本异常的确认有积极意义,有利于保障患者的受检准确性,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重视与推广.

  •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结果差异分析

    作者:王永昌

    目的: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结果差异.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总共选取200例受检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常规检验,统计并对比三种方式八项参数的均值.结果:血常规检验结果中八项参数通过统计分析计算之后,动脉血和静脉血相比,结果无明显差异,数据未达到统计学差异标准(P>0.05).末梢血和静脉血相比,WBC、RBC、Hct、PLT、Hb的检验结果相对于静脉血均存在明显的下降,数据差异显著,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末梢血的CV值相对于静脉血与动脉血差异显著,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结果差异明显,静脉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当中具备较为突出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临床中血常规常用检验方式,值得推广普及.

  •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乔少彬

    目的:分析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接受血常规检查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的是血细胞分析和血涂片分析,分析后对结果 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乙组的准确率高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满意率效果分析,乙组的满意人数34例,甲组的满意人数25例,乙组的满意率94.4%,甲组的满意率为69.4%,乙组的满意率高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血涂片分析方式,符合当前检验要求,值得推广和实施.

  • 探析临床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式的结果分析

    作者:杨昌元

    目的:探析临床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式的结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于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验的2867份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分为两个组类,一组分为静脉血组,另一组分为末梢血组.一组进行静脉血采集,另一组进行末梢血采集.对比两组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静脉血组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远优于末梢血组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血采集所获得的血常规结果更为精确,误差小,外界影响因素少,出现感染的几率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血常规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周志芳

    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7月接收的贫血患者80例纳入至本次研究中,根据贫血类型将其分为两组,A组(38例)营养不良性贫血,B组(42例)缺铁性贫血,与此同时,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纳入至对照组中,对三组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在Hb、MCH、MCV、RBC/MCV及RBC方面,A组及B组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Hb、MCH、RBC/MCV及RBC方面,A组与B组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组间MCV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贫血鉴别诊断期间,应用血常规检验,可将患者血液各项指标清楚的反应出来,具有较高的贫血诊断价值.

  • 血常规检验应用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武元甲

    目的:探析血常规检验中应用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期间接受血常规检验的80例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组(n=40)、末梢组(n=40).静脉组患者采集静脉血实施血常规检验,末梢组患者采集末梢血实施血常规检验,对两组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在白细胞(WBC)水平方面,静脉组患者显著低于末梢组患者(P<0.05);在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红细胞比容(HCT)、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水平方面,静脉组患者显著高于末梢组患者(P<0.05);在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水平方面,两组患者对比不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检验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与应用.

  • 两种采血方法在血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刘建全;崔军

    目的:研究和探索临床常见的两种采取方法在血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对比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88例健康的人员,按照采血的方法分为使用末梢端采血的对照组94例,选择静脉采血的观察组94例,对比和分析两组人员血小板、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等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静脉采血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含量高于末梢端采血,且红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低于末梢端采血,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结论:两种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静脉采血的检测方法较为准确,能够提供准确真实的数据,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 血常规检验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鉴别诊断的效果分析

    作者:万宇

    目的:研究血常规检验,对糖尿病肾病早期鉴别诊断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共收治5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分为A组和B组.两组均接受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组受检者的诊断效果.结果:与B组比较(血红蛋白Hb、血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除WBC及PLT外,其他检测指标相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早期鉴别诊断中,实行血常规检查,可准确获得患者的血红细胞信息,做好糖尿病肾病的鉴别诊断工作,存在临床方面应用、推广的价值.

  • 对比在血常规检验中进行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

    作者:高建丽

    目的:对比在血常规检验中进行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方法:收集116例采血者,参照组:采集体检者末梢血.研究组:采集体检者静脉血.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更接近与血常规标准范围,与参照组所获得指标进行比较,存在一定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实施末梢血检验和静脉血检验均有一定准确率,但是综合各方面因素而言,静脉血检验准确率更好,值得优先考虑.

  • 血常规检验中运用末梢血与静脉血的对比分析

    作者:牟小燕

    目的:分析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所产生的效果差异.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进行血常规检验100例,依据静脉血采集和末梢血采集分为末梢血组和静脉血组各100例,病情将血液标本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在即时、1h、3h、6h存放后所得出的检测结果做比较.结果:在Hb、RBC、WBC等指标上,静脉血组值均低于末梢血组,p<0.05;以即时检测结果为标准, 3h检测结果中,静脉血个指标没有显著差异,在6h检测结果上,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中间细胞比例提升.结论:血常规检验通过静脉血采集检验的准确性更高,同时血液采集后应在3h内做检测,可以更好的保证准确性.

  • 全血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分析

    作者:李兰云

    目的:研究分析全血标本的温度及其保存时间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相关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常规检查的60名健康人的相关资料,分析血标本检测结果与其保存时间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全血标本的保存时间对HGB、RBC的影响较小,但是MCHC、HCT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出现明显变化.结论:采取静脉血后应立即送检,保证标本能够在2小时后完成检测,若未能及时检测应将其放置在4℃的环境中保存.

  • 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研究

    作者:赵健宇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进行血常规检验的60例健康受检者,每人分别同期进行静脉血和末梢血的采集,比较两种血液样本的检查结果.结果:经配对t检验,60名受检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中除MCH外,其余7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静脉血的重复性明显优于末梢血(P<0.01).结论:与末梢血相比,静脉血的检验结果更准确且稳定,血常规检验中应尽量使用静脉采血.

  • 临床检验中血液分析仪使用的体会

    作者:刘承巨;李明芬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血液细胞分析仪已成为血常规分析的重要手段,无论是镜检,还是使用血液分析仪,要获得血常规检验的稳定、准确的实验室检验要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并严格加以质量控制.

  • 血常规检验中的形态学观察体会

    作者:岳华;张昌莲

    近年来,随着血液分析仪在国内检验科迅速普及,使血常规检验的参数逐渐增多,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参考数据.

  •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与防控对策分析

    作者:李卫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与防控对策。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2398例血常规检验血液标本,分析其检测结果产生误差的具体原因,同时分析解决方法。结果:在2398例血液标本检测中,检测结果不合格为214例,占比8.92%,具体原因中,送检时间延迟为82例,占比3.42%,标本保存不当为57例,占比2.38%,采集时间不当为51例,占比2.13%,抗凝剂使用不当15例,占比0.63%,受检者因素为9例,占比0.38%。结论:血常规检验中从受检者到血液采集、保存与送检各环节都存在影响检测结果的不规范因素,需要对应管理才能保证检测结果标准度。

  • 血常规检验的采血方法及应用价值对照研究

    作者:程高强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的采血方法,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血常规被检验者共10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比较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末梢血采血法,比较组采用静脉血采血法,对照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指标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比较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相关指标WBC、RBC、Hb、PLT及HCT,相比于对照组相关结果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组血常规检验结果指标MCV、MCHC、MCH相比于对照组相关结果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的血常规检验采用静脉血采集得到的检验结果更为客观准确,对于血常规检验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血涂片复检工作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

    作者:闵旭葵;蒋莉;陈春华

    目的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涂片复检工作的重要性.方法 根据国际血液学协作组制定的41条复检规则,结合本院仪器特性与临床要求,制定本院血涂片复检规则,并对其进行评估,要注意保证图片的染色效果和完整性.结果 对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5000份血细胞标本进行了分析,对500份血液标本进行了血涂片复检,在这500份标本中,急性白血病症状的有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症状的有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症状的有25例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症状的有1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状的有10例,缺铁性贫血症状的有29例,,其余426份血涂片的复检结果和血细胞分析仪的检验结果相吻合.结论 血涂片的复检工作在血常规的检验中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地筛选出真正异常样本,能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且正确反映出患者的健康程度.

  •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探究

    作者:王玉琼

    目的:探讨分析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正常标本检验,观察组运用血涂片分析对异常标本进行检验,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并分析血涂片的重要性.结果:经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检验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检验效果,提高正确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632 条记录 27/32 页 « 12...24252627282930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