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Stro-1+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小鼠皮肤移植免疫耐受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芳;许雯;李晓武;张翼鷟

    本研究探讨人间充质干细胞(MSC)及其Stro-1 +MSC亚群对小鼠皮肤移植模型的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作用.从健康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培养MSC,并筛选Stro-1+ MSC.建立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供体为雌性C57BL/6小鼠,获取皮片,移植给受体雌性BALB/c小鼠.动物分为4组:①Stro-1+ MSC组:照射受鼠移植前输注2×106 Stro-1+ MSC;②MSC组:照射受鼠移植前输注2 ×106 MSC;③照射对照组:受鼠照射后直接进行皮肤移植;④同系对照组:BALB/c小鼠照射后接受同系小鼠皮肤移植.检测项目包括:移植皮片存活时间,HE染色观察移植皮片病理改变,ELISA检测移植前后受鼠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MSC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为(12.13±3.34)d,较照射对照组(11.38±1.01)d未见明显延长(P>0.05);Stro-1+ MSC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为(30.68±5.89)d,较照射对照组及MSC组明显延长(P<0.05),移植皮肤病理检查显示皮片结构清晰.在同系对照组和照射对照组,移植前后受鼠血浆中TGF-β1浓度无显著变化,而在MSC组和Stro-1+MSC组移植后TGF-β1浓度均有显著增高(P<0.05).结论:Stro-1+ MSC较未分选的MSC具有更强的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功能,在体内可显著延长小鼠皮片的存活时间,而这种作用似与TGF-β1的表达无关.

  • 间充质干细胞和Stro-1+亚群免疫抑制的比较及IDO1、IDO2在其中的作用

    作者:李芳;郭青;张翼鷟;赵丹丹;许雯;夏冰

    目的:比较间充质干细胞(MSC)和经Stro-1抗体分选的Stro-1+ MSC对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探讨吲哚胺2,3二氧化酶1(IDO1)和IDO2在上述两种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功能中的作用.方法: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近端股骨粉碎物中得到细胞悬液,培养MSC,并筛选Stro- 1+MSC.体外设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体系,分别加入1×103~5× 104个经照射的Stro-1 +MSC或MSC,检测对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再分别加入IDO1和IDO2的特异性抑制剂L-1MT和D-1MT,检测T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变化;以实时定量PCR法比较IDO1、IDO2在StRO-1+MSC和MSC中的表达,以GAPDH作为内参照基因.结果:(1)不同剂量组,Stro- 1+MSC对MLR的抑制效应均显著强于相同剂量的未经分选的MSC (P<0.05); (2)加入L-IMT后,Stro-1+MSC和MSC对MLR的抑制作用均显著减弱(P<0.05),而加入D-1MT后Stro-1+MSC和MSC对MLR的抑制作用与未加入抑制剂的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3)加入L-1MT后,Stro-1+MSC和MSC对MLR抑制的显著差异不复存在(P>0.05),加入D-1MT后Stro-1+MSC对MLR的抑制作用仍显著强于未经分选的MSC(P<0.05);(4)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IDO1在Stro-1+MS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MSC (P<0.05),而IDO2的表达在两者间无差异(P>0.05).结论:IDO1在MSC的免疫调节和Stro-1+MSC的强势抑制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该作用可被IDO1的特异性抑制剂L-1MT所抑制,而IDO2的特异性抑制剂D-1MT无此作用.

  • 微孔膜法比较Stro-1+和Stro-1-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许雯;张翼鷟;赵丹丹;赵智刚;于泳;赵伟鹏

    背景: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免疫抑制效应.但间充质干细胞是非均一性的细胞群,Stro-1+的抑制效应显著强于Stro-1-间充质干细胞.目的:评估Stro-1+和Stro-1-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效应的显著差异在间充质干细胞与淋巴细胞非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是否依然存在.方法:先将1×104,3×104 Stro-1+或Stro-1-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微孔膜培养板(Transwell)的下室,一两小时待细胞贴壁后,再将1×104反应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等量经照射的刺激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加入培养板的上室进行共孵育.培养5 d后以3H-TdR掺入率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对照组为间充质干细胞与淋巴细胞直接接触的培养体系.结果与结论:在间充质干细胞与淋巴细胞直接接触的条件下,Stro-1+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免疫抑制效应显著强于Stro-1-间充质干细胞;当使用微孔膜培养板阻断间充质干细胞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直接接触时,这一免疫抑制作用的显著差异则消失,并且不论是Stro-1+还是Stro-1-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均显著弱于各亚群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直接接触的情况.提示间充质干细胞与淋巴细胞的直接接触是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效应得以发挥的主要因素,而某些可溶性因子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只占小部分;细胞间的这种"直接对话"也是Stro-1+间充质干细胞优势性免疫调节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

  • 不同年龄段牙髓组织比例及牙髓干细胞分布的实验研究

    作者:邹慧儒;YANGXuebin;Steven Brookes;秦宗长;杨敏;何淑萍;辛宇;张兰成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年龄段前磨牙及第三磨牙牙髓占牙齿的比例,及干细胞分布情况,评估牙齿组织工程临床适宜的选材标本.方法 临床收集不同年龄段因正畸或其他原因拔除的无龋坏、无牙周疾病等的健康前磨牙及第三磨牙,分别称重牙齿及牙髓并计算比例.扫描电镜观察牙髓表面形态.脱钙后病理切片观察,牙髓组织内成牙本质细胞层完整与否,观察细胞与纤维成分比例;阿尔新蓝-希尔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观察有无双折射现象;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STRO-1以及成牙本质相关蛋白牙本质涎蛋白DSP的表达情况,评估牙髓干细胞在牙髓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前磨牙及第三磨牙牙髓占牙齿比例逐渐缩小,11~20岁年龄段与31~40岁、41~50岁,以及50岁以上年龄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扫描电镜下可见摘除的牙髓组织类似树桩,有些区域比较平滑,有些区域表面有不规则突起.牙髓组织内存在双折射.STRO-1阳性表达细胞在牙髓组织中散在分布,在血管周围较密集.DSP表达则主要集中在牙本质区域及成牙本质细胞内,牙髓内仅有少量表达.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髓逐渐萎缩,牙髓干细胞的分布集中于血管周围,在牙髓组织内散在分布,未分化的牙髓干细胞不表达成牙本质相关蛋白DSP.

  • 免疫磁珠筛选大鼠牙髓干细胞、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研究

    作者:王亦菁;张晓东;孙淏海;金岩;史俊南

    目的 检测磁珠分离细胞STRO-1+的DPSC、EMSC中HNK-1 、Nestin的表达,进一步了解DPSC的表型特点及与EMSC的相关性,为今后研究提供较为纯化的细胞来源.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磁珠分离法获得DPSC、EMSC,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抗原HNK-1 、Nestin的表达.结果 磁珠分离前后进行细胞计数,大约有5%的DPSC为STRO-1+的细胞,大约有1%的EMSC为STRO-1+的细胞;STRO-1+的DPSC免疫荧光检测同时表达HNK-1(++)、Nestin(+),STRO-1+的EM-SC免疫荧光检测显示也同时表达HNK-1(++)、Nestin(++).结论 免疫磁珠分离法获得STRO-1+阳性的DPSC共表达EMSC的标记HNK-1和Nestin,进一步说明二者作为间充质来源的干细胞,细胞表型具有继承性.

  • 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内STRO-1动态变化的研究

    作者:王光;丁寅;潘峰;张玉;许一起;梁莉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内STRO-1的动态变化,研究大鼠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PDLSC)在正畸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及表达变化的规律.方法:选用幼年SD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的模型,分别在加力后1、3、5、7、10、14 d处死动物,制备标本.应用EnVision系统两步法和图像分析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正常大鼠牙周组织中STRO-1表达较低.STRO-1在加力组牙周膜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STRO-1阳性显色细胞明显增多.结论:STRO-1的表达强度与牙周改建的活跃程度相关,揭示了在正畸力作用下牙周组织改建的可能机制和牙周膜干细胞的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