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咸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工作量测算分析
目的 通过测量科室护理工作量,探讨护理工作时间分配情况,为护理工作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咸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5个临床科室为调查现场,采用计时法,对83项直接护理项目、30项间接护理项目和不同层级护士工作时间分配进行测算.结果 全院直接护理时间占护理总时间的65.18%.内科组与外科组直接护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病房高于内科组和外科组(P<0.01);专科护士日直接护理时间占日总护理时间的22.92%.结论 护士直接护理工作时间相对较少,尤其是专科护士直接护理时间更少,应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重视.
-
物流系统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为了配合整体护理工作,尽量减少护理人员的间接护理时间,物流系统的快速传递取代了耗时的人工递送.经调查结果证实,人工外出递送一次的平均时间为400秒,物流系统传递一次的时间为5秒,比人工递送快80倍,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
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工作量测算研究
目的:探讨现行管理体制下综合医院病房护士直接护理时间、间接护理时间的分配比例及不同作业特点科室之间的差异,为人力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安徽省某省级三级甲等医院37个临床科室的护理人员为观察对象,对67项直接护理项目与17项间接护理项目进行频数测定,对16项间接护理项目按作业时间量以分钟为单位记录.结果:直接护理时间占护理总时间的61.80%.内科组与外科组间直接护理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均与监护病房组有显著性差异.间接护理时间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项操作与100项护理操作时间的59.07%.适宜的床护比至少应1:0.5,该院护士仍处于缺编状态,缺编率为17.36%.结论:护理工作量测算作为医院护理工作状态指标,为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
护理工时测量方法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126所二级以上医院进行人力资源工时测定,探索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护理工时的测算方法.方法:采用观察法,通过课题组确定要观测的直接和间接护理项目,记录实践中测定项目所用时间,得出护士工作量及平均工时.结果:测定出了课题组所确定的直接和间接护理项目的平均工时,以及总结出一种可操作的工时测量的方法.结论:建议医院相关部门通过对护理工时的测量,来了解所需要的护理人力,为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
门诊护理工作量测算研究
目的 探讨门诊护士直接护理时间、间接护理时间的分配比例及不同科室之间的差异,为科学合理配置门诊护理人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观察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等6个具有代表性的门诊为观察对象,对课题组确定的22项护理操作项目进行护理工时测定,得出护士工作量及平均工时.结果 测定出了不同科室患者对直接护理操作、间接护理操作所需时间;5项操作占22项护理操作时间的比例以及6个科室的缺编人数.结论 门诊护理工作量测算作为医院门诊护理工作状态指标,为优化门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
护理工时测定与护理人力配置的调查研究
在护士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在人力效益和满意服务之间达到较好协调和双赢,是护理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难题.作者采用书面调查法对护理人员的结构进行调查,采用观察员测量和操作护士自我观察记录法,对护理工时进行测定,现报道如下.
-
上海市某综合医院病房护理工作量调查与分析
护理工作量是护理工作的主要产出指标之一,对护理人力资源分配和成本核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通过测算护理工作量,对各病区工作量、等级护理时间、直接护理时间、间接护理时间、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工作时间等进行分析,期望给护理管理工作以一定的启示.
-
某地级三级甲等医院病区护理工作量测算研究
目的:探讨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直接护理时间、间接护理时间的分配比例及不同病区之间的差异,为科学、合理配置普通病房护理人员提供依据。方法对咸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5个病区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观察法和记录法对确定的83项直接护理项目和30项间接护理项目进行护理时间测定,计算出护理工作量和护理人员编制。结果直接护理时间占护理总时间的62儋.26%,80%的病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编现象。病区日均总护理时间为4874.60 m in (81.24 h ),适宜的床护比为1∶0.55。结论应对护理工作量进行测定,以确定适宜的护理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