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患者参与质量控制降低 PICC 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

    作者:王青梅;陈梅;姜婷婷

    目的:探讨患者参与质量控制在减少 PICC 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PICC 导管维护标准设计成通俗易懂、患者专用的 PICC 导管护理质量控制单(简称质控单),使 PICC 置管患者在住院期间可以按照质控单标准对护士 PICC 导管护理进行监督。选择2013年7—12月未参与 PICC 导管质控的 PICC 带管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1—6月参与 PICC 导管质控的 PICC 带管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 PICC 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 PICC 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发生率为6.3%,感染发生率为3.8%,堵管发生率为1.3%,血栓发生率为1.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39,4.981,3.888,0.377;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5%,对照组为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5,P <0.05)。结论让患者参与PICC 导管维护的质控,使护士和患者都能积极参与 PICC 导管质量管理,加强患者安全意识,有效控制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肺癌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

    作者:张京慧;贺连香;唐四元;张彩兰;卞秀梅;胡僭苹

    目的: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提升静脉治疗质量、降低 PICC 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降低PICC并发症发生率”为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目标设定、对策制定及实施、进一步效果确认及标准化。结果品管圈应用后,PICC总并发症发生率、堵管发生率、血栓发生率均较应用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338,12.032,7.684;P<0.01)。品管圈应用后,圈成员的品管手法、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谐度、工作积极性、自信心均较活动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品管圈能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堵管及血栓发生率,促进静脉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和护士个人价值,提升团队凝聚力及沟通协调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浅谈血液透析导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作者:李晓燕;白凤兰

    血液透析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并发症的护理以预防为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置管部位感染,及加强导管血栓的预防,正确掌握肝素封管剂量,预防局部渗血,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预防导管的脱落减少病人的并发症。

  • 血液透析导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

    作者:杨小燕

    总结32例61例次血液透析应用双向导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应以预防为主.严格无菌操作,预防置管部位感染,导管相关感染加强导管血栓的预防,正确掌握肝素封管剂量,预防局部渗血,加强健康宣传教育,预防导管脱落等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 钳式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内固定器(王氏钳)在腹膜透析导管置入中的应用与临床观察

    作者:胡刚明;陈家斌;张娟

    目的:观察钳式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内固定器(王氏钳)在腹膜透析导管置入中的应用.方法:96例患者均应用开放性手术方法进行腹膜透析导管置入.观察组48例应用腹膜透析导管置入加腹壁固定术,手术采用钳式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内固定器对导管进行固定.对照组48例应用传统的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置入后导管不加固定),观察两组导管漂移例次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例次.结果:观察组48例1.5年内无病例发生导管漂移,对照组48例中有8例病例共发生16例次导管漂移,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导管置入加腹壁固定术能很好地将腹膜透析导管固定在腹壁下.采用钳式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内固定器对导管进行固定能有效避免透析导管发生漂移,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 改良腹膜透析置管缝合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闫续;张艳;李婧波;张超;车雨

    目的 探讨单荷包缝合的改良方法 对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与技术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3月于本院肾内科腹透中心进行置管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双层荷包缝合,B组采用做单层荷包缝合,观察腹膜透析置管成功后1个月内,患者缝合后的渗漏、出血、感染、导管功能障碍、导管技术生存率及腹膜炎等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A组和B组的渗漏率分别为26.7%和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出血率分别为30.0%和6.7%(P=0.02);出口感染分别为16.7%和10.0%,腹膜炎发生率分别为20.0%和16.7%,两组发生率相似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移位发生率分别为33.3%和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阻塞发生率分别为13.3%和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新置管发生率分别为13.3%和6.7%,导管功能障碍分别为10.0%和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技术生存率分别达到了93.3%和90%;两组患者均无死亡.A组和B组中位数存活时间分别为25个月和23个月.结论 缝合时采用后鞘连同腹膜一起作单层荷包缝合效果可靠,能够有效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弥补传统双荷包缝合的不足,同时术式成熟简单、便捷,能够作为可靠得术式应用于临床.

  • 不同置管途径对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单新莉;汪吉平;李虹;王孝惠

    目的:探讨建立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的佳置管途径.方法:将185例血液透析患者分3组,分别采用颈内静脉(95例)、颈外静脉(65例)、股静脉(25例)途径建立长期导管,比较不同置管途径的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并发症及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4.74%、93.84%、9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过程并发症比较,其中误入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并发症差异不大;置管期间并发症颈内静脉组与颈外静脉组无明显不同(P>0.05),股静脉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内静脉是血液透析长期置管的首选途径;颈外静脉可作为置管的第二级血管;尽可能不选择股静脉途径置管.

  • 多模延续护理对PICC带管肿瘤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王贞

    目的 探讨多模延续护理对PICC带管肿瘤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纳入标准的肿瘤科PICC带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PICC带管患者常规护理、出院指导和传统的电话随访延续护理,督促患者定期进行PICC导管维护.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包括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网络信息平台、家庭随访等多模相结合的延续护理.干预后,采用PICC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问卷、延续护理满意度问卷对2组患者测评,比较2组研究对象导管维护依从性、对延续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研究对象经过3个月干预后,导管维护依从性与干预前及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研究对象经过3个月干预后,实验组研究对象对延续服务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研究对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延续护理在肿瘤科PICC带管患者中运用,利用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网络信息平台、家庭随访等多种模式结合为患者提供延续护理服务,满足了PICC带管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增加了患者PICC导管自我管理意识,督促患者按时行导管维护,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和提升延续服务满意度.

  •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作者:陈琴珍;俞璐;王秋亚;于梅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预防血液透析(HD)导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2月~2013年11月40例临时置管和10例长期置管患者作为试验组,将2011年12月~2012年11月40例临时置管和10例长期置管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成立导管维护小组,根据HD导管常见并发症制订并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结果实施集束化护理后,HD导管并发症显著减少(P<0.01)。结论实施有效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可降低HD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品管圈在降低早产儿PICC并发症中的应用

    作者:沈婷;范志芳;马月兰

    目的 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降低早产儿PICC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5年1~5月行PICC置管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6~10月行PICC置管患儿6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开展以"降低早产儿PICC并发症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结果 品管圈应用后早产儿PICC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堵管、导管异位发生率均较应用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应用后,圈成员的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协调沟通能力、幸福感、品管方法 的运用能力均较应用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应用品管圈能降低早产儿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堵管、导管异位发生率,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和临床工作能力,值得推广.

  • 护患一体化护理对降低 PICC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研究

    作者:陈敏利;江玉凤;吴超英

    目的:系统评价护患一体化模式对降低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 )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日期分为两组,观察组(2015年1~6月)44例和对照组(2014年7~12月)44例。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PICC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发生率为6.82%,感染发生率为2.27%,堵管发生率为2.27%,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17、4.088、4.739、3.035;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88.64%,对照组为7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05,P<0.05)。结论护患一体化模式能够减少PICC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深化护理工作内涵,推动护理专业化进程。

  •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

    作者:曹膑双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HD置管患者中20例应用双向导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探讨其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与护理的关系.结果 感染是血液滤过导管发生的主要并发症,随着置管时间延长感染的发生率增加,感染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结论 并发症的护理应以干预为主.严格无菌操作,预防置管部位感染,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血液滤过导管并发症的发生.

  • 血液透析导管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作者:王兰兰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导管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置管患者100例,并将血液透析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析引起导管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将两组血液透析置管患者实施护理后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血液透析置管患者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通过分析血液透析导管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后,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加强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预防患者置管部位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能有效减少血流量不足、血栓形成、导管、伤口相关感染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置管效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