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研究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通过24 h食管pH值监测,了解胃食管返流的次数、程度、时间、返流与症状之间的关系以及抗反流手术前、后评价.并对31例拟诊为GERD患者24 h食管pH值监测过程的进行护理.结果整个pH监测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熟练的操作技术,电极的定位,完整的监测日记,在食管pH监测中尤为重要.结论监测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诊断及治疗措施.
-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探讨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GERC提供资料.方法收集我所2003年6月-2004年6月因慢性咳嗽而就诊的患者,对疑为GERC或诊断不明者行食管24 h pH值监测,记录患者反流症状与呼吸道症状,包括监测期间出现的反胃、反酸、胸骨后烧灼感、胸闷和咳嗽等,记录食管上、下电极的Demeester总积分及24 h食管pH<4的反流次数、反流时间>5 min的次数、长反流时间,计算总、立位、卧位pH<4的时间占监测时间的百分比,并与非GERC组患者(23例)进行比较.结果共评价250例慢性咳嗽,资料完整的192例,根据病情需要有50例行食管24 h pH值监测,确诊GERC 20例(GERC组),有13例存在进食相关性咳嗽,显著多于非GERC组(P<0.01),而伴反流相关症状、胃病史的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食相关性咳嗽对提示GERC诊断的特异性、阳性预计值和敏感性分别为91.3%、86.7%、65%.食管24 h pH值监测结果显示:下电极立位pH<4的时间占监测时间的百分比显著大于卧位(P<0.05),餐后反流明显大于餐时反流(P<0.01)和立位反流(P<0.05).结论进食相关性咳嗽对GERC的诊断有重要价值.食管24 h pH值监测结果显示,GERC以餐后反流及立位反流为主,与临床表现相一致.
-
应用食管pH值监测临床观察103例总结分析
目的探讨24 h食管pH值监测在诊断上消化道疾病中(尤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1年4月~2004年5月进行食管pH值监测的103例临床患者,根据有无症状分为两组,无症状组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83例,其中反流性食管炎(RE)合并慢性胃炎的患者30例,占36.1%,然后依次为十二指肠溃疡(DU)19例(22.9%)、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13例(15.6%)、单纯反流性食管炎(RE)11例(13.3%)及胃溃疡(GU)10例(12.0%).结果RE并十二指肠溃疡(DU)组在各项指标中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RE多合并其他上消化道疾病(尤其酸相关疾病)发生,罹患十二指肠溃疡(DU)可能是RE发生和加重的原因之一.
-
儿童非糜烂性反流病与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及酸反流比较
目的 比较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与反流性食管炎(RE)临床症状及食管酸暴露特点.方法 将127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儿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分为NERD组和RE组,分别对两组的临床症状及食管24 h pH值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27例中NERD 79例(62.2%),RE 48例(37.8%),RE组Ⅰ、Ⅱ、Ⅲ级分别为34、10和4例.NERD组和RE组pH监测阳性者分别为51例(64.6%)和30例(62.5%),两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P>0.05).NERD组呕吐/反食、腹痛及食管外症状的发生率较RE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反酸、烧心/胸骨后痛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组总反流次数及pH值<4的百分比显著高于NERD组(P<0.05);pH值监测阳性的RE组各项酸反流指标均大于pH监测阳性的NER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Ⅱ级和Ⅲ级RE患儿之间的各项pH监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NERD患者的不典型反流症状和食管外症状发生率更高.GERD的发生与胃酸反流密切相关,酸暴露持续时间延长及反流频率增加可能是导致RE的重要因素,酸反流量与RE的严重程度无明确关系.
-
食管pH值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24h食管pH值监测、胃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GerdQ)在胃食管反流病中诊断价值.方法:40例初诊为烧心、反流的患者,分别予以24h食管pH值监测、胃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结果:食管pH值监测灵敏度0.9722,特异度l,Youden指数0.9722;GerdQ灵敏度0.7778,特异度0.25,Youden指数0.0278;胃镜检查灵敏度0.833,特异度0.75,Youden指数0.583.24h食管pH值监测较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有显著差异(P<0.05 );24h食管pH值监测较有胃镜检查显著差异(P<0.05).结论:24h食管pH值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中诊断价值明显高于胃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GerdQ).
-
非糜烂性反流病与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及食管酸暴露情况
目的 比较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与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症状及食管酸暴露情况.方法 具有反流症状的患者155例,进行胃镜检查和食管24 h pH动态监测.结果 155例患者中诊断RE 76例(49.0%),其中A、B、C、D级分别为40、24、8和4例;诊断NERD 79例( 51.0%);RE组中pH监测阳性57例(75.0%),NERD组26例(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RD组食管外症状发生率较RE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典型的反流症状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组各项酸反流指标均大于N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RE(LA-A)组各项酸反流指标低于中度RE(LA-B)和重度RE(LA-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度RE(LA-B)与重度RE(LA-C+D)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9例NERD中,依据监测当日症状计算SI值,pH阴性SI阳性(NERD pH-SI+)15例,pH阴性SI阴性(NERD pH-SI-)28例,NERD pH-SI+组的pH<4.0(%)和酸反流次数明显高于NERD pH-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酸反流是RE形成的重要因素,其中胃酸的浓度及长反流与食管黏膜接触的次数是直接造成食管黏膜损伤的重要因素;酸反流的程度与RE的严重程度之间可能相关;NERD根据酸反流与症状的关系可分为不同的亚型,病理性酸反流所占比例相对较低,酸反流的强弱在其发病机制中可能未起到决定性作用.
-
食管pH值监测观察酸相关疾病103例
目的探讨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在诊断上消化道疾病中(尤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1年4月~2004年5月于我院进行食管pH值监测的103例临床患者,根据有无症状分为两组,无症状组20例为对照组,有症状组83例,其中反流性食管炎(RE)并慢性胃炎的患者30例,占36.1%,然后依次为十二指肠溃疡19例(22.9%)、非糜烂性食管炎13例(15.6%)、单纯反流性食管炎11例(13.3%)及胃溃疡10例(12.0%).结果RE并十二指肠溃疡组在各项指标中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RE多合并其他上消化道疾病(尤其酸相关疾病)发生,罹患十二指肠溃疡可能是RE发生和加重的原因之一.
-
唾液中胃蛋白酶检测对非典型GERD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菲典型表现多种多样,本研究致力于观察是否可通过检测唾液中的胃蛋白酶来辅助诊断非典型GERD.方法:收集疑似GERD病人的唾液,收集时间为夜间睡前,症状发做时,晨起后,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其中的胃蛋白酶.所有病例接受24 h食管pH值监测,然后,口服40 mg/次埃索美拉唑,2/d,持续两周.结果:40名病人中,20名胃蛋白酶检测阳性,主要是症状发作时采集的唾液样本呈阳性,(45%)健康对照组八名全部阴性,24 h pH监测阳性者9人(23%)以24 h pH为金标准,则胃蛋白酶检测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较为理想.然而,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欠佳.结论:收集GERD非典型症状患者症状发作时的唾液,检测其中的胃蛋白酶,为疑似GERD患者提供了一种敏感、非侵人性检查方法.
-
不同术式对食管癌术后食管反流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术式对食管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 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126例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分为胸腹腔镜或胸腔镜辅助手术(VATS)组(n=46)、经右胸上腹手术(Ivor-Lewis)组(n=38)、经左胸手术(Sweet)组(n=42).VATS组和Nor-Lewis组采用管状胃进行吻合,Sweet组采用全胃缝缩进行吻合,三组均采用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术后行食管腔内24 hpH值监测,比较和分析三组患者反流次数、反流超过5 min次数、长反流时间和pH值<4.0的总时间之间的差异.结果 三组患者的反流次数、反流超过5 min次数、长反流时间和pH值<4.0的总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853,P<0.05;F=6.428,P<0.05;F=12.785,P<0.05;F=10.425,P<0.05),反流发生程度为Sweet组>Ivor-Lewis组>VATS组.结论 食管癌手术消化道重建后均存在食管反流现象,采用管状胃并行颈部吻合后,可有效减轻反流症状,改善术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