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阿立哌唑合用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重症抑郁障碍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合用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重症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重症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分别用阿立哌唑合用文拉法辛缓释片及单用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8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CGI-SI)、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HAMD、HAMA评分较治疗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2.13,1.32,P<0.05);两组间2、6、8周HAMD评分及2、6周HAM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t=2.03~3.00,P<0.05~0.01);观察组有效率82%,对照组有效率57%,差异有显著性(χ2=4.139,P<0.05);两组TES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t=2.42,P<0.05).结论:阿立哌唑合用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重症抑郁障碍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
重症抑郁障碍首发前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特征分析
探讨首发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应激生活事件(SLE)暴露的特征,对2009年~2013年261例首发抑郁障碍患者(15岁~79岁)进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全部261例患者过去12个月内SLE的发生率为71.6%;首发抑郁障碍患者常见的5类生活事件分别为:躯体疾病(19.8%)、社交/人际冲突(18.7%)、失业/工作学习(18.7%)、离异/婚恋问题(12.8%)、丧亲(9.6%);女性较男性暴露更多的社交/人际冲突和其他应激事件;不同年龄患者的SLE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躯体疾病、社交/人际冲突事件随着年龄增加显著增多。
-
重症抑郁障碍外周血microRN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has-miR-26b、has-miR-1972、has-miR-4485、has-miR-4498和has-miR-4743的靶基因,并分析其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为后续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TargetScan、miRBD及DIANA-microT-CDS预测上述5个miRNA的靶基因,各个miRNA的预测结果分别取交集后,再取其合集,应用FunNet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用3个在线数据库得到5个miRNA的靶基因的合集为734个;靶基因所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广泛,包括多项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条目,如皮层发育、轴突导向和延伸、突触传递以及学习和记忆过程等(P<0.05);所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轴突导向、谷氨酸能突触、Wnt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与重症抑郁障碍存在密切联系;has-miR-26b、has-miR-1972、has-miR-4498等3个miRNA在重症抑郁障碍中可能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结论 has-miR-26b、has-miR-1972、has-miR-4485、has-miR-4498和has-miR-4743可能与重症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
VBM、DTI和静息态BOLD-fMRI对重症抑郁障碍的联合研究进展
重症抑郁障碍(MDD)是一种慢性迁延、易复发的高患病率精神障碍疾病.近些年MRI结构性和功能性方向的研究逐渐揭示出MDD患者脑功能异常的模式及其解剖与病理学基础.本文就VBM、DTI和静息态BOLD-fMRI对MD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
-
帕金森病与重症抑郁障碍的抑郁及睡眠障碍特征比较分析
目的:探究帕金森病患者与重症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和睡眠障碍之间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日至2016年7月30日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50例为实验组,同时选取重症抑郁障碍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监测、 匹兹堡睡眠指数、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对患者的睡眠情况以及抑郁情况进行测定,对其睡眠障碍和抑郁情况测定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帕金森病和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其主要的特征均为睡眠障碍、 阻滞、 焦虑等,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其主要表现为焦虑,而帕金森病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实验组帕金森病患者其绝望、 焦虑状态明显低于重症抑郁障碍患者(P<0.05);实验组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同时,实验组帕金森病患者与对照组重症抑郁障碍患者比较,其存在较为明显的周期性肢动(P<0.05).结论:帕金森病与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特点,但是其绝望、 焦虑、 睡眠潜伏期、 周期性肢动等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将以上特征作为这2种疾病诊断的参考依据.