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肿瘤医院会诊联络精神卫生服务开展前后的会诊数据分析
目前国内的肿瘤专科医院医疗资源高度紧张,患者住院日期缩短,这些因素导致患者的许多心理社会需求被忽视.而研究证实给予足够的信息支持、精神心理支持都可以缓解患者的身心症状,也可减轻医疗照护负荷[1-2].
-
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属对缓和医疗的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属对缓和医疗的认知和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180名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家属为调查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缓和医疗认知及态度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属对缓和医疗认知和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66份.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属对缓和医疗表示了解的有85名,占51.2%;对实施缓和医疗表示赞同有133名,占80.1%.支持缓和医疗的原因包括临终时应减轻痛苦、患者有权选择和疾病长期折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患者年龄的家属对缓和医疗的认知和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家属对缓和医疗的认识欠缺,而赞同率较高,学历越高、患者年龄越高的家属更赞同缓和医疗.
-
美国缓和医疗和临终关怀开展的背景与展望
在过去的十年中,缓和医疗和临终关怀服务是美国医疗发展迅速的专业领域.缓和医疗和临终关怀的益处已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患者及服务提供者对服务结果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尽管如此,在美国扩大安宁缓和医疗及临终关怀服务仍然存在很多障碍和挑战,包括其他专科医师的抵制、患者及其家庭不切实际的期望、专业教育和从事缓和医疗临终关怀的人力资源的缺乏、社会意识、政策及财政报销等.缓和医疗的未来包括更多地渗透到其他专科的医疗服务中;在社区中,进一步识别有效和具成本效益的照护模式;建立更多的门诊服务和居家服务.对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探讨实施具有成本效益的、符合伦理的、文化上可接受的临终关怀服务所必需的变化类型及程度,是所有医疗专业人员的重要职责.
-
康莱特在晚期肺癌缓和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康莱特注射液对晚期肺癌患者体能状况、癌性疼痛、中医症状及精神症状的影响,评估其在晚期肺癌缓和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北京市中关村医院2014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1例晚期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莱特注射液治疗2个周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卡氏评分、癌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焦虑及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莱特在晚期肺癌缓和医疗中起重要作用,能够明显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
医学生缓和医疗认知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缓和医疗的认知程度,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参加2014年和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夏令营的全国33所医学院校的43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学生基本信息、死亡态度、缓和医疗相关知识等.采用相关分析和秩和检验对医学生缓和医疗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34.05±2.00)分、本科学历(34.07±2.04)分和硕士研究生(34.11±2.11)分、来自于大家庭(34.15±1.57)分、接受过死亡教育或培训(34.34±1.81)分、参加过志愿活动(34.03±2.06)分、家中谈论死亡的氛围坦白开放(34.01±1.99)分、有探望或看护濒临死亡患者经历(34.11±2.00)分的医学生的缓和医疗认知得分较高.结论 医学生缓和医疗认知程度与其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和是否有过死亡接触经历有密切关系,这为医学教育者未来利用有限资源给有需求的人群进行缓和医疗教育以及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缓和医疗知识提供了参考.
-
缓和医疗教学在内科住院医师人文医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缓和医疗教学在内科住院医师人文医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对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综合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6名内科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将这些内科住院医师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人.对实验组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缓和医疗教学,对照组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其中,规范化培训中包括人文医学内容.培训结束后,对两组内科住院医师进行人文医学技能考试和问卷调查,分析缓和医疗教学在内科住院医师人文医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内科住院医师的人文医学技能考核总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31,P=0.031);问卷结果表明,实验组内科住院医师在人文医学技能提高程度、处理临终患者能力方面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缓和医疗教学与实践能够提高内科住院医师人文医学技能.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对缓和医疗认知的调查
目的 初步了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对缓和医疗基本理念的认知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在学员微信群里对2015年~2017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263名学员进行调查,了解学员对缓和医疗基本理念的掌握情况和对推行缓和医疗的基本态度.结果 对缓和医疗基本理念欠缺的学员占比49.0%(129/263).认同医务人员在缓和医疗中应起“权威建议”作用的学员仅占34.2%(90/263).假设当处于生命终末期时,愿意主动为自己、亲属和患者实施缓和医疗的学员分别占比65.4%(172/263)、80.2%(211/263)和31.9%(84/2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3.240,P<0.05).仅有28.1%(74/263)的学员认为我国目前推行缓和医疗时机成熟.对推行缓和医疗有信心的学员仅占比50.2%(132/263).结论 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体系中存在着缓和医疗教育的缺失,缓和医疗教育在医学教育体系的实施亟待得到普及、强化和规范.
-
针灸在恶性肿瘤缓和医疗中的应用
缓和医疗是一种综合性治疗方式,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国内外学者采用针灸疗法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其在缓解癌性疼痛、改善放化疗不良反应、改善术后并发症、缓解心理精神痛苦、提高患者免疫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针灸治疗契合缓和医疗理念,作为抗肿瘤治疗辅助手段,具有作用广泛、安全有效、实用易操作的特点,是缓和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深入探究针灸在恶性肿瘤缓和医疗中的作用,可为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同时也为国内缓和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
-
肿瘤科医师的缓和医疗临床教学培养
恶性肿瘤是危害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缓和医疗可预防和缓解恶性肿瘤患者和家属的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肿瘤科医师必须掌握的理念和技能.解放军总医院南楼肿瘤内科在临床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学科联合教学查房、与社会团体和公益组织协作教学和学术会议交流教学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明晰缓和医疗概念,增强了科室医师对缓和医疗工作的认可和兴趣,提高了缓和医疗的技术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缓和医疗临床实践案例解析:一例晚期腹膜后肉瘤患者的生命末期经历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缓和医疗的定义是帮助罹患危及生命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通过早期识别、评估和处理疼痛及其他问题,包括身、心、社和灵4个方面的问题,采取多学科团队主动的全面照护,来预防和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痛苦,尽可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通过一例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的诊治照顾过程,对临床工作中缓和医疗理念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解析.
-
全科医师应加强自身人文素质培养以提高岗位胜任力
通过所在的全科团队在临床工作中对一名多脏器功能衰竭老年患者在救治过程中进行充分医患沟通,理解并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实行安宁和缓治疗,医患关系和谐.指出当前我国死亡教育存在空白,需要对国民加强死亡教育,正视死亡.对于老年危重患者,应根据疾病转归,在尊重患者及家属意愿的前提下,实施安宁和缓治疗.全科医师在工作中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非常重要,同时提出应对全科医师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其岗位胜任力.
-
国际视角下安宁疗护
安宁疗护是由多学科团队为患有不可治愈疾病的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一项特殊的照护方式.照护团队为患者提供躯体、 心理、 社会、 灵性的全面照护,并帮助家属减轻丧亲痛苦.国际上,转诊安宁疗护要求患者预计生存期在6个月以内,同时根据患者需求和照护目标,选择佳照护模式.通过对安宁疗护定义、 服务对象、 转诊过程、 服务团队和内容、 实施模式进行阐述,同时对比安宁疗护和缓和医疗的异同点,有助于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安宁疗护.
-
对危重病人临床护理中人文关怀的理性思考
从哲学和伦理学的视角,对“生与死”、“医学的局限性”、“缓和医疗”和“居家死”等问题进行理性思考转为缓和医疗,让病人在拥有尊严的情况下离世等问题进行交流沟通,并对医务人员与危重病人家属沟通的原则、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探讨。
-
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化的快速增长和集中爆发,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然而如何使老年人尊严离世仍是重大问题.本文旨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以老龄化现状和国家应对老龄化问题战略研究总报告为蓝本,探讨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ing,ACP)在我国的可行性.对于该话题的研究已越来越多,但我国政府至今尚未有关于ACP的立法.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多,相信对该方面的研究也将日趋完善.虽然ACP在我国必将会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考虑到尊严死和姑息护理的有利方面,它的前途仍是一片光明.
-
中国本土舒缓医学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舒缓医学,既往称为姑息治疗,是一种针对终末期患者的缓解性和支持性医疗照护.随着老年人口的激增,各种原因所致接近生命终点的患者数量的快速增长,中国本土的舒缓医学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死亡质量非常低,死亡质量指数排名仅位列80个国家中的第71位,舒缓医学水平亟待发展.由于没有相关国家政策的出台,舒缓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在诸多方面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服务团队、培训体制及学科建设、社会认知等.资金支持和完善政策是我国本土舒缓医学事业长足发展的关键.
-
安宁疗护与缓和医疗:相关概念辨析、关键要素及实践应用
通过理论和实践经验对“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缓和医疗”和“姑息治疗”等相关概念进行梳理、辨析和界定,明确安宁疗护与缓和医疗在介入时间、服务对象、目的、内容、方式、结果及潜在风险等方面的差异,指出两者主要区刺在于是否继续原发疾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并提出本土化安宁疗护与缓和医辽的准入标准和适用范围,目的是消除医务人员和民众对两种理念的混淆和误解,为宣传和推广相关服务提供借鉴,实现生命全周期的连续性服务.
-
缓和医疗中营养代谢的研究进展
缓和医疗于1967年在英国创立,并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照护是从症状控制、心理疏导、精神照护和社会支持方面为患者提供全面照顾,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终目标.在缓和医疗环境中患者的营养代谢问题较为突出,能量、糖、蛋白质、脂肪等方面的变化明显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恶液质也是此类患者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
晚期癌症患者家庭病床实施缓和医疗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索晚期癌症患者家庭病床实施缓和医疗的护理模式。方法采取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五个步骤操作对209例患者的护理模式进行分析。结果209例患者观察治疗生存>6个月占74%;生存≤6个月占21%;自动出院(因经济拮据)占5%;使用2、3阶梯镇痛药的占41%。结论建立以医院-社区-家庭-患者为主体的家庭病床缓和医疗服务标准化作业模式,服务于终末期癌症患者,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将成为当前社区医疗机构及相关服务机构的服务方向。
-
癌症患者家庭病床实施缓和医疗标准化作业模式的研究
目的 探索一套本土化、适合中国国情和地域的、医疗资源节约型的缓和医疗标准化作业模式.以规范化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重视生存受益、改善临床症状、个体化疼痛评估与控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时间为理念,针对末期癌症患者病情已经超越了根治的范围或不能承受手术、放疗和化疗的中晚期状况,用缓和医疗标准化作业模式使之转变为慢性过程.通过家居治疗服务形式,使其得到人性需求的整体照顾.方法 设定家庭病床缓和医疗标准化作业模式流程,采取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五个步骤操作,从收治475例患者中筛选并已临床观察治疗209例.结果 209例患者观察治疗生存超过6个月至8个月及以上的占74%;生存6个月及以下占21%;自动出院(因经济拮据)占5%.使用2-3阶梯镇痛药的占41%.结论 建立以医院-社区-家庭-患者四要素为主体的家庭病床缓和医疗服务标准化作业模式,服务于终末期癌症患者,使其生存受益,将成为当前社区医疗机构及相关服务机构的服务方向,同时也对如何有效降低医疗费用等深层次的课题研究,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
浅谈缓和医疗
近年来,我国由于癌症病患及慢性病患病率的增加,癌症已经成为中国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和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作为国家健康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人都有权享受临终关怀服务,2015年全国两会提出:在中国实施缓和医疗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