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例双腔造口患者的护理

    作者:马云丽;陈敏;刘运灿;吴莉莉;叶向红;彭南海

    患者男,69岁,2010年5月行胃癌切除术,术后化疗6次。2012年9月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收治入院急诊行“剖腹探查、肠粘连松解、部分肠切除、小肠造口术、腹腔冲洗引流”,术中将近端主航道肠管及远端肠管分别于左侧腹壁造口,术后患者自动转院治疗。2013年患者为求造口还纳术收入院,入院时体温36.5℃,脉搏76次/min,呼吸16次/min,体质指数(BMI)为16 kg/m 2,NRS 2002评分4分,Braden评分22分,血白蛋白37.0 g/L,前白蛋白220 mg/L,血红蛋白86 g/L,红细胞计数2.80×109/L;左侧腹部近端、远端分别有一造口。近端和远端造口分别使用儿童造口袋和可塑造口袋,效果良好。入院后给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口服肠内营养制剂安素,同时行百普力、消化液回输等治疗。2013年4月1日患者行“剖腹探查、肠粘连松解、末端回肠节段切除、腹腔冲洗引流术、造口还纳术”,术后4 d恢复全肠内营养出院。

  •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预防性回肠造口若干问题探讨

    作者:裴炜;王锡山

    吻合口漏是低位直肠癌术后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回肠造瘘在预防吻合口漏中具有一定的价值.笔者对回肠造瘘的还纳时机、无法还纳的原因、还纳相关的并发症以及卫生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做相关综述,以期能为低位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口的还纳提供借鉴经验.

  • 肠道暂时性造口与还纳方式及适应证选择90例分析

    作者:丁俊涛;张连阳;汪学伦;方荣新

    目的 探讨肠造口方式对还纳手术的影响及造口还纳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肠造口还纳手术的患者90例,统计分析造口原因、造口肠段和方法、造口方式、还纳时间、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端式造口59例(其中单腔造口39例,双腔造口20例),袢式造口31例(其中改进式袢式造口18例),端式造口还纳手术时间显著长于袢式造口还纳手术(P<0.05).手法吻合72例,吻合器吻合18例;端端吻合50例,端侧吻合40例;共发生近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8.9%,是否使用器械与使用不同吻合方式其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别.结论 暂时性肠造口应尽量选择袢式造口,尤其是改进式袢式造口;肠造口还纳术前应充分检查排除远端肠道狭窄或损伤处未愈合,造口术后3~6个月可行还纳手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端端或端侧吻合、手法或吻合器吻合.

  • 腹腔镜回结肠造口还纳8例临床分析

    作者:孟凡强;宁武;裴东坡;王文跃

    回肠及结肠预防性造口病人术后生活质量下降,常须择期予以还纳.传统造口还纳术多选用扩大造口周边腹壁,从皮肤向腹腔内游离,因视野受限及深在操作,增加了手术难度且易发生副损伤,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0.0%[1-2].本研究通过观察腹腔镜造口还纳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 回肠襻式造口还纳和Hartmann术后造口还纳术后并发症的对照分析

    作者:庄競;高阳;张勇超;刘永刚

    目的 对比分析老年人回肠襻式造口还纳与Hamnann's术后造口还纳的并发症.方法 对1999年~2003年进行的回肠襻式造口还纳术和行Hartmann's术后造口还纳术各40例老年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结果 患者行回肠襻式造口术的病因第1位是直肠癌低位吻合[24例(60%)],其次是结肠多发息肉病C6例(15%)];行Hartmarm's术常见的病因是结肠癌[22例(55%)]和结肠癌肠梗阻、穿孔[8例(20)].Hartmann's术后造口还纳并发症较回肠襻式造口还纳并发症更为多见.结论 回肠襻式造口还纳和Hartmann's术后造口还纳相比有较多优势,是一种能减少造口还纳并发症的手术方式.

  • 腹壁缺损关闭法在肠管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新明;王宏志;董明明

    目的 探讨腹壁缺损关闭法在肠管造口还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0月间收治的分别应用传统方法(23例)和改良方法(23例)关闭造口部位腹壁缺损的病人46例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感染、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与传统方法比较,改良方法组病人手术时间明显缩短[(42.3±12.9)min比(55.4±14.7) min,t=3.212,P=0.002];术后疼痛评分更低[(3.9±2.8)分比(5.5±2.2)分,t=2.155,P=0.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术后初次排便时间、切口感染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道造口还纳手术中改良腹壁缺损关闭法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症状轻,值得临床应用.

  • 肠造口还纳术后腹部皮肤切口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陶琦

    综述荷包缝合法、"瞄准器"状皮肤缝合法、双荷包缝合法、封闭式造口肠段切除法、线性造口法5种肠造口还纳术后腹壁皮肤切口的处理技术,肠造口还纳术后皮肤切口处理的新技术要优于传统的直接缝合,伤口感染率明显降低,瘢痕减轻,提高了腹部的美观效果.

  • 腹壁巨大切口疝一期并肠造口还纳修补治疗体会

    作者:李昂;黄丹;魏欣;曹志新;杨传永

    目的 总结腹壁巨大切口疝一期并肠造口还纳修补的治疗体会,探讨存在污染风险切口一期疝修补的可行性.方法 腹壁巨大切口疝并肠道单腔造口患者7例,均行一期肠造口还纳和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其中置入补片4例.结果 术后均3~5天排气,原造口处切口感染2例,排便不规律6例,术后半年出现不全性肠梗阻1例,原造口处皮肤凹陷5例,均无肠瘘、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22±5)天,现随访1年,均诉满意.结论 肠造口还纳并腹壁巨大切口疝一期手术安全可行,有一定污染风险的切口并不是一期疝修补以及补片应用的绝对禁忌证.

  • 98例临时性肠造口还纳术患者的护理

    作者:甄莉;叶连风;温海飞;朱木兰

    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我科完成98例临时性肠造口还纳术,造口还纳前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肠道准备符合手术要求,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完善专科检查;通过扩肛避免吻合口狭窄;注重肠道准备和造口周围皮肤护理,以降低造口还纳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指导患者尽早开始进行提肛训练,注重肛周皮肤护理,避免失禁性皮炎的发生。还纳后患者控便能力理想,无失禁性皮炎发生,护理效果满意。

  • 改良荷包缝合技术在双腔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韩加刚;王振军;魏广辉;翟志伟;马连港;易秉强;赵宝成

    目的 探讨改良荷包缝合技术对比直接缝合技术在双腔造口还纳术中缝合皮肤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接受双腔造口还纳手术的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改良荷包缝合技术43例(改良荷包缝合组),直接缝合45例(直接缝合组).改良荷包缝合组操作方式为:(1)可吸收线环周缝合皮下脂肪组织,打结时避免打紧,保留中央1 cm孔隙;(2)可吸收线荷包缝合真皮层,打结时保留中央0.5 cm孔隙;(3)孔隙内留置橡皮引流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参数、手术结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男性56例,女性32例,年龄(65.0±11.5)岁,恶性肿瘤79例,良性肿瘤6例,外伤3例;改良荷包缝合组与直接缝合组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直接缝合组比较,改良荷包缝合组术后伤口感染率低[7.0%(3/43)比24.4%(11/45), χ2=5.015,P=0.025];术后住院时间短(平均数:7.1 d比8.6 d,t=-2.656,P=0.010);住院总花费低(平均数:25 668.4元比27 718.1元,t=-2.488,P=0.015);但改良荷包缝合组的伤口愈合时间显著延长(平均数:22.0 d比13.0 d,t=5.701,P<0.001).直接缝合组中伤口感染病例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29.8 d,显著长于一期愈合病例的7.5 d(t=-15.446,P<0.001);改良荷包缝合组中感染病例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22.0 d,与一期愈合病例的22.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7,P=0.943).结论 改良荷包缝合技术是一种适宜的造口还纳后皮肤缝合技术,可以显著降低造口还纳后的伤口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花费,但总体伤口愈合时间较长.

  • 封闭式造口肠段切除法在预防性肠造口还纳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魏广辉;高志刚;杨勇;马华崇;韩加刚;易秉强;杨翔;王振军

    预防性结肠造口和末端回肠造口是外科很常见的一种手术方式,一般手术后3~6个月行造口还纳,但手术后伤口感染率可高达18.3%[1-2].自2006年以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采用一种新的造口还纳手术,可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60例患者选自2006年5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有预防性造口的患者,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24~68(平均56)岁.其中,低位直肠癌手术后预防性横结肠造口36例,末端回肠造口12例;直肠损伤手术后,预防性横结肠造口8例,乙状结肠造口4例.随访6个月.

  • “瞄准器”状皮肤切开缝合法与传统一期缝合法处理肠造口还纳术后腹壁切口的疗效对比

    作者:陶琦;邓黎;张东平;胡剑飞;刘永安;张小明

    目的 观察“瞄准器”状皮肤切开缝合技术与传统的一期缝合法处理肠造口还纳术后腹壁切口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间本科室收治的65例肠造口还纳术患者资料,按照造口还纳后腹壁皮肤切口缝合处理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32)及观察组(n=33),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期缝合处理造口还纳后腹壁皮肤切口,观察组采用“瞄准器”状皮肤切开缝合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切口疼痛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患者伤口感染率及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与传统的一期缝合法相比,“瞄准器”状皮肤切开缝合技术处理腹壁皮肤切口可有效降低肠造口还纳术后的伤口感染率及疼痛感,患者治疗满意度更高.

  • 徒手法造口还纳的护理

    作者:邹其云;张春爱;赵玉洲

    目的 探讨徒手还纳方法在预防性横结肠双腔造口脱垂中的应用效果及其还纳后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6月在我院采用徒手还纳方法的双腔造口脱垂患者14例,观察还纳后的效果,并分析其护理要点.结果 本组14例患者徒手还纳造口的时间为8~22min(平均12.6min);均未出现肠管坏死.3例患者在还纳后1.5~3个月再次脱出,经再次还纳,并告知饮食注意事项,予心理护理和佩戴弹力腹带等,未再脱出.结论 针对肠造口脱垂且时间小于6个月的双腔造口脱垂患者,徒手还纳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还纳方法,但还纳后需严格护理.

  • 结肠造口还纳术围术期处理

    作者:谭辉;吴林鸿;田茂松;李永超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还纳术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3年6月结肠造口还纳手术42例临床资料,分析术前肠道准备及检查、手术方式、术后降低并发症的方法等.结果:术前行钡剂灌肠检查30例次、纤维结肠镜检查12例次;术中手法吻合34例、吻合器吻合8例,其中端端吻合36例,端侧吻合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9.52%),其中并发肠梗阻1例,腹腔脓肿1例,切口感染2例,均治愈出院.结论:结肠造口还纳术围术处理中,对术前肠道检查及准备,术中手术方式及操作技能,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及支持治疗等环节,均应高度重视,确保手术的成功和降低术后并发症.

  • 回肠造口还纳手术36例分析

    作者:刘江鸿;林琼花

    目的 探讨还纳手术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所有回肠造口还纳手术患者36例.术前准备及手术操作,预防并发症.结果 36例还纳手术全部成功,无发生吻合口瘘,伤口感染2例,腹腔脓肿1例,术后至出院平均12.1天.结论 回肠造口还纳术前应充分检查排除远端肠道狭窄,术中仔细操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造口还纳 手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