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搏动减弱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观察分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桡动脉搏动减弱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护理干预策略。方法将618例经桡动脉路径行冠心病介入术( TRI)术后的患者根据术后有无桡动脉搏动减弱的情况分为搏动减弱组31例和搏动正常组587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桡动脉搏动减弱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搏动减弱组患者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TRI史、三支病变、术后绷带包扎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8.39%,58.06%,41.94%,54.84%,25.81%,均高于正常组(17.72%,33.90%,14.31%,34.58%,1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81,7.55,14.96,5.27,5.38;P<0.05);搏动减弱组术后压迫时间为(19.97±2.44)h,长于正常组的(18.51±2.8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桡动脉搏动减弱的发生与三支病变无相关性(OR值=1.551, P>0.05),与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TRI史、术后压迫时间有相关性(OR值分别为3.297,3.272,3.564,1.180;P<0.05),其中既往TRI史是影响桡动脉搏动减弱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 TRI术后应特别关注既往有糖尿病、高脂血症、TRI史的患者,严密观察这些患者的术后桡动脉搏动情况,实施个性化护理,尽量减少术后压迫时间,以减少桡动脉搏动减弱或闭塞的发生。
关键词: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危险因素 护理 桡动脉搏动减弱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上肢多功能制动垫的制作和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压力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一种解除狭窄、改善心肌血供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在临床介入手术中相对于经皮股动脉穿刺这一传统途径而言,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TRI)因其创伤小、术后不需限制体位、住院费用少及抗凝药物的使用不受影响等原因,更被医生和患者接受。但此项技术需穿刺桡动脉来进行,对术后的护理要求严格, TRI术后常常采用绷带加压止血法对穿刺处进行止血,由于腕部制动且受压,穿刺部位发生肿胀、疼痛、麻木等问题较为常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华大学第二临床附属医院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上肢多功能制动垫,可以抬高术肢,促进血管收缩、缓解术肢水肿,又可减轻穿刺部位疼痛。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上肢多功能制动垫 制作 临床应用 -
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桡动脉管壁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VHFUBM)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TRI)后桡动脉血管壁结构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315例接受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天应用55MHz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桡动脉血管壁结构变化.采用student-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第1天桡动脉血管壁内膜(IT)、中膜(MT)、内中膜(IMT)厚度.结果:术后第1天桡动脉管壁IT、MT、IMT均较术前增厚(P<0.001);术后1天桡动脉内中膜增厚率267例(84.8%)内膜撕裂123例(39.1%),中膜夹层83例(26.3%);局部管腔狭窄率>30%者67例(21.3%),血栓形成15例(4.8%),管腔闭塞者5例(1.6%).结论:TRI可引起桡动脉血管壁的损伤,应用VHFUMB可清晰观察TRI后桡动脉管壁结构形态学的改变.VHFUBM可为桡动脉术后血管壁损伤病理和功能的改变提供更多有意义的信息.
关键词: 桡动脉 管壁结构 超声生物显微镜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优化气囊压迫器首次减压时间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桡动脉气囊压迫器的佳首次减压放气时间,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0例经PCI治疗后给予桡动脉气囊压迫病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桡动脉压迫60min后首次放气1 mL;对照组桡动脉压迫120 min后首次放气1 mL.随后同时给予两组病人桡动脉气囊放气减压处理,观察两组病人桡动脉穿刺点止血效果、手部舒适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桡动脉穿刺点的止血效果相似,但观察组手部舒适度高于对照组,手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气囊压迫器首次减压放气时间缩短至60 min,止血效果确切,且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首次减压时间探讨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旋压式止血器的首次减压时间对患者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405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旋压式止血器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133例)、B组(142例)、C组(130例),分别于术后1、1.5、2h开始减压,均在10 h后完全解除压迫.统计分析不同首次减压时间对止血效果、患者疼痛及肿胀程度的影响.结果 三组减压方法均能有效止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9.052,P=0.060);但三组术后出现疼痛(x2=17.427,P=0.002)、肿胀(x2=14.225,P=0.027)的程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显示,A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小于B组(P=0.000)和C组(P =0.012);A组的肿胀程度小于C组(P=0.001)结论 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首次减压时间为术后1h时,止血效果确切,且局部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
-
大黄玄明粉外敷改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远端肢体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大黄、玄明粉外敷疗法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I)后患者远端肢体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TR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术侧手背局部予大黄、玄明粉外敷24h.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侧远端肢体肿胀、疼痛、麻木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肢体肿胀、疼痛、麻木等方面均明显改善,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黄、玄明粉外敷可有效改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远端肢体并发症.
关键词: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远端肢体并发症 大黄 玄明粉 局部外敷 -
大黄、玄明粉外敷对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前臂肿胀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大黄、玄明粉外敷对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前臂肿胀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前臂肿胀的78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9例仅采用抬高患肢,制动处理,并予50%硫酸镁外敷;观察组39例则将外敷药物改为大黄、玄明粉,均为2次/天,7天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肿胀程度、疼痛评分、肿胀的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经治疗,患者肿胀程度、疼痛评分均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及肿胀的消退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发应.结论 采用大黄、玄明粉外敷对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前臂肿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大黄、玄明粉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前臂肿胀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不同减压时间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Trans 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RI)术后使用桡动脉加压气囊( TR Band)第一次减压时间的安全性及对患者舒适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TRI术后100例使用TR Band压迫止血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2 h开始减压,每隔1 h减压1次,每次放气2 mL,连续3次,余量气体在术后10 h内放完;对照组术后4 h开始减压,每隔2 h减压1次,每次放气2 mL,连续3次,余量气体在术后12 h内放完。比较观察2种减压方法的止血效果、患者舒适度、压迫侧食指经皮血氧饱和度( SpO2)、压迫处局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2种减压方法均能有效止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的SpO2监测均在正常范围内(P>0.05),术后2 h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术后4 h的SpO2监测和患者舒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术后不同减压时间皮下瘀斑、局部水泡、发绀和麻木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TR Band第一次减压时间提前至术后2 h,解除压力阀的时间为术后10 h,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关键词: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减压时间 舒适度 -
品管圈对减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减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I)患者术后穿刺点压迫疼痛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5~7月行TRI术后患者50例为对照组, 2014年8~10月行TRI术后患者50例为实验组. 对照组使用传统减压方法;实验组在组建QCC基础上,以"减轻TRI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为主题,通过自制查检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现况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执行改良的减压方法. 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肿胀及麻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P<0. 01),实验组术后4 h舒适程度高于对照组(P<0. 01). 结论:TRI术后患者疼痛程度与桡动脉止血器压迫穿刺点时间有关,QCC对于改善TRI术后4 h患者疼痛程度效果明显.
关键词: 品管圈 疼痛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穿刺点压迫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止血气囊压迫止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I)术后使用TR-Band止血器压迫穿刺部位减压时间的安全性及对患者术后术侧肢体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行TRI术及术后使用TR-Band止血气囊进行压迫止血的312例患者,根据不同的减压时间和频率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56例采用TRI,术后4 h开始首次减压放气,间隔2 h减压1次,首次减压量2 mL,间隔减压量为1 mL,将TR-Band气囊气体减压完毕,维持压迫,术后12 h完全解除压迫;观察组156例采取TRI术后2 h开始首次减压放气,每隔1 h减压1次,每次减压量2 mL,根据手术医生注入气囊充气量,连续减压5~7次,余气在低压水平维持压迫,术后10 h完全解除压迫.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术后术侧肿胀、穿刺处疼痛、手掌青紫、指端发凉等不良反应比较,除皮肤水泡外,其余6项不良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Band止血器用于桡动脉穿刺部位的首次减压时间好为术后2 h,解除TR-Band的时间为术后10 h,可以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止血气囊 减压时间 不良反应 -
2种止血带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患者术后应用效果的比较
目的 评价TR Band止血带与Medplus止血带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TRI)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198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R Band组(100例)和Medplus止血带组(98例).2组患者均按Seldinger法穿刺成功后置入6F动脉鞘,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毕退出鞘管,分别用TR Band止血带和Medplus止血带压迫穿刺点.对2组患者穿刺点出血、周围皮肤损伤、手腕指肢肿胀情况及患者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 TR Band组穿刺点出血、周围皮肤损伤和穿刺点未愈情况与Medplu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R Band组自觉舒适度程度低于Medplus组、手腕指肢肿胀情况高于Medplus组(均P<0.05).结论 2种止血带均能有效止血,但Medplus桡动脉止血带更少出现远端肢体肿胀,弹性带的设计更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闭塞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材料日益精细化,经桡动脉介入术日益普及,作为一种相对新颖的介入途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优于经殷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1],且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无需中断抗凝或溶栓药物的连续使用、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但相关并发症也逐渐被临床医师所认识,其中桡动脉闭塞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6%~10%[2].由于桡动脉管径细,经桡动脉介入术后造成桡动脉闭塞而引起手部供血不足,对患者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必然会影响到患者再次冠状动脉介入桡动脉入路的选择.因此,如何防止桡动脉闭塞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桡动脉闭塞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危险因素 活化机制 预防 -
治疗性触摸对 TCI 术后患者术肢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治疗性触摸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CI)术后患者术肢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 TCI 术后术肢疼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并于术后2、4 h 松解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刻度半圈,术后6 h 完全松解压迫止血器。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术后给予治疗性触摸。观察2组术后2、4 h 疼痛评分差值及术后术肢穿刺点出血、血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 疼痛评分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 <0.05),2组术后穿刺点出血、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 TCI 术后术肢疼痛患者采用治疗性触摸,能够缓解患者术肢疼痛,且未增加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的风险。
关键词: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疼痛 治疗性触摸 术肢 术后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整体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对我院介入治疗78例冠心痛患者进行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沟通和教育,术中配合以及术后穿刺处、并发症等整体护理.结果:术后5例出现手臂胀痛,3例出现排尿困难,1例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2例发生腹痛.经护理处理后不适症状均在术后24h内消失,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经过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的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后,可以明显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关键词: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并发症 心理 护理干预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行加压止血器与弹力绷带止血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加压止血器与弹力绷带的护理效果.方法 120例实施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加压止血器止血,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止血.结果 观察组手麻木、手肿胀、压迫处疼痛、穿刺处出血和穿刺周围青紫等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相关并发症经处理后得到控制.结论 对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采用加压止血器止血,具有更好的综合效果,值得临床考虑.
关键词: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加压止血器 弹力绷带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发生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9年1月~2014年12月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骨筋膜间室综合征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对策,包括密切观察病情、肿胀的观察和护理、用药护理、疼痛护理和凝血功能监测。结果所有患者出现疼痛,穿刺前臂明显肿胀、变硬,其中6例桡动脉搏动减弱,1例手指牵拉痛,1例肌力减退,1例右上肢无力,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早期观察至关重要,高度重视患者的主诉,针对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争取内科保守治疗时间,可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 护理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术肢肿胀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 分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术肢肿胀发生的原因,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术肢肿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中,发生前臂血肿5例,上臂血肿1例,术肢肿胀22例.经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病人均康复出院.结论 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及宣教,操作者技术熟练和术后规范的管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术肢肿胀的发生.
关键词: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术后术肢肿胀 -
便携式电子感应硬胶海绵垫在TRI术后的应用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技术目前已成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主要路径,由于术后穿刺处仍需加压压迫并制动6h,这使得部分患者仍感疼痛、肿胀或更换体位不便等不适.目前,临床使用各种材质制成的抬高垫来缓解术后的诸多不适,但还是存在一些弊端.鉴此,我们设计了便携式硬胶海绵垫电子感应装置应用于TRI术后,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硬胶海绵垫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护理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并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处理
目的 探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并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并总结其抢救体会.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2月 ~2015年12月所收治的1082例经桡动脉管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调查其迷走神经反射原因,依照其临床干预方式不同进行分组调查,对照组以常规急救,观察组在常规急救的基础上使用TR-Band桡动脉止血绷带,对两组患者抢救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上,对照组远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有效性上,观察组亦同样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抢救,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抢救满意度,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迷走神经反射 临床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