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病理学特征以及鉴别诊断.方法 研究l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观察组织病理学表现、行免疫组化染色以及遗传学检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直径2 cm,切面实性、灰红色.镜下典型表现是肿瘤细胞囊腔内形成乳头状生长方式;瘤细胞胞质透明并且较温和,轻度异型性,细胞核Fuhrman分级为1级;间质中可见少量平滑肌细胞以及“流产型”血管.免疫组化:肿瘤PAX2、PAX8、CK7、CA-IX、HMWCKs、EMA和vimentin(+),间质成分desmin、caldesmon、SMA和actin(+).FISH检测未发现17号染色体获得.随访8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 CCPRCC是一种少见的肾肿瘤,病理学诊断较为复杂,需要与多种病变进行鉴别.
关键词: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 病理学 鉴别诊断 -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2例ccpRCC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其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该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患者年龄37岁和50岁,男女各1例;1例发生于左侧肾,另1例发生于右侧肾.1例表现为左腰背部疼痛半年,1例为体检发现.2例肿瘤均呈实性,镜下观察肿瘤边界清楚,边缘可见纤维性包膜,透明的肿瘤细胞呈囊性、小管/腺泡、乳头以及巢状排列,可见特征性的乳头状生长方式.肿瘤细胞形态温和,细胞及核仁异型性均不明显,部分区域可见小核仁,WHO/ISUP细胞核分级1~2级.肿瘤细胞胞质透明,细胞核远离,基膜位于囊性和小管/腺泡的腔面.免疫组化:瘤细胞CK7、vimentin、EMA、MOC31、PAX-2和PAX-8呈(+),CAIX呈杯状模式(+);CD117、P504S、E-cad、p53、TEF-3均(-),Ki-67阳性指数2%.术后随访时间4~25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ccpRCC是一种罕见的惰性肾脏肿瘤,需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肾肿瘤等肿瘤鉴别,其确诊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表型.
关键词: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
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报道
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clear cell tubulopapi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CCPRCC)是一种近几年刚认识的肾细胞癌,WHO(2004)泌尿系统肿瘤分类中,未见此型.2012年ISUP温哥华肾细胞癌分类共识中,已被明确列为肾细胞癌新类型之一.先前文献中报道的肾血管肌腺瘤样肿瘤(RAT)除具有显著的平滑肌样间质外,在形态学和免疫组化上与CCPRCC一致,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二者是同一种肿瘤[1].CCPRCC由Tickoo等[2]于2006年首次报道,起初认为它主要见于终末期肾病,后来发现也可见于非肾病[3,4].CCPRCC因其独特的蛋白表达谱、遗传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而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肾细胞癌类型,近年来英文文献中有一些病例报道,但国内尚未见报道.在此我们报道1例CCPRCC,通过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并结合文献,以期增加对CCPRCC的认识.
关键词: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报道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lear cell tubulo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CCTP-RCC)是肾细胞癌的一个亚型[¨,也称为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或肾血管肌腺性肿瘤.2013年ISUP温哥华肾细胞癌分类共识中,对WHO(2004)肾肿瘤分类进行了修改[2].CCTP-RCC被明确列为肾细胞癌新类型之一,其在形态学、免疫组化及生物学行为等方面都有特征性的表现.目前,国内对该病的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CCPR-RCC,通过分析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以期提高认识水平.
关键词: 肾细胞癌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 免疫组化 -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诊治经验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后腹腔镜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4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资料,男3例,女1例。年龄34~67岁,平均53岁。病程7 d~3个月,平均1.5个月。4例均为体检偶然发现,无症状。专科查体均为阴性。肿瘤位于左、右侧各2例。 B超检查示2例为实性,2例为囊实性,表现为低回声、高回声或混合回声,血流信号不丰富。增强CT检查均有强化,其中1例有钙化。 MRI检查为混杂不均信号。肿瘤大小2.3~4.5 cm,平均3.0 cm。4例均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术中探查2例为囊实性,2例为实性。游离肾动脉及肾肿瘤后,阻断肾动脉,完整切除肿瘤并缝合肾盂和肾实质创面。结果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37~191 min,平均157 min。肾动脉阻断时间15~35 min,平均22 min。术中出血量10~100 ml,平均45 ml,均未输血。术后住院时间6~8 d,平均7 d。病理检查:囊实性和实性肿瘤各2例,镜下观察可见均匀的肿瘤细胞核离开基底侧呈线状排列。免疫组化染色检查:CAⅨ、CK7、34 E12均为阳性,CD10、P504S、CD117为阴性。病理诊断均为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其中3例为WHO/ISUP分级1级,1例为2级。术后随访4~30个月,平均14个月,4例均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是肾癌的一种新亚型,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是治疗此类型肾癌的有效方法,本病预后相对较好。
关键词: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 后腹腔镜 治疗 -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7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背景与目的: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是近发现的一种少见的肾脏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惰性,预后较好,该研究旨在分析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与其他亚型鉴别,以免过度治疗.方法:收集7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病例,应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法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镜下及临床特点.结果:7例患者肿块均位于肾内,切面灰红或灰黄色,实性或囊实性,镜下肿瘤组织呈腺管状、微囊状或乳头状结构,肿瘤以一种结构为主或多种结构混合存在.细胞质透明,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细胞核分级为1或2级.免疫表型:7例均表达CK7、CK8、vimentin、PAX-8、CA9和CK34βE12,Ki-67增殖指数为5%~10%,7例均不表达CD117、TFE3和CD10.对本组7例患者随访2个月至4年,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形态学上与多种具有透明细胞和(或)乳头状细胞的肾癌有重叠,需要借助免疫组织化学进行鉴别.
关键词: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诊断 -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2016年WHO正式将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作为一种肾细胞癌新类型.该肿瘤可以为散发性也可以发生于终末期肾病或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VHL综合征),具有相对特征性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点,诊断时应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以及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相鉴别.鉴于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或低度恶性,因此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 鉴别诊断 -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以巢状及小管腺泡状生长方式为主的CCPRCC病例资料,同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CCPRCC的病理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生物学行为.结果 肿瘤直径1.8 cm,切面实性灰红色,结节样;镜下典型表现是肿瘤边界清,排列以巢状及小管腺泡状生长方式为主,并部分形成不良的乳头状结构;肿瘤细胞温和、细胞质透明和细胞核远离基底膜,Fuhrman分级Ⅰ级.免疫组织化学表现为肿瘤细胞角蛋白7(CK7)、上皮膜抗原(EMA)及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CD10及CD117阴性;间质细胞SMA及Desmin阳性.随访7个月肿瘤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CCPRCC是一种少见的肾肿瘤,生长方式多样化,病理学诊断较为复杂,需要与多种病变进行鉴别.
关键词: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 病理学 鉴别诊断 -
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clear cell tubulo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CCT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1例CCTPR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腰痛.CT增强扫描见不均匀强化肿块,呈“快进快出”表现.镜下见管状腺泡状、乳头状、实性巢状等结构,细胞核形态温和,在管腔或乳头表面单层整齐排列.免疫表型:CK7、CK34βE12均呈阳性;CD10、AMACR、CD117、TTF1均呈阴性.结论 CCT-PRCC是一种新分类的肾肿瘤,生物学行为呈惰性.正确认识该肿瘤,对防止误诊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等其他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肾肿瘤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 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 CK7 -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筛选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筛选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的方式及CCPRC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癌手术的720例标本进行CCPRCC的筛选,并分析其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临床特征.结果 共制作4个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细胞角蛋白7(CK7)和α甲基丙烯辅酶A消旋酶(AMACR/P504S),同时结合既往病理结果,成功筛选出8例CCPRCC,其中男6例,女2例,患者平均年龄52.4岁,肿瘤平均大小1.9 cm.显微镜下肿瘤组织呈混合形态,以囊状及乳头状结构为主,肿瘤细胞具有丰富的透明样胞质,细胞核分级低.免疫组织化学:CK7、碳酸酐酶Ⅸ(CAⅨ)和波形蛋白(Vimentin)为强阳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中度阳性,CD10为阴性或者局灶阳性,CD117和AMACR/P504S为阴性,Ki-67阳性细胞数<5%.CT表现为肾皮质期肿瘤显著强化且多为异质性,未发现钙化灶及坏死灶.CCPRCC预后良好,随访59~ 86个月,8例患者均无出现肿瘤相关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 组织芯片对于筛选CCPRCC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CCPRCC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具有相对特异性的病理形态及影像特征,治疗上选择保留肾单位手术方式可能更加合适.
关键词: 组织芯片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