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外伤性睫状体分离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外伤性睫状体分离围手术期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对33例(33只眼)临床诊断为睫状体分离的病例进行UBM检查,并观察手术治疗前后睫状体形态学改变.结果 33例确诊为360°睫状体脱离, 睫状体与巩膜突分离>2个钟点.手术缝合治疗1个月后,部分病例睫状体分离或脱离间隙消失,余者有不同程度缩小,3个月后全部复位.结论 UBM检查对外伤性睫状体分离是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并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 睫状体分离 眼外伤 睫状体缝合复位术 -
缝合复位术在外伤性睫状体分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外伤性睫状体分离缝合复位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18例(18眼)外伤性睫状体分离缝合复位术的临床病例资料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15例在术后3 d内眼压恢复正常及短暂增高后恢复正常,1例在术后3周内眼压逐渐恢复正常,2例手术后眼压仍然低.16例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2例出现黄斑囊样水肿.结论 睫状体分离缝合复位术是治疗眼挫伤后睫状体分离的有效方法,及早手术有利于恢复眼压,保护视功能.
-
眼内镜监控下睫状体复位术治疗睫状体分离
目的 探讨眼内镜(ophthalmic endoscopy)监控下巩膜层间连续套环缝合睫状体复位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分离的效果.方法 对11例(11眼)外伤性睫状体分离,应用作者设计的眼内镜监控下巩膜层间连续套环缝合睫状体复位术进行治疗,术中以眼内镜随时观察睫状体复位情况.术后应用散瞳剂和皮质类固醇控制炎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1周UBM检查睫状体均复位.10眼术后1周内眼压恢复至13 ~22 mmHg(1 mmHg =0.133 kPa),1例术后3个月恢复至21 mmHg,术后末次随访眼压平均为(17.18 ±0.32) mmHg,与术前眼压(7.64 ±4.41) 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P=0.000).未发生医源性白内障.结论 眼内镜下巩膜层间连续套环缝合睫状体复位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分离,疗效确切,安全.
-
超声生物显微镜对外伤性睫状体分离缝合复位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外伤性睫状体分离的诊断以及缝合复位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51眼)外伤性睫状休分离缝合复位术的临床资料,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病例均被确诊为外伤性睫状体分离.缝合复位术后,视力明显提高(P =0.000).睫状体分离范围与术后眼压恢复至正常范围所需时间以及术后佳矫正视力提高水平均存在相关性(P =0.002,P=0.011).睫状体分离病程持续时间与术后佳矫正视力提高水平存在相关性(P =0.000),而与术后眼压恢复至正常范围所需时间无相关性(P=0.161).结论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对外伤性睫状体分离的诊断、手术治疗、术后随访以及预后视力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睫状体挫伤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探讨严重眼球伤后睫状体各种损伤形态的特点.方法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眼挫伤连续病例共196例(202)眼.结果 109例(121眼,59.90%)有睫状体的损伤,包括:房角后退42例(42眼,20.79%);睫状体分离28例(30眼,14.85%);睫状体脉络膜脱离31例(31眼,15.35%);睫状体脉络膜上腔积血12例(12眼,5.94%);睫状体上皮脱离3例(3眼,1.49%);睫状体破裂3例(3眼,1.49%).结论眼挫伤后睫状体的损伤多种多样,UBM检查能提供这些损伤的清楚图像,是正确地诊断这些损伤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
-
外伤性睫状体分离与低眼压
睫状体分离(Cyclodialysis)是眼外伤和内眼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致持久的低眼压,视功能受损,甚至眼球萎缩[1,2].近年来外伤后低眼压及其严重的预后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将外伤性睫状体分离,以及其所致的低眼压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综述如下.
-
眼挫伤后低眼压的超声生物显微镜诊断分析
目的总结眼挫伤后低眼压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诊断结果,分析眼挫伤后低眼压产生的原因,并评价该项新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22例(22眼)眼挫伤后低眼压接受了UBM检查.对每一病例常规探查9个切面,观察前房、瞳孔、前房角、虹膜及睫状体等的改变并采集图像,可疑部位重点观察房角及睫状体情况,并记录病变范围.结果 22例低眼压中位病程3月,平均眼压6.42mmHg.22眼均存在全周睫状体脱离,19眼存在睫状体分离房角漏(86.36%).房角漏范围从0.5到4个钟点,并呈现4种不同的形态.22眼中7眼根据UBM及临床检查结果实行了睫状体缝合手术.结论经脉络膜上腔途径的房水引流增加是眼挫伤后低眼压的主要原因.UBM对于眼挫伤后低眼压尤其是伴有睫状体分离房角漏的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探讨外伤性睫状体分离缝合复位术的手术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外伤性睫状体分离缝合复位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11例外伤性睫状体分离缝合复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术后视力均不同程度有提高,其中矫正视力在0.01~0.05者1例,0.06~0.1者1例,0.11~0.15者4例,0.16~0.2者5例。患者手术后眼压及前房深度情况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睫状体分离缝合复位术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分离的有效方法,应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视力恢复。
-
巩膜层间连续套环缝合睫状体复位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分离
目的 探讨大于180°的外伤性睫状体分离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5例大于180°的外伤性睫状体分离行巩膜层间连续套环缝合睫状体复位术,术中利用房角镜观察房角.术后配合散瞳剂和皮质类固醇药物控制炎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1周UBM检查睫状体均复位,13例术后1周内眼压恢复(15~24 mm Hg),2例术后3月恢复(18~24 mm Hg).结论 巩膜层间连续套环缝合睫状体复位术治疗大于180°外伤性睫状体分离,避免了2次手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手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分离的临床观察
严重的眼球挫伤,常伴有角膜裂伤、巩膜破裂、前房出血及眼球其他薄弱部位损伤.而外伤性睫状体分离是很少见的.本文讨论外伤性睫状体分离的手术治疗.
-
钝挫伤致眼睫状体脱离/分离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钝挫伤致眼睫状体脱离/分离的治疗方法,评估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钝挫伤致眼睫状体脱离/分离的59例(60眼)患者,分为睫状体脱离组43例(44眼)及睫状体分离组16例(16眼).给予药物保守治疗1个月,睫状体部分复位者,继续药物治疗.睫状体未复位者采取睫状体缝合复位术.结果 睫状体脱离组药物治疗1个月时,睫状体复位率84.1%,药物治疗终睫状体复位率88.6%.对未复位者行睫状体缝合复位术,4例(4眼)1次手术复位,1例(1眼)再次手术后复位,手术终复位率100.0%.睫状体分离组药物治疗1个月时,睫状体复位率18.8%,于第5周失访1例患者.对未复位者行睫状体缝合复位术,11例(11眼)1次手术复位,1例(1眼)再次手术后复位.手术终复位率100.0%.结论 钝挫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临床上可首选药物治疗.钝挫伤性睫状体分离患者,分离范围<60°者,可试行药物治疗,分离范围≥60°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
睫状体复位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对长期睫状体分离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睫状体复位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长期睫状体分离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15只眼)闭合性眼外伤致睫状体分离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睫状体复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和睫状体复位状况。结果睫状体复位率100%,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睫状体复位情况差异明显(χ2=15.18、20.19、26.51、36.18, P均<0.01)。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χ2=9.70、11.89、27.47、31.68, P <0.05、0.01、0.01、0.01)。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q=16.14、9.15、6.51、5.36, P均<0.01)。结论睫状体复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使患者的睫状体复位、眼压恢复和视功能改善。
-
外伤性睫状体分离的治疗
目的探讨睫状体分离的治疗方式、并发症及其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伤性睫状体分离连续病例25例(26只眼)的治疗情况. 结果药物治疗5例(5只眼),激光治疗4例(4只眼),睫状体固定缝合术10例(11只眼),睫状体固定缝合术联合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6例(6只眼).26只眼离断口均封闭,睫状体脉络膜复位.结论外伤性睫状体分离治疗的关键是封闭其离断口.根据离断口的范围选择治疗方式:离断口<60°者行药物治疗,60°<离断口<90°者行激光治疗,离断口>90°者行手术治疗.早期治疗是恢复视功能的关键.
-
实验性低眼压动物模型
低眼压模型建立的方法有破坏睫状体、睫状体分离或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建立瘘道、诱导炎症反应、建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等,均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眼压.但有各自的缺点,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建立理想的低眼压动物模型,可为研究其病理生理改变,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实验依据.综述实验性低眼压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及降眼压的效果.
-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分离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在睫状体分离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08年3月于我院确诊的22例外伤性睫状体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术后4-5个月行硅油取出术。结果:19例患者术后眼压恢复正常,17例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5例患者术后第7天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示“睫状体分离,分离程度较术前减轻”(眼压正常)。术后第1个月复查UBM,示“睫状体复位”。其余患者UBM检查均提示“睫状体复位”。术后4-5个月所有患者行硅油取出术,取出后行视力、眼压及UBM检查,16例患者术后视力无明显变化,20例患者术后眼压正常,2例患者术后眼压低,予以激素治疗后恢复正常。术后第7天、3个月复查UBM示“睫状体在位”。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在治疗外伤性睫状体分离,特别是伴有其他严重眼外伤者,具有优势。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 睫状体分离 -
双巩膜咬切联合睫状体分离治疗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临床分析
对于青光眼急性发作后药物不能控制的持续高眼压,报道有多种处理方法[1],但都不尽完善.为此,1997年8月以来,我们根据缓放房水逐渐软化眼球和后巩膜切除能预防脉络膜脱离的经验设计出一种双巩膜咬切联合睫状体分离的新方法,治疗持续高眼压青光眼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术中三面镜引导下的睫状体分离缝合术
目的:观察术中三面镜检查引导手术治疗睫状体分离的临床效果.方法:手术通过术前UBM联合三面镜检查,术中三面镜再次定位睫状体断离口的位置和范围,引导手术.本组16例16眼患者均采用该方法,行睫状体缝合复位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观察3~6mo,佳矫正视力0.1~0.8;眼压恢复至11 ~ 21 mmHg;前房、瞳孔L、眼底改变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本组16例患者采用术中三面镜定位引导手术治疗挫伤性睫状体分离,取得效果确切;通过临床治疗结果,说明该方法安全、有效.
-
外伤性睫状体分离复位后继发青光眼的治疗
目的:探讨外伤性睫状体分离复位后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06/2005-09诊治的外伤性睫状体分离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中26例治疗后出现眼压升高,25例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1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结论:外伤性睫状体分离经治疗复位后需密切观察眼压的变化,药物和手术治疗能较好地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
-
伴有睫状体分离的复杂性眼外伤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伴有睫状体分离的复杂性眼外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伴有不同程度睫状体分离的复杂性眼外伤患者68例,行玻璃体切除和(或)联合睫状体复位术。结果:术后随访10~36(平均17.0±5.7)mo,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眼压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睫状体复位成功率91%。结论:对于伴有睫状体损伤的复杂性眼外伤患者,行玻璃体切除和(或)睫状体复位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